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襄陽市 > 棗陽市旅游

棗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白水寺風景區
  白水寺風景名勝區,東鄰隨州神龍巖,西近襄陽古隆中,為“漢—十”根治線上的必經之地,被列為襄樊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外事活動參觀點。景區分為白水寺古文化游覽區、白水湖水上游樂區、香龍山風景游覽區、山莊度假區等四大游覽區。白水專坐落于獅子山之巔,《棗陽縣志》找:“鄉人建,以祀漢光武。明宣德中,僧真隆改以正殿供佛,以西偏三楹祀漢光武,旁列云臺諸將木主!奔唇癜姿碌钐貌季帧V饕包c有大雄寶殿、劉秀殿、娘娘殿、兵器殿、關公殿、青龍井、龍井亭等。整座寺廟殿堂古樸典雅,雕塑精美,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調;寺內古木參天,門前石階壯觀,充滿著濃郁的梵宇氣息,先后被襄樊市、湖北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吳店鎮西南獅子山,始建年代無考!稐楆柨h志》載:“鄉人祀漢光武,明宣德中,僧真隆改以正殿供佛,以西偏三楹祀漢光武,旁……[詳細]
無量臺風景區
  無量臺風景區位于漢光武帝劉秀故里——吳店鎮二郎村與舂陵村交界處(漢十高速吳店出入口向北200米),南鄰滾河北岸、北壤棗陽城區,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總占地面積約18萬千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無量臺始建于東漢,昌盛于明代,后人為紀念漢光武帝劉秀功德在此興建無量臺,其殿自基自頂,無梁無柱,磚石拱頂,飛檐翹壁,風格奇特,令人嘆為觀止,文物價值極高。無量臺風景區是一座儒、釋、道三教文化共存共榮的古文化圣地。在這里,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淀十分豐厚,不僅有以真武、老君為代表的道教文化,還有以觀音、彌勒為代表的佛教文化,更有以劉秀、關公為代表的獨具地方特色的東漢儒家文化.內有大小殿宇有10座,分別是:關公殿、光武殿、祖師殿、觀音殿、財神殿、娘娘殿、老君殿、轉運殿、土地廟、(前期)祖師廟。各類景觀18處……[詳細]
3、白竹園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竹園寺
  白竹園寺位于白竹園寺國家森林公園的東部,是棗陽、唐河、桐柏區域內最大的佛教圣地,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竹園寺始建于元至正元年,距今已674年。歷代多有修葺,到清朝有前殿、觀音殿、伽藍殿、偏房過道、僧齋寮室等房屋二百余間,僧眾一百余人。由于歷代兵燹戰亂,廟宇屢建屢毀,只留存前殿及部分齋房,保留的前殿建筑高大,殿高4.5米,寬12米,木雕精湛,裝飾精美,展示了鼎盛時期竹園禪寺的輝煌。目前,正在重修廟宇,保護維修前殿,重建中殿和后殿。石塔為和尚圓寂后歸葬之所。白竹園寺東竹林深處,散布著十數座石塔,有六角形、八角形,單檐式、多檐式,高的達5米,低的有2米,高低錯落,風格各異。石塔有的制作簡單,用礫石鑿就;有的雕刻精巧,紋飾浮雕頗見功力;有的還有碑刻文字,記載著主人的生平歷史,林林總總,蔚為大觀……[詳細]
雕龍碑遺址
  雕龍碑風景區位于棗陽城東北25公里處。這里自然環境優美,河流、山林和平原為古人類從事漁獵、稼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五、六千年前古人類就在這里定居下來,過著原始民族公社的群居生活,創造了極可貴的文化。自1990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對此進行了五次發掘,使埋藏于地下數千年的遺跡和遺物一層層、一件件重現光彩,出土了大量的斧、錛、鑿、鏟、耠、犁、鐮和镢等石質勞動工具的同時出土了一批很有研究和觀賞價值的碗、缽、盤、壺、瓶、缸、罐、甕和鼎等幾十種黑、紅、灰三種顏色的陶器及裝飾品;特別令人驚嘆的是我們祖先居住的建筑,已經使用了石灰、類似水泥的建筑材料,將房屋建成單元式結構,并使用推拉式結構的房屋門。這是史前考古學中未曾有過的重大發現。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已經發明并在居住中普遍使用,而我……[詳細]
九連墩墓群
  九連墩墓群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與興隆鎮烏金村以西,地處一條南北走向的低崗上,共有九個封土堆,當地俗稱“九連墩”。1957年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與雕龍碑遺址一同被發現。墓群南北向排列,最大冢俗稱鷹子包,為九連墩之首。地處土崗最南端,冢直徑45米,封土高4.5米。其余8個冢直徑在35米左右,封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封土皆為白膏泥,并有夯打跡象。墓群的時代為戰國中晚期。2002年對墓群最南端的一號墩2座楚墓及其附葬車馬坑進行了發掘。出有青銅禮器、樂器(編鐘、鼓、笙、瑟)、兵器、車馬器、陶器、玉器及生活用品(人擎燈)等。1號車馬坑長52米,寬12米,是已發現的楚墓中最大的實物陪葬車馬坑?觾扔40輛車,88匹馬,其中有一輛6匹馬拉車。2號墓出土了1000多枚竹簡,保存較好;出土了已發掘楚墓……[詳細]
雕龍遺址
