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521、長鎏村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鎏村位于閶門內下塘崇安里北。南起東角墻,北至前同仁街,東至宮弄,西至久福里。民國初年由上海富商興建的里弄式建筑,取其兩個兒子“長”、“鎏”之名合成村名,含有金錢長流不息之意。建筑共六排,每排樓前東西向道路均稱長鎏村,各長33米,寬4.5米。……[詳細]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郭巷公社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在中部地區開挖了一條全長4.63公里的南北向主干河道,取名郭新河。開挖中,大批埋藏地下數千年的文化遺物重見天日,證明這里原先是一個古人類文化遺址。后來這一遺址被命名為“郭新河遺址”。1987年,文物部門通過對遺址的全面復查,發現郭新河兩岸暴露的文化層堆積厚度超過1.5米,采集到石器、陶器200余件、片,其中石器有斧、鑿,陶器有鼎、壺、罐、缽及原始瓷器蓋、碗等。根據陶器的質地、紋飾、器形,文物部門認為,該遺址文化層堆積的時代最早可追溯到5300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1997年7月28日,郭新河遺址被列為吳縣市文物保護單位(吳縣撤縣設區后轉為蘇州市文保單位)。1999年10月,配合蘇嘉杭高速公路的建設,蘇州博物館、吳縣文管會聯合對這里進行了考古調查、發……[詳細]
523、敦裕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裕堂位于東山鎮東新街,在東山明代建筑中是最為完整的一座民宅。堂正南向,四周均系磚墻包圍,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中軸線上,有照墻、墻門、轎廳、大廳、堂樓、后堂等,其間均有天井、石庫門、塞口墻相隔,組成各個獨立院落。左右有備弄、廂房、書樓等相連。大廳中間堂房三間,進深七檁10米,接退堂間4米。廳堂的主脊檁正中處,繪有蘇式彩畫,謂“枋面上搭反袱式”,袱中畫有三個菱形方塊,組成“三勝”,“三勝”中央又畫筆、錠,喻為“必定高升”,以吉祥的口采。色彩基調褐、紅、黃等暖色調,和青、綠、紫等冷色,間以黑、白線條隔開,形成冷暖對比,“筆錠勝”處,用少量金色,但在屋頂黝暗的空中閃亮,很是醒目,使整個色彩富麗而不俗,十分典雅。這類圖案唯東山地區最常見。現辟有東山名人館。它展示了東山史跡、東山名人、氏族尋蹤、歷……[詳細]
  高定子與高斯道墓在西洞庭山包山寺北,吳縣市文保單位,現吳縣市劃歸蘇州市,自然升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文保碑介紹:高定子(公元1177--公元1247),字瞻叔,邛州蒲邱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理宗淳祐七年,年七十一歲。博通六經。嘉泰二年,(公元一二〇二年)進士,累官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轉官退居吳中。高斯道,高定子之子(1207--1273).封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李根源《吳郡西山訪古記》載:“導謁宋高定子暨其子斯道墓。定子,官太師資政殿學士,封成國公;斯道,知德慶府,封吳縣開國男。俗傳魏文靖公了翁與定子為同母異父兄弟,誤。實則,了翁乃定子中表弟也。見斯道壙志。……[詳細]
  后埠井亭位于金庭鎮村中南部,開鑿于南宋淳熙(1174—1189)年間,由里人徐氏所開,徐氏是遷自北方的抗金烈士徐揆后裔,井欄距井水雖僅40厘米,用水桶就能輕易提到,徐氏卻舍簡就繁,使用南方沒有的轆轤汲水,實為承襲北方的生活方式。元初大德(1297—1307)年間里人蔣棣在雙井上添建井亭,蔣棣是蔣氏遷后埠的第二代。原為南宋將軍,后應元朝之召,誥授武德將軍。仕歸后埠建“烏府”宅第及村中各巷門,添建井亭及鋪村中青石板道路。明天順三年(1459年)蔣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里人費氏重修,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里人徐氏重修,1998年5月再次重修。現井和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為村中主要公井。雙井井欄連底座由一整塊青石鑿成,底座長2.22米、寬1.2米。右井欄現高25厘米,圈內有4條闊2……[詳細]
  蠡墅古鎮在吳中區長橋街道,是一歷史悠久的古鎮,據傳,春秋末期,在越國任大夫的楚國貴族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后,曾在這里建別墅小居,并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蠡墅也因此得名。如今在古鎮區范圍依稀還能看到古鎮的影子。特別是四座古橋最有價值,建于清代,現為市級文保單位。蠡墅四古橋分布在蠡墅鎮蠡墅港的兩側,其中,永興橋建于清嘉慶年間,橋欄青磚砌成,東西堍4塊抱鼓石有花紋,藝術造詣很高;蠡墅橋建于1878年,拱券采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置,金剛墻加丁頭石,望柱和抱鼓石刻有花紋圖案,是典型的水鄉石橋;須茂橋建于1833年,明柱有橋聯,橋洞拱劵上有刻字;太平橋建于道光年間,欄桿用鐵制成,當地百姓俗稱為鐵欄桿橋。……[詳細]
