![]() | 玉仙閣(楊氏宗祠)位于延津縣石婆固鎮小渭村東頭。從新鄉市向東沿S308線行至新鄉市平安水泥有限公司,向南行至石婆固鄉小渭村即到。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為一方形院落。原為楊氏宗祠,初建于1816年,后幾經集資擴建,建成三間磚木結構0,稱楊氏宗祠。1985年又增修圍墻和大門,對院內美化。1987年8月,被縣政府定為“延津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2月,被市政府定為“新鄉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十里廟遺址位于七里園鄉大屯村東北。商周。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1959年發掘。共清理商代房基一座,灰坑10個,墓葬7座。清理周代灰坑2個,水井一口。還清理漢墓2座,宋墓3座。出土陶器有罐、大口尊、豆和陶范殘片。銅器有雙翼形鏃、觚、弓形器。石器有斧鑿刀錛鏟等。骨器有針、簪、鏃等。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考古系鄒衡教授到十里廟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認為該遺址文化內涵至少可分為先商、商、西周、春秋四個時期![詳細] |
![]() | 肖莊石橋位于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肖莊村村中,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橫跨泥河支流,南北走向,現有橋身長8米,寬3米,建筑為青石,條塊規整,現存石橋共由100余塊石條砌成,石條寬約0.5米,長約1.8米,橋西面現存4個龍頭,亦為青石砌筑,最北邊的龍頭已遭破壞,龍頭下面鋪三層長石條,橋南端已經損壞不存在。橋面為青石鋪筑,此橋名肖橋,為肖姓人修建。該橋現已廢棄。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價值。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李商隱墓位于滎陽市豫龍鎮二十里鋪行政村苜蓿洼自然村東南約500米,墓冢東低西高,呈棺木狀,東西長10.4米,南北寬約10,米,高約4米,周長45米,墓冢西南的基部有一窄洞,僅可容身,看似墓道,實際是上個世紀中葉,當地百姓為躲避戰亂而依墓冢挖下的隱身之洞。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多反映現實生活,揭露封建統治者昏聵腐敗、勾心斗角,此墓對研究晚唐社會歷史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遺址位于新鄭市觀音寺鎮郭河村東約300米。遺址南100米有一條古河道,遺址四周均為耕地。遺址內南側有一近代墓葬群,墓葬群北側有一條東西向小路穿過遺址中部。該遺址南北最長約250米,東西最長約200米,面積約5萬 平方米,遺址內地勢較為平坦。在遺址內斷崖處發現有2座灰坑,南部斷崖上發現有若干陶片,可辨器型的有豆、盆、罐等,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紅陶為主,紋飾主要有繩紋、籃紋、方格紋、弦紋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力牧臺遺址位于新密市劉寨鎮臺崗村西南的崗嶺上,力牧臺又稱拜將臺,傳說黃帝在此拜力牧為大將, 故名。臺高15米,由上而下分四層臺基,均為黃土夯筑而成,東西長145米,南北寬133米,面積2萬平方米。在遺址地表及夯層中保存有筒瓦、板瓦、殘磚等建筑材料。該遺址是一處東周時期大型活動場所遺址。該遺址夯筑面積巨大,夯層明顯,文化內涵豐富,對于研究東周時期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大師姑興國寺位于滎陽市廣武鎮大師姑行政村西北,坐北向南,現存大殿,山門各一所,大殿面闊五間(14米),進深一間(6米),高約5.5米,建筑占地面積約9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前廊下有原木立柱,檐下飾鹿、仙鶴、花卉等彩繪圖案,山門結構與大殿相同,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蘭瓦覆頂,寺內現存有唐代開元十二年(724)八棱經幢一座,宋、清代佛教造像多尊及一批清和民國時期的碑刻等文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三極圣母宮位于登封市嵩山太室山峻極峰東南松樹洼,四面環山,西臨天爺廟,北臨女媧殿。天池位于峻極峰西南瑤池宮前。三極圣母宮始建于清代,中華民國二十五年重修,解放后又對其進行再修,現存建筑為近現代重修之物,天池出現的時代不詳,F存有:祖師殿,三清殿,安陽宮,會議堂,地藏殿,玉皇殿,觀音殿,三圣殿,三皇殿,井龍王殿,圣母殿,財神殿,火神殿等十三座建筑,均為近代在原址上的重修之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郭氏祠堂,位于新密市新華路辦事處五里店村東。始建于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后經兵燹毀壞,清咸豐十年(公元1830)重建,座北面南,總占地面積920平方米。現存古建筑有大門樓、二門、影壁、大殿,大門位于南端正中,兩側有順山房各三間,均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出廊,保存十分完整。祠堂內存有明、清代石碑2余通,墓志銘2塊;石獅、石門墩各一對,為明代遺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秦氏家廟位于滎陽市高村鄉油坊村東,坐北向南的兩進四合院建筑,共有房屋7所,均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前院均為一層,后院正樓三層,兩廂樓均二層,由秦恭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創建,后改為本村家廟到1950年在民國年間,曾做過完全小學、棉花、食品加工廠等。20世紀90年代有恢復為秦氏家廟。該院落布局有序,結構完整,規模較大,保存較好,是現存古建筑中較有特色和重要的一處宅院。