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江陰市旅游

江陰市文物古跡介紹

上官云珠故居
  上官云珠故居位于江蘇省江陰市長涇鎮河北街中街142號,南面為石板街,沿街東西連接店鋪,面積350平方米,建于清代。長涇鎮鎮政府從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修繕上官云珠故居,定名為“上官云珠紀念館”。現陳設布局為三廳三區:即瞻仰廳、影視廳、展覽廳(3個)、生活區、辦公區、衛生區。上官云珠(1920.3~1968.11.23),原名韋均犖,又名韋亞君,江蘇江陰長涇人。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影協會員,上海影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務委員。28年從影工作,演了30多部電影,30多部話劇,獲得以下獎項:電影《烏鴉與麻雀》獲個人一等獎;新中國影壇“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獲中國電影“世紀獎”、“中華影星”、“百年百位優秀電影演員”獎,在國內外,特別在港澳地區有極高的聲譽……[詳細]
沈家沖祠堂
  沈家沖祠堂位于徐霞客鎮峭岐村沈家沖西北,始建于清乾隆時期,由沈家沖節婦沈章氏捐資建造,坐北朝南,磚木結構,該祠原有三進,第二進已毀,現保留第一及第三進。第一進為儀門,中間有乾隆御賜兩柱兩樓貞節牌坊一座,前一對石獅,左右各兩間平房(左邊已毀)。北小園中有百年古柏兩棵。第三進五間正廳為祠堂,祭祀所用。該正廳咸豐年間毀于兵災,光緒三十年重建。現修復一新,雕梁畫棟,宏偉壯觀,為典型的清式華堂。儀門石牌僅剩下半截,牌坊正反面字跡圖案稍加清理后可辨認,石獅完好。第二進五間正屋及旁側廂回廊,抗戰時被日寇焚毀(舊址尚存),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供祖先牌位所用萬年臺。文革時破四舊拆牌樓上半部分,致使乾隆“圣旨”石匾消失。正廳內四周浮雕及木柱上楹聯字跡略有所損。現正廳已修繕完整,油漆一新,廳內鏤空木雕掛柱及木柱上之……[詳細]
砂山石室土墩群
  砂山石室土墩群位于江陰市華士鎮華西村砂山東峰至五峰頂山脊,間距8-10米不等,現存25個,墓室深的距山頂約50-60厘米,淺的已經露出地面。現可見不規則的巨石砌邊或蓋頂,室內已被淤泥、碎石、雜草等淤積堵塞。少數因為山體滑坡等原因被破壞,部分墓石滾落山間。據考,這些土墩群為商周時期的石室土墩墓,筑于山坡與平地的極少,絕大部分都筑在山頂,順著山脊或遠或近一字排列。筑墓時選擇山頂平整的石面或板實的土面就地取材用石塊壘成長條形石室,室口大多朝向山的高處,方向與山脊走向一致。石室內壁砌得很平整,后壁直立,兩面側壁上部逐漸內收,上面用大石蓋頂,墓口用石塊壘砌封門墻,墻外有長短不一的墓道,石室土墩墓都是一墩一室,是古代吳越民族的一種特殊葬制。曾經有村民采集到原始青瓷碗、灰陶缽和印紋硬陶質的壇、罐碎片。砂山……[詳細]
泗州大圣寶塔遺址
  悟空院泗州大圣寶塔塔基遺址位于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悟空村悟空寺內,西距霞客大道500米。此塔在清代《江陰縣志》中亦稱華藏塔,因悟空寺已荒祀多時,久疏修葺的塔身于1923年倒塌,散落磚塊及建筑構件逐年流失。但塔基部分仍高出地表。2003年11月初,當地政府在改造小學危房時發現多種石構件。江陰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聯合組成考古隊,于11月5日至12月2日對塔基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塔基由八面石質構建砌成的石墻圍繞,墻內填土并夯筑。石墻東北西南兩邊均為4.6米,其它每邊長4.5米。青石寬0.25,厚0.2米。出土有陶質大缸、水晶球、石函、銅錢、影青瓷缽、瓷瓶、銀質座龍、鎏金手指、舍利等多種重要文物。悟空寺毀于兵災,青陽鎮政府決策恢復悟空寺重建工作,首期工程2008年8月基本結束,僧伽殿落成開光。2009年被……[詳細]
