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由高晉卿等三個太監出資在東磊圍屏山前興建延福觀。從此東磊便成為云臺山一帶道教的主要基地,三四百年間香火旺盛,甚至連圍屏山也賦予了一個道教的名稱——鐘鼎,山上所有的景點都染有濃重的道教色彩。由于延福觀緊靠圍屏山,地勢險要,又隱蔽于綠色叢林之中,躲過了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成為云臺山中唯一免遭此劫的廟宇。然而“文革”后期拆毀了保存完好的大殿和玉蘭山房,其余設施也全部流散或破壞,剩余的前山門和西配房年久失修,幾乎坍塌。山門題額為“敕賜護國延福觀”,是典型的明代寺觀建筑風格。觀前累石起平臺,東望海天,極目千里。遙想二三百年前山下還是汪洋一片的大海,明月初升,靜影沉璧。那便是云臺山的一個名景:平臺水月。東院原為玉蘭山房,把古玉蘭樹圍于院中。陶澍巡視云臺山時,對這里也進行過大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