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21、龍華塔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華塔
  龍華塔位于上海市徐匯區,被譽為滬城“寶塔之冠”的龍華塔,與龍華寺相對成立。龍華塔相傳始建于東吳赤烏年十年(247年),由吳孫權建,賜額“龍華”,用藏西竺康居僧會所請得的五色佛舍利。現在的龍華塔,是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吳越王錢俶重建。治平三年(1066年)、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崇禎三年(1630年)、1668年、1892年對龍華塔均進行修建。民國期間(1912~1949年),龍華塔屢遭損壞,雖有整修,但漸趨衰頹。解放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1954年首次對龍華塔徹底整修。塔為廊檐樓閣式磚木結構,高40.6米,外壁為八角七級,內壁為四方形,從底往上逐層收縮,遞減形成密檐。底層呈廡廊,向上每層各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亦隨塔身轉折,又以斗拱向外舉起為腰檐……[詳細]
四行倉庫抗戰舊址
  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金城、中南、大-家銀行的簡稱,是長江以北地區的私人金融資本集團,相對于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和新華信托儲蓄銀行這四家“南四行”,素有“北四行”之稱。鹽業銀行成立于1915年,金城銀行1917年在上海設立分行,中南銀行成立于1921年,大陸銀行1920年在上海設立分行。四行倉庫1985年9月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列為上海市革命基地,1992年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1995年8月紀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由一百集團出資,閘北區文化局承擔,建成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館”,原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為陳列室題字。魔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戰爭遺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牢記侵略,勿忘國恥。紀念館內分為了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詳細]
23、崇明學宮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明學宮
  崇明學宮是現今上海僅存的三座學宮之一。現址又稱崇明博物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上海市崇明南門碼頭。學宮基地原東長144.2米,西長148.3米,南北各闊80米,有殿、宮、堂、廳、祠、閣等建筑群,建筑藝術精湛。清代曾10次重修。民國以降,崇明學宮曾被小學和其他單位使用。經過近年來的三次整修,逐漸恢復了當年的格局,占地面積擴大至23.21畝,成為上海地區面積最大的孔廟。學宮主要建筑有東西牌坊、欞星門、泮池、登云橋、東西官廳、戟門、鄉賢祠、名宦祠、忠義孝悌祠、大成殿、東西廡殿、尊經閣、崇圣祠等明清建筑群,氣勢恢宏,規模壯觀,徜徉其間,令人流連忘返。目前,古建筑明倫堂、儀門等修復完畢。元泰定四年(1327年)始建廟學合一的建筑群。自宋、元至明代中葉,崇明諸沙飽受海潮侵襲,州、縣治城-五遷六建,……[詳細]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
  五六千年前的上海人什么樣?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中,根據發掘的頭骨復原了“上海第一人”容貌,為25-30歲間的男性。“上海第一房”也被復原,面積5平米。還有上海第一稻、第一井、第一村等。地址:青浦區趙巷鎮滬青平公路3993號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閉館)交通:青徐線、上朱線、青浦12路電話:59755777……[詳細]
25、松江唐經幢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江唐經幢
  松江唐經幢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松江區中山小學內。該石幢建于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材質為石灰巖,1962年大修,現存21級,高9.3米。幢身8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并序,以及建幢銘。其余各級,如托座、束腰、華蓋等部分,雕刻精致,有海水紋、寶相蓮花、卷云、力士、天王、菩薩、供養人及盤龍、蹲獅等。整個建筑高大美觀,雕刻細膩,線條洗練圓熟,人獸以至花卉均有豐滿之感,極具大唐藝術風格。第十一級獅首華蓋,八角每角上有獅首,口含瓔珞。第十二級聯珠,雙半球,刻蓮花和如意紋。第十三級卷云紋托座,仰盤式,鐫卷云。第十四級四天王浮雕,東南西北四面各刻橫眉怒目的天王像。第十五級八角腰檐,翼角翹起,角端雕如意紋。第十六級蟠龍圓柱,第十七級仰蓮托座,刻蓮瓣盛開狀。