夏氏貞節牌坊
  夏氏貞節牌坊在河北街西街,面向長涇河,坐北朝南,南面原來是汪家碼頭,北面是汪家廳堂。該牌坊建于乾隆三年(1739年),為三門四柱五樓式,寬5米,高6米。立牌坊人是汪家汪鶴皋,字天聲,號靜峰,康熙戊子(1708年)獲舉人,壬辰(1712年)獲進士,卒于京師。汪鶴皋是汪鶴齡的弟弟。該牌坊是汪鶴皋為哥哥鶴齡的妻子夏氏而立,夏氏未婚夫先亡。汪鶴齡,字天旭,妻夏氏,夏父玉尹之女,夏玉尹是夏家第十五世,長涇鎮上秀才。汪鶴齡幼時聰慧,被認為是天才,少年時即以詩文而聞名當地,因病早卒,時年17歲。夏氏得知后聞訃奔喪,自誓守節一生,服侍婆婆,婆婆死后三年而歿。汪鶴皋為報答嫂子對汪家之恩,建造該牌坊永志紀念。夏氏貞節牌坊原有樓頂、斗栱建筑,據說某年曾被臺風吹倒,只留下底二層。在文革-中,牌匾、額枋等都遭到了極大……[詳細]
江陰新橋
  江陰古時是長江入海口,老桃花港是長江連接內河的便捷通道,往來此港的船舶較多。石莊是沿港的貿易市集,停泊處有石樁系船,早年稱這里為“石樁”,至宋代改為“石莊”,石莊便作為地名沿用下來,宋至明朝此地屬永陵鄉,清改設桃花鎮,后名稱改為石莊鎮,目前屬璜土鎮。新橋位于石莊友誼村陳家丹西側,橫跨老桃花港緊靠長江的老桃花港河口上,北側距離濱江西路300米左右,是江陰市境最西北邊緣的一座古橋,該橋原屬璜土鎮友誼村境內,橋的四周已經被廠房圍墻所遮掩埋沒。清光緒《江陰縣志》載:“新橋,桃花港口,石建。”新橋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為單孔石拱橋,橋身用青石條石砌筑。新橋凈跨為8.3米,舊稱二丈五尺,橋面寬3.8米,舊稱一丈二尺。新橋為常州與江陰交界河道的橋梁,橋東陳家岱,為江陰的自然村,橋西張家……[詳細]
金武祥故居
  金武祥(1841——1924)清末藏書家、詩人,原名則仁,字溎生,號粟香,又號菽香,別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今江陰市)前周鎮大岸村(現屬璜土鎮)人。他一生經歷了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朝和民國,飽受戰亂之苦。科場上他屢戰屢敗,未能中舉。早年游幕江西會昌縣衙,是一名師爺,光緒五年(1879年),班捐為廣東候補,光緒十六年(1890年),授赤溪直隸廳同知。丁憂隱居,不再為官。他是著述家、刻書家和詩人,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詩稿》十二卷,《木蘭書屋詞》一卷,《粟香室文稿》四卷,《粟香隨筆》四十卷,《陶廬雜憶》七卷等。他校刊的地方文獻《江陰叢書》、《粟香室叢書》,共60多種。所著有《粟香隨筆》一筆至五筆共40卷,留存的詩歌有1000多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金武祥的筆下……[詳細]
姬光太子墓
  姬光太子墓位于璜土鎮篁村村姬墩山。清光緒《江陰縣志》載:“姬墩在前周(今璜土)南麓,有姬光廟,舊傳姬光太子葬于此。” 據晚清詩人金武祥考證,江陰市璜土鎮西貫村境內有座姬墩山,高僅18.8米,周長282米。姬山俗稱姬光太子墓,姬光為歷史上的吳王闔閭,他有四個兒子,太子終累,未立先卒,葬于此地,終累的弟弟夫差后來接替了王位。姬墩山其實是吳太子終累之墓。也有人考證《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第四”中說:“是時太子亦病而死,闔閭謀擇諸公子可立者,未有定計。波太子(之子)夫差日夜告于伍 (子)胥曰……”。據此認為姬光太子為太子波。經考古工作者調查,墓地為圓形土墩,由人工堆筑而成,墩圍282米,存高19米。2005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對該墩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墩內有石室,長約32米、寬2米,保存完好,形制……[詳細]
梁敬帝墓