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該影劇院建于1958年,當時古滎人民公社黨委接上級通知,毛主席來鄭要視察古滎公社(后因故取消),故動員公社泥瓦匠邊設計邊施工,用一周時間建成了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筑物,時稱“古滎人民會堂”。會堂坐南向北,面闊34米,為仿蘇建筑模式;大廳進深9米,主會堂闊24米,深47米(包括主席臺12米)。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后政治、經濟發展的縮影。上世紀七十年后期,更名為“古滎公社影劇院”。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業王野崗遺址位于黃店鎮業王村西南100米處的南北向高崗上,該遺址為商代聚落址,南北長600米,東西寬350米,面積210000平方米,南臨家族墓,東距黃店-馮堂公路200米。采集有泥質、夾砂灰陶片和紅陶片,紋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鼎、碗、豆、盆和甕。由中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于2007年首次發現,2009年6月3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對研究商代的社會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
![]() | 東史馬民居地處鄭州西北部郊區的丘陵區,嵩山余脈延伸的東北部地帶。位于鄭州市西北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溝趙鄉東史馬村內。宅院南北44.5米、東西22.5米,進門有門樓山屏1座,山屏為木門雕花。民居分為前后兩個院落,均為硬山灰瓦式建筑。前院房3座 ,前回廊,木門雕花紋,四角有磚雕,客廳內有雕梁彩畫。后院房3座,高于前院,為封閉式磚結構。民居為當地士紳伍德潤所建,系清代民居建筑。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唐垌遺址位于滎陽市廣武鎮唐垌村南部,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面積約200000平方米。復查該遺址時,在遺址中部沖積溝的崖壁上發現有文化層和灰坑,并從中采集有標本,主要以泥質灰陶和夾砂陶為主,紋飾以繩紋和素面,可辨器形有甑、尊、鬲、甗等器物。從器物上看和以前發現的稍有改變,面積也稍有擴大,本次采集的標本有仰韶、龍山、商、西周時期文化遺存,主要以商代為主。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助泉寺原名海會寺,位于新密市牛店鎮助泉寺村西,該寺坐北朝南,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依地勢而建,共三進院,沿中軸線依次建有山門、二門殿、大雄寶殿、后殿及大殿東西兩側配殿等房舍,均為明、清時期硬山式建筑,其中大雄寶殿最為壯觀。寺內還存有明、清時期重修碑碣10余通。助泉寺規模較大,布局合理,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河西馬遺址位于新密市曲梁鎮河西馬村五組東側,東鄰寺河,南臨溱水河,遺址處于兩河相匯的高臺地上,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75米,面積31500平方米。在遺址地表、文化層及灰坑中保存有石器、陶器殘片、獸骨等遺物。該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晚期、夏、商時期的聚落遺址。河西馬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較厚,對于研究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及夏、商時期文化面貌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鄭莊公墓位于新密市曲梁鎮王崗村東500米,坐北朝南,地處三面臨河的臺地上,東距溱水、南距洧水各1.5公里,柳溪環其左。墓冢高大,高10米,周長125米,夯土筑成。鄭莊公,名寤生,鄭武公之子,春秋時期鄭國第三代國君。曾聯合齊、魯,擊敗宋、衛,兼并許國,并使鄭國在中原逐漸取得霸主地位。公元前701年卒,葬此。該墓對于研究春秋時期諸侯墓葬布局以及春秋時期鄭國歷史具有一定價值。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馬村紅光寺始建于漢代,占地約4730平方米。西門前有石羊、石獅各一尊。寺院本體建筑現存大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處,為清代中晚期,有近代維修痕跡;留存明清三代石刻13通,其中大石碑7塊,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碑記載,該寺初建于漢代初期,“劉項爭鋒,紅光出現,就高祖時創建也”;漢磚65塊,大部分保存完好。2023年10月,馬村紅光寺被公布為第三批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白龍廟位于新密市平陌鎮白龍廟村的柏崖山和熊耳山峽谷中。該廟坐北朝南,始建于金大定元年(1161年),明、清曾多次續修,建筑面積1528平方米,F存建筑12座,有山門、樂樓、卷棚、龍王殿、后宮、東西配殿、李公祠和關帝廟等組成,皆硬山式灰瓦頂。廟內現存金至清代碑碣39塊。白龍廟歷史悠久,為密縣八景之一,該廟建筑規模較大,歷代碑碣保存較多,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宋家樓院位于新密市東南劉寨鎮宋寨村東頭組宋大鐵路北側約100米處。坐北朝南,大部分為二進院落,據宋氏族譜記載,始建于明未,至清初時規模宏大,后經戰火毀壞,已遠不如過去,后代一直沿用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建筑面積達5000平方米。現存房舍13所,有東西排列三個院落和宋氏家祠組成,建筑形式為四合院,其中以西部院落和宋氏家祠保存最為完好。對研究古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