……[詳細]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原摩西會堂)位于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62號;由摩西會堂舊址和兩個展示廳組成,是“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是為紀念二戰期間猶太難民在上海生活居住歷史的主題紀念館;始建于1907年,1927年遷至華德路(今長陽路)62號。二戰期間摩西會堂成為猶太難民的宗教活動中心,猶太青年組織也一度將其總部設在摩西會堂內。摩西會堂,是整個上海有關“猶太難民聚居區”的文字和實物資料最多也最為完整的地方。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是座三層的房子,紅磚斜尖頂,白色的窗欞上有藍色的拱紋,罩著窗頂,然后又向兩頭延開去,點綴成紅墻上的條條藍紋。紀念館大敞著鏤花的鐵門將游客迎進里面。正前方和左側手各有一扇咖啡深色的木門,石拱的門廊,類似巴羅克的風格。左側是通樓上的,而正前方進去就是禮拜堂。整個……[詳細]
上海玉佛寺(玉佛禪寺)
  玉佛禪寺是上海旅游的十大景點之一,位于上海安遠路。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玉佛禪寺創始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前后有十一任住持。首任住持慧根法師于清光緒八年(1882)從緬甸請回大小玉佛5尊,留下兩尊供滬上信眾瞻禮。先在上海張華浜建茅蓬,后于滬郊江灣車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慧根法師圓寂后,有本照、-法師先后繼任住持。-法師圓寂后,有可成法師繼任住持。他于1918年起,在檳榔路(今安遠路)建新寺,10年方成,即今天的玉佛禪寺南院所在地。因可成法師傳承禪宗臨濟法脈,故定名為“玉佛禪寺”。可成法師興建新寺,費盡心力,被人稱為玉佛禪寺的中興者。可成法師圓寂,由遠塵法師、震華法師、止方法師、葦一法師、葦舫法師先后擔任住持。其中震華法師法師在寺內創辦上海佛學院,培養了一……[詳細]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中共二大舊址位于成都北路7弄30號(原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是一幢一樓一底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中共中央局負責宣傳工作的李達及其夫人王會悟寓居于此,并主持人民出版社的工作。樓下為會客室,樓上是臥室兼書房。民國11年(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南成都路625號為大會主要會場之一。“二大”出席者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鄧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張太雷、高君宇、施存統、項英、王盡美、鄧恩明共12人,代表全國黨員195人。黨的“二大”共召開三次全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就在這里舉行。李達和蔡和森、張國燾同在一個小組,小組的活動始終在這里。中共“二大”改選了黨的領導機構,選舉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鄧中夏、高君宇為中央執行委……[詳細]
上海亭林遺址公園
  亭林古文化遺址(TinglinGuwenhuaYizhi)位于金山縣亭林鎮西北部祝家港東岸。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1972年試掘,1973、1975、1988、1990年先后四次考古發掘,清理面積合計1196平方米。遺址發現良渚文化墓葬23座、宋代墓葬2座,石器制造場地1處;出土較多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吳越文化等遺物。1966年發現,經多次發掘,第一層為東周和西周時代遺物,如灰陶三足盤、細高把豆等,是太湖地區西周幾何印紋陶文化的一處典型遺存。第四層出土物屬早期印紋陶文化的馬橋類型。第五層出土遺存為典型的良渚文化。遺址發現于1966年,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1972年試掘,1973、1975、1988、1990年先后四次考古發掘,清理面積合計1196平方米。遺址發現良渚文化墓葬23座、宋代墓葬……[詳細]
上海外灘建筑群
  150年前,當殖民者們踏上上海這塊陌生的土地時,就看中了黃浦江的這片江灘。于是,這條曾經是船夫與苦工踏出來的纖道。經過百余年的建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并存的建筑,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征。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面靠著黃浦江,西側是52幢風格各異的大廈,外灘的精華就在于這些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的外灘建筑群。著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匯豐銀行大樓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采,這些建筑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并非建于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筑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驚人的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有人說“外灘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灘那一座座鋼筋水泥的樓宇,不正講述著舊上……[詳細]