  梁敬帝墓位于利港鎮蒼山村蒼墩四組。梁敬帝蕭方智(543年―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蕭繹第九子,母夏賢妃,南朝梁皇帝。初封興梁侯,后改封晉安王,出任平南將軍、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王僧辯、陳霸先商定,以蕭方智為梁王、太宰,秉承皇帝旨意。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辯被迫擁立蕭淵明為帝,以蕭方智為太子。同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蕭方智禪位于陳霸先,南朝梁滅亡。陳霸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永定二年(558年),陳霸先派人將蕭方智殺害,時年十六歲,謚號敬皇帝。據明嘉靖《江陰縣志》記載:“歿后葬此,追謚敬帝”。今墓墩周圍護陵河猶存。封土直徑約125米,存高5米,號“蒼墩”,俗稱“皇陵”。……[詳細]
90、承先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承先橋
  承先橋又名崇村橋、啞子橋,位于祝塘鎮西村自然村崇村白蕩西側(原文林三房村前章家自然村南),澄錫交界的崇村白蕩河上。正橋長25米,圓弧拱凈跨6.5米,橋面寬3.6米,全橋由青石條石建造,具有明朝橋梁風格。橋南橋北原有各28個石階。相傳很久以前,崇村白蕩原為陸地,即崇村所在地,由于地表下沉一夜之間覆為湖蕩。過去當地農民在罱河泥時,曾發現水下有建筑物遺跡。由于該橋建在崇村白蕩,故名崇村橋。又據查考,該橋曾有橋碑銘文:“崇村古渡,一方尾閭行人利涉,先大人六息公曾夜臥舟中,呼元命昌;必建石梁,時萬歷已卯三月也,迄今四十二載,始踐先言,橋名承先,志不忘也。”根據橋碑銘文記載,承先橋是里人徐調元為繼承先父徐茂松(號:六息公)遺志,建造此橋。碑文注明,承先橋落成時間為清順治丙申十三年(1656)冬天。“承先……[詳細]
周水平烈士墓
  周水平烈士被稱為江蘇農運先驅。周水平號剛直,又名樹平。1894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顧山鎮周東莊。1915年,考入無錫省立第三師范講習班。1918年秋,得到親友資助,23歲留學日本東京高等體育學校。1921年上半年回國,開辦平民夜校,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又加入國民黨。五卅慘案發生后,主持川沙國民外交后援大會,-帝國主義的暴行,募捐救濟死難工人家屬。以星社名義,創辦《星光報》,在第一期上發表《敬祝世界無產階級萬歲》的文章。發起組織佃戶合作自救會,號召佃戶參加,團結一致,抗拒業主壓迫,得到廣大農民的強烈擁護。澄錫虞3縣地方豪紳33人聯名控告周水平。周遭軍閥政府非法逮捕。1926年1月被軍閥秘密殺害后,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做出黨葬決議,1932年春建造烈士墓,墓碑由于右任題寫,1976年江陰……[詳細]
太平軍豐功碑亭
  太平軍豐功碑亭位于華士鎮砂山南麓,華西公園東北隅,于1985年由江陰人民政府所建,以紀念太平軍于華士鎮境內全殲800洋槍隊“常勝軍”之役。常勝軍指中國清朝對抗太平天國后期,清官、商出資與英法等外國軍官,中國、南洋等地區傭兵組成的武裝。1862年,清政府將美國人腓特烈?華爾統領的洋槍隊擴編為“常勝軍”。1864年3月13日(農歷二月初六),安定軍東線將領陳承琦派忠王二殿下李容發率部夜襲江陰華士,然后占楊舍,陷福山,直逼常熟城。戈登接到江蘇巡撫李鴻章的緊急求援書,親身帶領“常勝軍”從金壇動身,經無錫、長涇、陸橋,向華士進發。陳承琦當即應用華士的有利地形,設下伏兵,3月31日(農歷二月二十四日)清晨,當“常勝軍”抵達華士后,安定軍派出小部隊誘敵深化,“常勝軍”墮入包圍圈。短兵相接,安定軍驍勇追擊,……[詳細]
陶城遺址