  介 紹 : 雕龍碑新時期時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遺址,位于棗陽市鹿頭鎮北3公里的武莊村南。(距今為6000年)因遺址附近曾豎一刻有飛龍的石碑,故名“雕龍碑遺址”于1957年發現。1990年至1992年發掘,已發現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基址15座,不同形狀、出土原始人類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數千件,不少器物是同時代其他遺址所沒有的,尤其是一幢類似現代單元房并配有拉門式的房屋基址,在我國是首次發現,在世界古遺址中也屬罕見。   交 通 : 在襄樊長途客運站乘坐到棗陽的班車,然后轉車前往鹿頭鎮。   門 票/開 放 時 間 : 10元   鄰近景點 : 青龍山熊河風景區 白水寺 白竹園寺森林公園 九連墩戰國古墓 唐梓山風景區湖北襄樊……[詳細]
7、周臺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臺遺址
  周臺遺址位于棗陽市興隆鎮周臺村,新石器時代、周代遺址。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600米,面積約9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6~2.5米。2002年考古發掘,發現新石器時代房址1座,甕棺葬5座,出土石器有石鏟、石刀等,陶器以泥質灰陶、夾砂紅陶居多,泥質黑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主,籃紋次之,少量弦紋、刻劃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鼎、豆、圈足盤、碗、曲腹杯、罐、盆、甕等。發現周代灰坑25座,灰溝3條,房址3座,水井4口,墓葬3座,出土有石斧、錛、鏟、鑿、刀、鏃、鉆孔器,銅削刀、鏃,鐵削刀和陶紡輪等生產工具及大量陶鼎、敦、壺、鬲、甗、甑、簋、豆等生活用器。該遺址面積較大,內涵豐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棗陽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位于棗陽市七方鎮潘崗村,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遺址。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2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5米。遺址中部發現有灰坑等遺跡。采集遺物有石斧、石錛和陶片。新石器時代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有少量泥質紅陶,紋飾有籃紋、指窩紋、弦紋、附加堆紋及鏤孔、彩繪,器形有鼎、斝、豆、罐、簋、釜、盤、杯、碟、盆、碗、壺形器等,屬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周代陶片有泥質灰陶、泥質黑陶、夾砂灰陶,器形有豆、甗等。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毛狗洞遺址
  毛狗洞遺址位于南城梁坡村南鄭洼西100米,為新石器時代、西周時期遺址。面積約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1米左右。暴露出紅燒土、灰坑。采集有石斧、鏟、鐮、錛、鏃、刀和陶片。另采集有西周青銅鏃及卜骨等。新石器時代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紋飾有籃紋、方格紋、弦紋、繩紋、附加堆紋;器形有罐、甕、碗、缽、豆、盆及紡輪等;屬石家河文化。西周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黑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鬲、罐、缸、盆等。毛狗洞遺址為省級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棗陽云峰寺
  云峰寺位于湖北襄陽棗陽市,距市區7公里,位于棗琚路靠沙河西岸,乘市區5路公交到十里鋪便可至。2規模編輯寺院內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念佛堂、禪堂、戒堂、佛塔等佛教建筑。 云峰寺原名華嚴寺,位于鄂西北劉秀的故鄉--棗陽市。始建于晉朝時期凈土宗祖師慧遠大師之手,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是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寺院內樓臺殿堂重疊,花木禪房相襯,清幽壯觀的修持環境,吸引著眾多周邊游人香客來此禮佛參禪、游覽觀光……[詳細]
棗陽黌學大殿
  黌學大殿位于棗陽市北城街辦大南街。又稱文廟,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清嘉慶年間重修。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約7300平方米。四合院式三進院落布局,有欞星門、星橋、至圣殿、崇圣祠及明倫堂、節孝祠、忠義祠等,F僅存至圣殿,面闊五間26米,進深三間13米。單檐歇山琉璃瓦頂,兩山穿斗式構架,中部抬梁式構架。四壁為磚墻,檐下施斗拱,檐枋彩繪動物、花鳥及人物圖案。(第三批)……[詳細]
南鄉遺址