  五龍橋位于蘇州南部長橋鄉,是龍橋社區的地界。聽龍橋村里的一位姓盧的84歲老人說,這里本來是一個集鎮,市面相當不錯。集鎮的老街就在西塘河(又稱大龍港、齾塘)的東河沿,也就是五龍橋東堍。從澹臺湖沿著西塘河往北,整條老街排滿了各類商店,一溜的商行。解放前,鎮上有地貨行、鮮魚行、米店、香燭店、建材商店及理發店等店鋪,蘇州城里人來此買水產鮮貨的也是比比皆是。五龍橋東堍稍往北就是一個輪船碼頭,當年一直是從蠡墅來往于蘇州的航班的通道。龍橋鎮老街南頭就是大運河主航道,當年這里的澹臺湖水闊浪高,過湖沒有橋,只是靠一個渡口擺渡。南面蠡墅村民要來龍橋鎮集市,常常是擺渡前來,據說,只要你說出到湖對面找誰,擺渡的就免收你的擺渡費,可見當年民風之淳樸。老人還告訴我說,你如果走到長橋上,看南岸西邊還可以看到當年擺渡的亭子……[詳細]
528、燕貽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燕貽堂,為蘇州明代古廳堂,位于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即西山鎮)蔣東村辛村96號。303平方米的燕貽堂共有3個單體建筑,門屋1棟、大廳1棟、住樓1棟。坐北面南的宅院沿街而建,門屋、大廳、住樓三進。門屋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圓作穿斗式。大廳面闊五間前附兩廂樓,后帶兩廂屋,進深七檁,為內四界前廊形式。住樓面闊五間帶兩廂樓。從燕貽堂單體建筑的構架形式和特點作出判斷,這是一座建于明代晚期的宅第民居。最讓人驚嘆的是大廳的山霧云。山霧云就是古代大廳梁架頂端兩側的木板,一般刻成流云仙鶴模樣。燕貽堂大廳山霧云身坯不大,卻雕得雄渾流暢,像閑云流水一樣。仔細察看整個建筑,布局完整,大廳、住樓正邊貼梁架做法規整,特別是大廳的山霧云,雕刻雄渾流暢,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雖然門屋后期翻建過,但明間東側排柱仍為明代物。20……[詳細]
529、畬慶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畬慶堂位于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即西山島)東里村186號,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現有門屋1棟、花廳1棟、后附房1棟、大廳1棟、樓廳1棟、住樓1棟,總面積約411.3平方米的6個單體建筑分為東西二路,東路有門屋、花廳、后附房;西路有大廳、樓廳、住屋。間以備弄相通,各進單體建筑之間又有塞口墻與天井相隔,形成獨立的單元。花廳面闊三間,內五界前后軒,內五界回頂做法,成“三軒聯綴”形式,結構小巧,極具曲線美。難得的是,在前院東側磚雕門樓字牌內鐫有“乾隆乙丑孟秋”年號銘文,即公元1745年,這正是該堂建造的絕對紀年。大廳面闊三間,內四界前軒后雙步形式。大廳內梁墊、蜂頭、楓栱、山霧云、抱梁云、窗隔等雕飾件與裝折形制完好,各種圖案,十分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2009年,畬慶堂被市政府公布為第六批蘇州市文物保護……[詳細]
  樟塢里方亭位于西山樟塢村小亭塢山坡上,系清代某官員夫人墓道上的亭子。亭為單檐歇山造,四坡小瓦屋面,面闊5.55米,進深6米,內三界前后軒做法。青石臺基,四角設花崗石質方形角柱,檐檁與檐枋間設一斗三升牌科。亭門兩側角柱楹聯為“善積於身教子著義方之訓,祥開開厥後傳家堂構之遺”,亭內壁嵌碑一方,馱碑石龜棄于亭外。亭前有方形照池,亭后古墓僅存殘跡。……[詳細]
  西山仁壽堂位于吳中區西山植里下涇77號,年代為明清。西山仁壽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32、慶馀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慶馀堂位于吳中區西山東村陰山38號,年代為清。慶馀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33、純德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純德堂位于吳中區東山楊灣村張巷80號,年代為清。現存單體文物建筑共7處——轎廳1棟;大廳1棟;住樓1棟;花廳1棟;書房1棟;書樓1棟;水井1口。整座建筑規模極為宏大,其布局可分東、中、西三路,皆以備弄相通。東路有花廳、書房;中路有轎廳、大廳、住樓;西路有書樓。三路單體建筑四周圍以高聳的院墻。前院墻有二道,二道院墻之間有古井一口。轎廳二坡硬山造,兩山墻頂部設五山屏風式烽火。面闊三間,進深8.0米,為內四界前廊形式。大廳面闊三間,進深11.4米,內四界前廊軒后單步形式。大廳后本有穿堂,可惜穿堂今已毀壞。住樓面闊五間帶兩廂,二樓構架為內四界前后雙步做法。內四界圓作抬梁式,邊貼穿斗式。住樓前庭院院墻正中有磚雕墻門,字枋內有“勤儉忍龢”四字銘。東路的花廳面闊三間,為內四界前廊軒形式。內四界扁作抬梁式,……[詳細]