  陶城遺址位于陶城村城頭上村西北,以前誤認為是為南唐時期屯戍之所,遺址東西寬231米,南北長280米,1968年出土成堆古陶器,1978年燒窯取土,陸續發現60余口排列有序的泥井,其中個別為石井,井0-土數百件陶器,素面黑陶居多。另有陶紡錘、磨削石鑿、石斧、骨針、青銅鉞、鹿角鎬等原始工具,時代有新石器時代也有春秋時代產物。2012年7月至9月,為了配合周莊鎮陶城村公園的建設,江陰博物館考古部對陶城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并在東部和西部各布2×10米的探溝TG1、TG2進行試掘。TG1、TG2均未發現任何遺跡現象,從出土物和地層分析,該遺址是個人工堆積的土墩,地層有流行于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澤文化早期紅陶釜等器物殘件,可能是堆積時混入的早期陶片,主體年代相當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出土大量泥質、夾砂陶片……[詳細]
古酒圣杜仲寧墓
  杜仲寧即杜康, 杜康(生卒不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王,另說黃帝時期人、東周人、漢代人。相傳杜康是酒的發明者,因此后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杜康稱為酒圣,據傳是江陰的黑杜酒釀制的祖先,杜仲寧墓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江陰縣志》卷二十二載:“杜康墓在境內東南隅。”墓在池內,稱為杜康池,池占地面積975平方米。水淺時可見墓冢,有青石質墓碑,曰:“古酒圣杜仲寧墓”,為明代吳郡周球書,長洲劉范刻,邑人長樂令郁文周立。1989年,江陰市政府對澄江街道迎賓路22號杜康池進行了整治,并在原杜康墓墩上建一六角建亭,亭內明代……[詳細]
江陰武廟
  武廟又稱武成廟,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唐高宗上元初,封為姜太公為武成王。開元間比照文廟祭祀體系,始置亞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岳飛的關岳廟也叫武廟。同文廟相對。唐宋文、武廟祭祀體系是以文廟為標準,設立亞圣、十哲、七十二子。武廟也如同文廟祭祀體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江陰武廟,位于澄江街道君山社區君山西麓君山巷52號,始建于光緒六年(1880年),為駐澄水師祭奠歷代武士名將之地,平常為水師辦公之所,冬防時又為水陸會哨之處,坐南朝北,建筑面積298平方米。現存大門、正殿、配殿及東廡,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硬山頂,斗栱飛檐。正殿面闊五間18.25米,進深七檁9.90米,高5.80米。……[詳細]
吳焜烈士紀念碑
  吳焜烈士埋葬處為新四軍第六團副團長吳焜于1939年犧牲后的安葬地。位于周莊鎮倪家巷村定山東麓。吳焜(1909—1939) 曾用名吳克剛。四川萬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第6軍團14師46團參謀長,52團團長。參加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7?7”事變之后,根據抗戰需要,吳焜被調到新四軍工作,任第三支隊第六團副團長。1938年10月,江陰地方游擊武裝梅光迪部在中共上海情報組織的爭取下,成立了“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次年5月,吳焜所在的第六團與“江抗”會合,成立了江抗總指揮部,第六團改名為江抗第2路軍,吳焜任第2路軍副司令員(后任司令員)。參加黃土塘戰斗和襲擊上海虹橋機場戰斗。同年9月,奉命率部西撤,途經江蘇江陰馬鎮時,遭國民黨忠義救國軍襲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思思九九热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太粗太深了太紧太爽了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