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61、應慈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應慈墓
  應慈墓位于虞山北麓破龍澗西南側,距興福寺約200米。墓塔坐南朝北,為墓塔群內南起第二座,系花崗石筑,平面成六邊形,底邊長0.7米、高2.6米,正面鐫“傳講三議華嚴座主南岳下第四十六世天字法顯興福分燈應慈親禪師之塔”,后刻“師生于同治十二年夏歷二月初五日午時,寐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夏歷八月初五日丑時”。墓塔外設羅城,墓道長約30米,道口設三間沖天式石坊一座,坊額嵌“人天共仰”,坊柱上鐫楹聯“祖德巍巍高建法幢接引后輩,悲心切切深入苦海善濟舍靈”。應慈(1873~1965),法名顯親,別號華嚴座主、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縣,生于江蘇東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普陀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年在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1914年協助月霞在上海創辦華嚴大學。1917年到常熟興福寺。1922年赴杭州菩提寺閉關潛修……[詳細]
蘇州關稅務司署舊址
  蘇州關稅務司署舊址位于蘇州市南門路覓渡橋堍的青旸地日租界,俗稱“洋關”,現為蘇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八月成立,根據《馬關條約》,蘇州辟為通商口岸,遂設海關于交通要津之滅渡橋外。蘇州關管轄范圍為嘉興以北,丹陽以南,昆山以西,設稅務司總領其事,首任稅務司為英國人孟國美,現存三棟西式別墅式建筑,建筑南向,均為紅瓦尖頂,紅磚外墻。占地243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74平方米,東為二層樓,平面近凹字形,西為三層,中為平房。建筑內設壁爐,屋頂煙囪高聳,東西兩樓南北立面變化豐富,為較有代表性的英國風格的近代建筑,相傳曾為當時稅務司署高級公寓。蘇州關稅務司署是國內較早的近代海關設施之一,是近代中國遭受西方侵略,喪權辱國的重要見證;該建筑地處古運河畔,是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文物遺存,具有重……[詳細]
63、大石山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石山
  大石山,位于通安鎮南,是陽山的余脈,高80多米。大石山位于蘇州高新區樹山村。背靠陽山,危巖峻峰,環秀疊翠,遠遠望去,猶如挺拔在陽山半山坡的一朵巨蓮。元、明以來,大石山勝名鵲起,不知吸引來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賦詠題刻,因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天公也似乎特別青睞大石山,所有山林之美,概由此山承之,清泉、奇石、秀木,都讓它占全了;幽、奇、險、古,名山的四字要訣,它也一字不落。明代戈裕良游覽大石山后依照大石山原型構筑了世界文化遺產環秀山莊。《滸墅關志》、《陽山志》等記載了大量古人留下的有關大石山的詩詞歌賦、民間傳說。舊時有大石八景,曰:拜石軒、招隱橋、宜晚屏、毛竹磴、玉塵澗、青松宅、楊梅崗、款云亭。大石山的秀色更是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青睞作詩題字,有著名的“大石聯句”。現在還存有“大塊文章”、……[詳細]
64、唐寅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寅祠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于閶門內桃花塢廖家巷前新街10號準提庵(又名七子庵),明萬歷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構禪房數楹,天啟六年(1626年)楊大瀠創精舍于此,供奉準提佛像,名為準提庵。清康熙時,江蘇巡撫宋犖重修。嘉慶五年(1800年)吳縣知縣唐仲冕又修,并拓庵東別室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館”。同治年間復修,1923年再修。準提庵坐北朝南,現占地約2000平方米。山門面闊五間,進深七界,硬山造。梢間向北構東西兩廊各六間兩架,貫通大殿,中為廣庭。大殿面闊五間計18.2米,進深13界計14米,高10.2米,單檐硬山頂,左右梢間雙層。山墻作觀音兜,兩側延伸為波浪形坡,墻中央塑“佛”字。大殿構筑高敞,前為鶴脛軒廊,后作船篷軒廊。前廊梁枋木構幾乎無處不加雕飾,雕工……[詳細]