巴金寓所(巴金故居)
  上海巴金故居是一座優秀歷史建筑,位于上海武康路113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圣地。著名作家巴金在這幢房子三樓,從1937年起生活了18年,在這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后二部《春》、《秋》和名著《寒夜》的寫作。解放后,又寫出了《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一文,編寫了《英雄的故事》小說集等。在這幢花園洋房里,交織著巴金后半生的悲歡。在這里,他寫成了被海內外思想界、知識界、和文學界公認為“說真話的大書”《隨想錄》以及《團圓》、《創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等散文、小說和譯作。許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熱心讀者都關注著這幢“獨立式花園洋房”,認為這里的一切都應該好好保存,讓人們永遠記住,一位文壇巨匠曾在這里長期生活過。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巴金舊……[詳細]
法藏講寺
  上海法藏講寺,位于老西門吉安路二七一號,是上海唯一的天臺宗道場,向稱為上海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法藏講寺始建于上一世紀。一九一八年,興慈老法師受哈同夫人羅迦陵居士的邀請,由浙江天臺山來上海愛儷園講“天臺四教儀集注”,聽眾踴躍,法筳盛極一時。優娑塞沈映泉聞法后,決意挽留興公上人在滬常住教化,因此,在小南門為興公創辦超塵精舍。但屋小地狹,不便信眾問學。至一九二三年,由白龍山人王震等居士發起,購得吉安路與東臺路之間五畝余土地,經五年施工,建成了法藏講寺。上海的另三大叢林--玉佛寺、靜安寺、龍華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即已修復,對外開放,唯有法藏講寺,恢復最遲。直到一九九七年,才把全寺的主體建筑收回。由于“文革”中改作工廠,大雄寶殿成了裝配車間。收回后,僅拆除違章建筑,清掃垃圾,就花了一年多時間。現在的……[詳細]
上海毛澤東故居
  上海毛澤東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爾鳴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樓二底、磚木結構、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這幢樓的七號,就是毛澤東和夫人楊開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過的地方,這里現已建成毛澤東舊居陳列館,1920年5月5日,毛澤東率領“湖南驅張-團”來滬,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號(今安義路63號),時間達兩個多月。民厚里29號是一幢兩層樓磚木結構的房子。毛澤東和隨同來滬的15歲的張文亮住在前樓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對社會開放。基本信息毛澤東一生曾50多次來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過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澤東的舊居。此處是他第9次來上海時居住的地方,這里不僅是他住得最長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氣息的一次。當時,毛澤東除任中共中央局秘書外,主要是在……[詳細]
國際禮拜堂
  國際禮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環境清幽的衡山路上,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禮拜堂和三層高的副樓組成。雖然禮拜堂平時不能入內,但禮拜日時可以進去參觀,古老的建筑、翠綠的大草坪,若趕得巧還能聽到唱詩班天籟般美妙的音樂,可靜下心來感受宗教氛圍。這座教堂初名為協和禮拜堂,后來來此做禮拜的都是來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眾,所以改名為“國際禮拜堂”。禮拜堂為紅磚結構,里面大堂正中為祭臺,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堂內可容納七百余人。國際禮拜堂的圣詩詠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誕節、復活節等宗教節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舉行盛大的音樂活動。國際禮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倫西博士、南非的圖圖大主教、美國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應邀在此講道,而美國前總統卡特全家也曾來此參加過禮拜及訪……[詳細]
宋慶齡陵園