  萬盛米行舊址位于甪直鎮古鎮區內。甪直古鎮街區位于甪直鎮東首,面積約1平方公里,一河二街,民居店鋪林立,沿“上”字型河道貼水而筑,水鄉特色濃郁。甪直古稱甫里。春秋時,吳王闔閭在本境南隅建離宮,夫差在境內北隅建梧桐園,其間有個一里見方的小村落,故名“甫里”。五代南梁時境內建有保圣教寺、白蓮講寺等。唐賢陸龜蒙隱居建別業,宋代理學家魏了翁晚年隱居甫里也曾筑別業,明代許自昌造梅花墅,清代有元和縣丞衙署等,引歷代文人賢士定居寄寓。古鎮宋元時已初成格局,明清時日趨繁榮,為吳東水鄉地區的商貿重鎮。……[詳細]
  甪直是古橋之鄉,橋梁密度達每平方公里四十八點三座。舊有七十二座半,現存四十座,絕大部分建于清乾隆年前,有的可上溯宋元。橋的造型有拱形、圓洞形、梁式,橋洞有單孔、多孔,用料有花崗石、武康石、青石,大小不一,風格各異,很值得觀賞。位于中市北端的和豐橋(又稱中美橋,上圖第二),建于宋初,是鎮上歷史最悠久的古橋。這座花崗石拱橋,以青石為拱圈,以武康石為橋墩。每塊橋面石均有浮雕,圖案典雅,雕刻精美,而且都是弓背形武康石,這正是宋橋的特點。位于鎮東塔弄口西的東美橋(又稱雞鵝橋,上圖第三),建于明成化年間,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它的橋洞是一個整圓形,比一般單孔拱橋能承載更大壓力,由于結構獨特而載入中國橋梁史。位于鎮東市梢的正陽橋(俗稱東大橋,上圖第四),建于明萬歷年間,初名青龍橋,后稱震陽橋,崇禎初重建,改……[詳細]
  蘇綸紗廠舊址位于人民路239號,年代為20世紀30—80年代。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張之洞,移用清政府向蘇州等五府商民借銀54.76萬兩(原擬用作中日甲午戰爭軍費),成立蘇州商務局辦蘇經蘇綸股份有限公司,由丁憂在籍的國子監祭酒陸潤庠為公司總董進行籌建。選擇盤門外官荒地營建廠房,于二十三年(1897)七月投產,有工人2200名,年產粗紗約1.4萬件。蘇綸紗廠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詳細]
  昆曲傳習所舊址位于姑蘇區原林機廠內,年代為民國。2019年8月23日,昆曲傳習所舊址被公布為蘇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38、救國里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救國里位于養育巷長春巷北,由六幢二層樓構成的民國建筑群。救國里的建造者是蘇州一位著名愛國人士,李根源的莫逆之交張一麐(1867-1943)。張一麐,蘇州吳縣人,曾任徐世昌內閣教育總長,國民參政員。他與李根源二人在蘇共同致力鄉村改革、農村辦校傳播文明,營救“七君子”,舍命投入抗日救亡運動,贏得了蘇州人民乃至全國各界愛國人士的贊譽和尊敬,被稱為“吳下兩老”,郭沫若更贊其為“天下大老”。救國里構建之時,正值“9.18”事變,為表示自己愛國救國的強烈思想,張一麐特將這一片建筑命名“救國里”。1943年張一麐病故后,親屬按照其遺愿,將其靈柩從重慶運回蘇州,安葬在吳縣香山白馬嶺白馬寺后的山坳中。……[詳細]
  雷允上誦芬堂藥鋪為蘇州歷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中藥鋪。清雍正十二年(1734),雷大升(1696~1779,字允上,號南山),設誦芬堂于蘇州老閶門內穿珠巷天庫前周王廟弄口。乾隆初,雷允上掛牌行醫設診所于誦芬堂內,集醫、藥于一處,不久和誦芬堂鋪名連在一起,稱為雷允上誦芬堂。雷允上獨創的“六神丸”被譽為中華國藥的瑰寶,自問世后即傳譽四方,遠銷香港、日本及東南亞各地。新中國成立后“六神丸”曾三次蟬聯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2008年6月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中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項目。雷允上誦芬堂秉承“允執其信、上品為宗”的信條,“聚百草、澤萬民”,聲譽鵲起,盛名舉世,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中藥企業之一,有“南雷北同”之稱,北同指北京同仁堂藥鋪。后幾經興衰,1953年為省內……[詳細]
  侵華日軍--舊址位于廣濟路市第三醫院內,2004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37年日本占領蘇州時建,抗戰時為日軍滬寧線司令部,后為國民黨202師司令部。現存四幢民國建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中文字幕日本有码视频在线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久久 |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