錢伯煊故居(錢宅)
  錢伯煊舊宅,在臨頓路縣橋巷,1998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錢伯煊(1897-1986)著名中醫,蘇州人。建國后曾在北京任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婦科主任。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6年8月17日病逝于蘇州。故居坐北朝南,兩路六進。東路第三進為大廳,面闊三間10.4米,進深8.3米。屋頂舉折較平緩,梁架扁作,前后翻軒,山霧云、棹木、荷葉凳等雕刻線條柔美。東西壁畫貼磚細墻裙,有圭腳。古鏡式木礎。具有建筑風格。廳前“世德流芳”門樓,磚雕紋飾古樸。兩進后樓朝代較晚,有清末狀元陸潤癢所題“吳越世家”門樓,西路花園已殘,尚存花廳和廊、亭等。……[詳細]
千燈李宅
  2005年5月,千燈鎮南大街李宅辟為千燈館。這是中國首家古燈博物館,館內藏有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歷朝歷代古燈1133盞,均是北京人殷小林的私人藏品,全擺放在柜子與架子上,一眼掃過去,琳瑯滿目,美輪美奐。千燈館(李宅)千燈館目前也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古燈館”,這里展示的油燈屬于那種已經離我們遠去,而且越來越遠的事物,但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每一盞燈幾乎都能講出一大堆歷史故事,詮釋著人類從蒙昧無知步入到現代文明的漫長跋涉的艱辛歷程。燈館內展出最早的燈是一盞原始天然石燈,距今七千多年,在一塊盤子圓狀的石塊上有眼珠樣的小洞,放些豆油,點燃燈芯,火苗如豆。最重的燈是漢代石猴頂燈,在一塊30多厘米立方的石頭上,四周下面雕琢著猴頭像,頂上鑿嵌放油的凹槽,可同時點燃四角燈芯。最有意思的燈是清代鐵鉤青釉……[詳細]
67、之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之園
  之園位于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內,俗稱“翁家花園”,系清光緒間江西、浙江布政使,邑人翁曾桂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建成。園內曲水回流如“之”字形,故名。園原占地20余畝,由水面、住宅、園林三部分組成。池水與城壕相通,環水筑園,以水中小島及四面廳為中心,列建松茅亭、船廳、六角亭、曲廊、假山、挹爽軒、半溪亭、花房、依綠草堂、垂虹橋、木香棚、漾碧橋、荷池等。住宅在東北隅,有內外之分,外宅有門廳、大廳、書房、花廳、洋書房、轎廳等,內宅有平房、樓房共三組,為臥室,設回廊,通池中之閣。其磚刻門樓上鐫“城市山林”額,兩側鐫聯:“廿年締構,一水澄清”。園中“之福堂”、“之園”、“挹爽軒”、“半溪亭”諸題額均為園主叔父、兩朝帝師翁同龢所書。抗日戰爭中,大部景觀被日軍縱火燒毀,僅存回廊、大廳、六角亭、水榭等處。……[詳細]
68、圣恩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圣恩寺
  導 游 坐落于光福鄧尉山(玄墓山)南麓,始建于宋寶佑年間,為佛教南宗發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駐足于此。  介 紹 現寺中尚存石坊、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齋堂等古建筑,現存結構比較完整、規模較宏偉的一處佛教寺院。 現寺內住持傳至融宗大師,已有五十余代。寺內塑有四大天王、釋迦牟尼等金身佛像,還保存反映該寺歷史的明、清碑刻各兩塊。  交 通 從火車站坐64路(4元)大約花1個小時15分鐘到達光福,或從吳中汽車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鐘一班,票價5元。鎮上交通工具為機動三輪車,起步價5元。江蘇蘇州……[詳細]
