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旅游
揚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江蘇省
廣陵區
寶應縣
高郵市
邗江區
江都區
儀征市
揚州市文物古跡
揚州市紅色旅游
揚州市名人故居
揚州市博物館
4A景區
揚州市十大景點
全部
揚州市特產
揚州市美食
揚州市地名網
揚州市名人
[移動版]
141、
麻油墩漢墓
麻油墩漢墓位于邗江區西湖鎮經圩村蔣巷組。西漢早期墓葬,俗稱“麻油墩”。封土堆呈不規則圓錐狀,系人工夯筑而成,底邊直徑35米,高度6米,占地面積961.63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42、
小墩漢墓
小墩漢墓位于邗江區楊壽鎮寶女村寶女墩漢墓東北500米。漢代墓葬,封土直徑30米,高度3米,夯層厚0.2-0.3米,保存較好。封土墩周邊曾有土坑墓發現,并出土釉陶壺、瓿、罐等。此墓可能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女墩墓主人的陪葬墓。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43、
江蘇油田真武真6井
江蘇油田真武真6井位于江都區真武鎮熱水三站院內。占地面積45平方米。1975年10月,江蘇油田第一口井真6井喜獲工業油流,日自噴產油為39噸,至今仍在使用中。真6井的誕生為建立我國南方陸上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江蘇油田,揭開了新的篇章。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44、
鹽務會館
鹽務會館位于揚州市東關街396、398、400號,年代為清。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45、
鹽務稽核所
鹽務稽核所位于淮海路33號,清末民國初期設立,解放后曾作為政府招待所(大汪邊招待所),曾接待過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外交部長陳毅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現存西式洋樓一座,保存基本完好,F由揚州市規劃局使用管理!
[詳細]
146、
沙鍋井
沙鍋井位于東圈門砂鍋井巷,清同治二年(1863)《揚州府治圖》即有記載。黃麻石井欄,呈圓弧狀,卷邊,形似砂鍋,故名。井壁磚砌,現為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詳細]
147、
風箱巷官井
風箱巷官井井欄為青石構造,腰鼓形,輕微風化,口部微殘,上口內徑35,外徑56厘米,腹徑64厘米,高37厘米。南北兩側有鎖洞,面西腹部刻有“民國二十年 風箱巷官井” 。井壁為青磚疊砌,井深約5米左右。井南墻壁上嵌乾隆年間石碑刻兩塊,惜字跡模糊,風化較嚴重。該井保存至今,欄飾蒼勁,水源旺盛,現為居民生活用井!
[詳細]
148、
玉井
玉井清代水井,位于玉井巷內。青石井欄,上刻“玉井”、“丙寅”字樣。井壁青磚砌筑,井臺已改動。今仍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
[詳細]
149、
安墩巷俞氏店鋪
安墩巷俞氏店鋪建于民國時期,前后兩進,上下兩層串樓,坐西朝東臨街而建,建筑面積537.46平方米。東進面闊四間,樓下為店面,樓上為住宅;西進面闊四間,南兩間小瓦屋面,兩側建有防火墻,天井上有木結構頂蓬,北側為二層披廊,下設腰門通北兩間天井。北兩間小瓦屋面,硬山頂,天井北側為廂樓。原為俞氏開設布店,解放后曾為中百一店分店,現為居民住房!
[詳細]
150、
板井
板井位于板井巷內,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欄,井欄已改,后配井欄上刻“板井”二字,磚砌井壁,現仍為當地居民使用。……
[詳細]
151、
大東門橋
大東門橋位于大東門街東首,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原為明代舊城東城門外護城河上的木構吊橋。1927年改為磚石拱橋,石砌橋基、磚券拱頂,橋面長10.7米、寬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詳細]
152、
揚州小虹橋
小虹橋小虹橋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間,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為磚拱橋,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繕。磚拱結構,石砌橋基、磚券拱頂,橋面中間為石砌階梯式,兩側磚鋪!
[詳細]
153、
如意橋
如意橋如意橋位于太--頭西側,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緒七年(1868)。磚拱結構,橋面長15米、寬2.7米。磚砌橋欄,上鑲“如意橋”、“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額題記。1978年、2002年修繕。……
[詳細]
154、
迎恩橋
迎恩橋位于鳳凰橋街中段,南北向橫跨于漕河上,俗稱“鳳凰橋”,是五代、宋、無揚州城北門通衢上的橋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來巡時更名“迎恩橋”,《嘉靖惟揚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揚州府城隍三圖上皆有迎恩橋;清雍正五年,邑人陸時達重造;1947、1952、1965年維修。迎恩橋現為磚石拱橋,保存完好。……
[詳細]
155、
迎薰橋
迎薰橋位于南門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橫跨于南護城河上。原為吊橋,清代改建為磚橋,清光緒七年、1923年維修。磚拱結構,橋面長7.05米、寬5.5米,兩側為磚砌橋欄,上鑲“迎薰橋”、“清光緒七年修”石額題記。保存完好!
[詳細]
156、
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舊址
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舊址位于謝家巷13號。原為陳氏住宅,曾是黨的秘密聯絡點。1937年宅主人陳素與江上青等人在此籌建了“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轉赴皖、鄂等省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建筑前后三進,三間兩廂式民居,前后天井相連。宅西為一小庭園,庭園內客廳一間!
[詳細]
157、
公園橋
公園橋位于公園巷西首,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橋始建于民國七年,1947年修繕欄桿,1964年、2002年又分別進行修繕,F橋為磚拱結構,石砌橋基,磚券拱頂,橋面呈八字型,長7.8米、寬4.1米!
[詳細]
158、
震旦中學禮堂
震旦中學禮堂民國9年(1920),由法國耶穌會士山宗機在揚州創設,開始稱為圣約翰伯爾各滿公學,后稱“揚州震旦大學預科”。民國20年改稱“私立震旦大學附屬揚州震旦中學”,由江蘇省教育廳核準立案,開辦時僅有高中部。民國21年后,增設初中部。民國24年又采取男女分校制,民國38年7月停辦。現保存有教學樓一幢,結構基本完好,外墻用磁磚貼面裝修!
[詳細]
159、
大陸旅社
大陸旅社位于新勝街26號,與“綠揚旅社”隔街相鄰,為揚州民國時期著名的旅社之一。該建筑為中西合璧式樓房。進門廳,內為透空式中庭。三層磚木串樓,結構完好。樓后北側有一小院!
[詳細]
160、
蜀井
蜀井位于揚州東北郊上方寺遺址,今邗溝中學內。上方寺即唐禪智寺,一名竹西寺,唐張祜詩句:“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即指此,井在寺后,亦名“第一泉”,原有“第一泉”石碑立于井邊,今碑已不存。原井欄不存,今為后建。方形青石井臺,井壁磚砌!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9]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揚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揚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揚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揚州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揚州市A級景區名錄
·
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揚州市第一至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揚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揚州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午夜福利717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
五月天久久综合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