  南鄉遺址位于琚灣鎮蘆坡村,為新石器時期周代遺址。地處滾河北岸的土崗上,北高南低。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3米。采集遺物均為陶片,陶質有泥質陶、夾砂陶,陶色主要為紅陶、灰陶,偶見褐陶,紋飾有按窩紋、附加堆紋、繩紋,少量弦紋,可辨器形有鼎、鬲、豆、罐等。該遺址保存狀況較好,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錢崗陜山會館
  錢崗陜山會館位于棗陽市新市鎮錢崗。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年間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35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現存后殿及兩側偏房。后殿面闊三間11.4米,進深一間6米,抬梁式構架,單檐硬山灰筒瓦頂;偏房直接搭建于大殿兩側,形制結構與后殿基本相同,面闊三間7.7米,進深一間6米。這里曾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黃火青同志早期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第五批)……[詳細]
14、高公村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公村橋
  高公村橋位于棗陽市太平鎮高公村。清代建筑。平梁式石橋,青石壘筑,漿米汁拌石灰溝縫,六墩七孔。橋通長15米,寬3.1米;橋面由五塊平均寬0.6米,長2.2米的長石條拼成;橋墩高為3.2米,兩端為椎形。橋兩端砌有厚0.8米,長約20米的青石護坡,呈“八”字型。橋旁保留有記事碑一通。該橋結構簡潔,設計合理科學,在棗陽交通橋梁史上具有較大意義![詳細]
跑馬道遺址
  跑馬道遺址位于棗陽市吉河鄉劉莊村北,東周、漢遺址。面積約4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左右。采集有石斧和陶片。東周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方格紋,器形有豆、罐、缽、盆、甕等;漢代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有少量夾砂灰陶,紋飾有繩紋、卷云紋,器形有盆、壺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詳細]
蔡陽古城遺址
  蔡陽古城遺址,位于琚灣鎮翟家古城村西北一平緩坡地上,故址為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等朝代的蔡陽縣城,亦是南北朝的南雍州、蔡州、千金郡和蔡陽郡的治所。據考,唐代后期蔡陽城已走向沒落。古城城基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800米;西緣尚存夯土城垣,長約250米,厚約16米,高1—2.5米不等;城東護城河保存尚好,河寬約10米,深約1米。城址內暴露遺物較為豐富,多系陶器及瓦當、筒瓦殘片。其質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較少;色以灰陶比重大,紅陶少見,偶見黑皮陶;器表多素面,亦有弦紋、云紋、戳印紋和刻劃紋;可辨器形有缸、盆、甕、豆、鼎等。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公布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余家灣墓
  余家灣墓位于棗陽市車河農場鎮孫畈村,東周時期墓葬。主要南冢和北冢組成,相距約30米。南冢現存封土高約4米,底徑南北長約40米,東西長約35米,黃褐色土質;北冢現存封土高約4米,底徑南北長約35米,東西長約30米,采集到夾砂灰陶、紅陶陶片。該墓規模較大,保存較好,具有較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石鼓山石刻革命標語
  石鼓山石刻革命標語位于棗陽市新市鎮魏莊村楊莊。標語刻于巖石上,共5幅,即“工農兵聯合起來抗敵救亡”、“認清敵人”、“以身獻國”、“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和《義勇軍進行曲》歌詞,落款為“王存益”及“民醒”。(第三批)……[詳細]
胡家寨遺址
  沉睡在棗陽市新市鎮鄭家灣北3公里的胡家寨,位于桐柏山脈余脈,海拔500余米,有約6公里長的古寨墻遺跡。胡家寨在土地革命時期屬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屬大別山根據地。這里紅色資源豐富,是重要的革命遺址;這里天然石床、石屋、溪流、峽谷遍布,亦是戶外運動的好去處。2017年10月,“胡家寨遺址”被列入《第四批襄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23處)》……[詳細]
20、郭營祠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郭營祠堂
  郭營祠堂位于棗陽市鹿頭鎮郭營村。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四合院式布局,由門樓、偏房和正殿組成,有房屋11間,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該建筑是鄂西北地區現存布局最完好的祠堂之一。(第五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