沈家弄沈宅
  沈家弄沈宅位于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東市下塘街沈家弄3號,是水鄉古鎮中比較罕見的花園洋房。沈家弄沈宅目前占地面積為249平方米,有大廳1棟、花園洋房1棟、香臺1個。該宅建于民國初期,原有兩路四進,坐北朝南,規模較大。1954年,曾為甪直鎮人民政府駐地。該宅后期多處翻建和重修,至今僅存東、西二路,東路有大廳、西路有花園洋房。大廳面闊三間9.75米,進深8.7米,內四界,前單步后雙步,扁作抬梁式。兩次間上有閣樓,次間前有走廊,后有廂房,西廂上有閣樓。花園洋房面闊三間10.7米,進深9.2米,清水磚砌置,門框、窗框線條清晰,紋飾大方,做工精細。洋房后有一座穿堂,前有走廊,特別顯示了水鄉古鎮建筑特色的就是廊下建有一個小小的石拱橋,從廊的兩端拾級而上,站在穿堂正門處,也就相當于站到了石拱橋的橋面上,別出心……[詳細]
陶氏宅園
  陶氏宅園位于盛家浜4、6、8號,盛家浜東出游馬坡巷,西出剪金橋巷,中段南側支巷稱小粉弄,巷長158米。古稱成家浜巷,原有西通第一直河的斷頭河浜,西端跨有成家橋。民國初年曾由“道養市民公社”主持整修河浜駁岸,增加石護欄。上世紀20年代末填浜廢橋拓巷。4號原系民國上海郵務工會理事長王震百宅院,王震百曾于1949年參與國共通郵談判,宅占地1.07畝,建筑面積358平方米,院內有樹齡200年的廣玉蘭一棵和黃揚樹。6號為張姓律師宅院。8號為東吳綢廠業主陶伯淵宅園。民國8年(1919年),由上久坎和大成恒兩家紗緞莊投資籌建的東吳綢廠在閭邱坊巷創辦,創始人陶耕蓀和管受之,主要產品是東吳葛、塔夫綢、東吳綃等,是蘇州絲織業熟織物品種最多的工廠。1937年,日軍轟炸蘇州前夕,陶耕蓀舉家逃至洞庭東山,后有人誤傳口……[詳細]
同里龐氏宗祠
  同里龐氏宗祠位于吳江區同里鎮,年代為1924年。龐氏宗祠在同里鎮珍珠塔景區內,原大門在船舫浜,后門臨街面河。龐氏先世由吳江龐山分支大光鄉,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龐慶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資興建龐氏宗祠。民國十九年(1930),龐元潤將宗祠從同里下鄉移遷于此。解放前夕,地下黨領導的農民自衛工作隊,曾駐扎在龐氏宗祠內,作據點監視同里的地方反動武裝,直至同里區人民政府成立,該支農民自衛武裝奉命編組為區大隊,才從龐氏宗祠撤離。解放后,宗祠改糧庫屯谷之處。2003年后,成為珍珠塔景點的一部分。祠堂前后四進,依次是墻門、穿堂、享堂、寢堂,共四十余間,建筑面積871.64平方米,占地2357平方米,是同里鎮最大的祠堂。享堂面寬12.23米,進……[詳細]
72、富安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安橋
  •周莊古鎮最古老的橋,橋樓的一樓與二樓并不相通,構造獨特。景點介紹這是周莊古鎮最古老的橋,始建于1355年,由沈萬三之弟沈貫(俗稱沈萬四)出資重建后成了石拱橋,同時改名為富安橋。橋頭四座二層橋樓臨水而立,有趣的是一樓與二樓并不相通,必須通過石橋邊的階梯才可到達二樓。富安橋上有五塊罕見的武康石,同時有不少吉祥浮雕。站在橋上,可以欣賞優美的水巷風光,并拍照留念。據說在富安橋上走三遍會事業有成,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了解下-總理與富安橋的逸事。特別提示因為富安橋比較有特色,來這里的人非常多,建議避開節假日等游覽高峰期,否則拍張單人照都困難。地址:蘇州市昆山市周莊鎮中市街東端(周莊古鎮景區內,近沈廳)類型:古跡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 建議20分鐘電話: 周莊古鎮電話:4008282900;05……[詳細]
唐寅故居遺址
  唐寅故居遺址即寶華庵,又稱文昌閣,位于平門內西大營門雙荷花池13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唐寅(1470-1524),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蘇州人,明代薪名畫家,“吳門四家”之一。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說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于桃花塢擇地建宅,署額桃花庵,據載有桃花庵、夢墨亭、學圃堂、蛺蝶齋諸構。清順治初,名醫沈明生得其址,構筑夢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鏡亭等,時人稱為唐家園。乾隆年間僧禪林、道心改建為寶華庵,光緒年間又曾改作文昌閣。現有建筑面積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為兩路兩進房屋。西路頭進為臨池而建的水閣,面闊五間15.4米,進深9米,硬山項,內構船篷軒,圓作梁架。第二進為殿堂。水閣東側有清代石板小橋“青蓮橋”跨池,以通出入。1987年對水池進行了浚治,池……[詳細]
石壁永慧禪寺
  江蘇永慧禪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廟背靠一塊百仞石壁而得名,現屬凈土宗所轄,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寺中主持,均從靈巖山佛學院中來。據說原先卻是臨濟宗的道場,山上現存有數處臨濟宗大師的墓址。臨濟宗是禪宗五宗二派之一,對待前來參學的人采用棒打、聲喝等方法,有著直截痛快,雷厲風行的風格,因此有“臨濟將軍”之稱,憨山大概也是臨濟宗的禪僧。寺踞山巔,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主建筑“大雄殿”匾額為趙樸初手書。寺后石壁多摩崖石刻,著名的有朱德的老師李根源、李的老師孫光庭、晚清封疆大吏陳夔龍、海派大畫家吳湖帆諸人的題詩,皆言志、紀游、懷古之作。最奇的是石壁上生長著一棵罕見的奇樹——石楠,樹齡三百余年,它的根屈曲盤旋,宛若螭龍一般,吸附在石壁之上,人稱“睡龍”,其實不妨徑稱“蟠螭”——蟠曲的螭龍,才與蟠螭山名……[詳細]
木瀆西津橋
  西津橋位于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西街,明萬歷年間里人茅郊建。西津橋是一座花崗巖單孔圓弧拱石橋,橋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東山吳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瀆鎮濟善堂募捐重建。全長22米,寬3.05米,橋頂面長1.9米,橋堍寬3.5米,橋離水面4.65米,橋洞高敞,便于行舟。拱圈高4.2米,跨度約8.6米。拱圈輕薄,厚僅0.32米,其中外圈厚0.12米,內圈厚0.2米。橋孔作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橋面平坦,石級踏步,南坡25級,北坡22級,可供坐歇。橋洞上端淺雕的坐龍圖案,栩栩如生。橫貫橋寬的8根長絞石同八根明柱緊密的欄箍,使橋身縱橫聯成一統,對拱圈起著鞏固的作用。并有橋聯一副:“立馬望蘇臺,山翠萬重拱虎阜。揚鞭來震澤,風濤千古……[詳細]
蘇州石湖治平寺遺址
  治平寺位于蘇州市郊上方山麓,東臨石湖,隔水與越城遺址相對。根據《橫溪錄》記載:“治平寺左帶石湖、越來溪,右繞橫山群巒,背負茶磨嶼,前臨上方山。”南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鏡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在上方山頂有楞伽寺,寺旁有楞伽塔,始建于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如今屹立山頂的是一座高二十三米、七級八面、塔身為磚結構的宋塔。在治平寺南,寶積山麓,原有寶積寺,為隋大業四年(608年)僧永光所建,現寶積泉景點建筑是在原寶積寺舊址上新建。楞伽寺、治平寺、寶積寺,合稱楞伽寺上、中、下三院。治平寺內原有眾多建筑,如環翠軒、得月軒、湖山堂等,現有大雄寶殿、觀音殿、治平草堂、越公井等。越公井相傳為春秋時所鑿,據《吳地記》記載,“隋開皇九年(589年),越國公楊素移郡及縣于橫山東……[詳細]
77、禹跡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禹跡橋
  禹跡橋位于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東,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當地人士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單孔石拱結構,拱券以縱聯分節并列法砌筑。橋面寬4.30米,橋全長43.50米,南堍寬6.20米,北堍分設東西兩向石級踏跺。跨徑10.45米,矢高5.56米。禹跡橋頂面石和拱券內龍門石分別雕刻“輪回”、“云龍”圖案,東西兩向各刻對聯一副,東面橋聯:“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跡;隆時特起,重恢古制值堯巡”,西面橋聯:“市近湖漘,驕肩無俟臨流喚;地當浙委,繡壤應多題柱才”。橋面石級刻有各類吉祥圖案。不遠處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橫斜,構成震澤水鄉特有景觀。1986年7月1日,禹跡橋被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由于……[詳細]
回溪摩崖石刻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吳山“畫眉泉”。“畫眉泉”為清代蘇州名醫徐靈胎晚年隱居地。“畫眉泉”依北朝南,石壁上刻滿題詞,崖石上鮮苔叢生,點點清泉從石縫中滋出。泉池已經被亂石湮沒,正上方有“古畫眉泉”幾個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靈胎本人所寫。字跡渾厚有力、灑脫豪放。眾多石刻碑文一字排開,參差不齊,總計有25處之多。石刻以陽文為多。碑文字體各異,筆峰蒼勁,頗有古樸風韻。題字者除徐氏父子外,比較著名的有袁枚、王昶等名士,還有皇親的題詞及僧人題詞。從碑文內容上分,描寫景致的有:仙境、云根、跡留千古、云壑、別有天、人地相宜、翠滴春山、環翠、小匡廬、棲遲空谷等;描寫意境的有:夢游處、畫壁忘機、妙境依空、不信在人間、滿飲上池、滌煩等;描寫泉水之勝的有:我愛其清、可以濯我心、懸崖滴乳、蕩飲玉池、人靜泉清、治水源……[詳細]
79、福事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事橋
  位于吳江市桃源鎮青云村28組,跨沈莊漾。始建無考。民國13年(1924)重建。(橋額上鐫有“甲子”和“里人重修”字樣)梁式五孔石橋,南北走向。全長31.4米,寬2.1米,跨徑20.04米。中孔跨徑6.05米,中孔高3.6米。有4組排柱,排柱中為花崗石,兩側為武康石,金剛墻基本上為青石與少量花崗石砌筑,橋面兩邊的面石為花崗石,中間的為武康石,余為花崗石,傳遞著此橋歷代修繕的信息。(江南一帶造橋,宋元時常用武康石即紫石,明代時常用青石,清代和民國時常用花崗石)福事橋橋名的解釋,一謂“幸福的事”。《荀子·仲尼》中云:“福事至則則和而理,禍事至則靜而理。”另一謂“祭祀齋戒等求福的事”,《明史·后妃轉一·太祖孝慈皇后》中云:“會后侍帝石,不御酒肉,帝問故,對曰:‘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不管是哪一種解……[詳細]
80、章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章宅
  章宅又名章廳,位于昆山市周莊鎮中市街44號,坐北朝南。明末清初時期,章永廉在此開設米行,并濟賑災民,后擴建兩大廳以及其他20余間房屋,后面一直至楊家潭。其重孫章騰龍,字覲韓、號箬溪,晚號綠天。早年應試不獲,又入武行。后游歷華南、華中多省,得益豐碩。晚年,集十年余歲月采輯里中史實,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編纂成《貞豐擬乘》。當時章騰龍編纂《貞豐擬乘》所居的堂樓叫“樂山堂”,又名“綠天書屋”,后毀于大火,只剩中間粉墻蠡窗、雕花梁木的廂房古風猶存。咸豐九年(1859),陶煦在被大火所毀的“綠天書屋”址,重建“儀一堂”,并于光緒八年(1882)前在此編撰《周莊鎮志》,前后相差120多年,實屬巧合。章姓后裔于解放前后將所剩廂房易主為潘姓,現保存尚好。該宅于2005年被列為昆山市級文物控制保護建筑,2……[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一级亚洲欧洲国产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片片 | 亚洲五月激情在线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