  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準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黨員。5月1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白血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終年90歲。依照她生前遺囑,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墓地的東側,即今宋慶齡陵園。宋慶齡陵園四周松柏青翠、肅穆寧靜。宋慶齡的漢白玉雕像矗立在鮮花叢中。雕像后面即是墓地。墓前臥著一塊素凈的花崗石墓碑,后面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槨。墓地正中是宋慶齡父母之墓,西側是李燕娥女士之墓。陵園內設有紀念館和上海兒童博物館,遠近謁墓瞻仰者絡繹不絕。宋慶齡(1893~1981年),廣東文昌人,生于上海,早年留學美國。1915年10月,在日本東京與-中的孫中山結婚。在與孫中山共同生活的十年中,宋慶齡以……[詳細]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舊址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設立于1946年6月,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談判期間中國共產-表團在上海設立的辦事機構。由于當時國民黨的限制,辦事處對外稱周恩來將軍寓所,簡稱周公館。辦事處設立后,周恩來、董必武等曾多次在此會見各界人士并舉行中外記著招待會,闡述我黨對和平民主的一貫主張,揭露國民黨政府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周恩來、董必武等在周公館進行的革命活動和斗爭,為我黨擴大和鞏固革命的統一戰線,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中國共產-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于1986年9月起正式對外開放,由思南路73號、71號兩幢樓房組成,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49平方米,其中73號為舊址復原部分,是一幢一底三層的西式花園樓房,建于二十世紀20年代。71號辟有80平……[詳細]
上海蔡元培故居
  上海蔡元培故居是一幢獨立式花園洋房,黃色的卵石墻面,山墻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構架,加上紅瓦屋頂,在蔥郁樹木的襯托下顯得親切而高雅。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處住所,也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故居。1984年,故居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蔡元培先生被毛澤東同志贊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比較教育季刊》1993~1994年評選出的全世界各國100位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記者、心理學家、詩人、宗教家之一。漫步在保持原樣的故居間,觀賞精心設計的先生生平陳列,瞻仰先生生前使用過的打字機、行李箱等文物,聽聽仍居住在故居里的偉人之后娓娓道來的故事,足以感悟到“應使翰墨常留香”的含意。現一樓辟為故居陳列館,三樓設蔡元培實物展,二樓為家屬使用。故居的陳設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樣。……[詳細]
上海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并《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畫,還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曾先后住在虬江路景云里和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并經常去內山書店,也多次去過虹口公園,甚至在魯迅逝世時就有人想過,要把虹口公園改名為魯迅公園。因此,后來將魯迅的墓從萬國公墓遷到了虹口公園內,1956年10月,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園內一座江南民房風格的魯迅紀念館建成,并于1988年,正式改名為“魯迅公園”。魯迅故居……[詳細]
青浦報國寺
  古鎮朱家角向西,沿318國道行至淀峰大橋橋堍時,有一座瑰麗宏偉的寺廟巍然聳立在碧波蕩漾的淀山湖畔,那就是上海玉佛寺下院--報國寺。報國寺原址關王廟,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廟,建于明代,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重修過,至今廟內仍保存著崇禎年間的一塊石碑。因祀三國名將關羽,故名“關王廟”。 百多年以前,關王廟香火極盛,佛事空前。以后幾遭戰亂,建筑大部分被毀,至四十年代末期,僅存東、西兩殿。殿內有石碑兩塊,大銅鐘一口,鐘上有大姆指大小的一尊金彌陀,金彌陀金光閃爍,價值連城,后被人竊去,銅鐘也在1958年被毀,至此,關王廟大部分遭損,香火日趨衰落。但是,關王廟盛況人們并沒有忘卻,廟后的一株古銀杏就是歷史的見證。這株古銀杏樹圍6米,高36.5米,東西冠徑達17米,經有關部門鑒定,此樹樹齡已……[詳細]
40、欽賜仰殿 AA
欽賜仰殿
  介 紹 有“千年古觀”之譽的欽賜仰殿,是上海最早的道觀之一。相傳是三國時東吳孫權為其母所建,清乾隆改為“欽賜仰殿”。供奉東岳大帝。故又稱“東岳行宮”。 該殿于清乾隆35年(1770年)重建后,有東岳、三清、城隍、關帝等十余殿,各種神像六百余尊。每年農歷三、四、七、九月香客蜂擁不絕,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東岳誕辰,還舉行“蓮船會”,香火更為鼎盛。每逢初一、十五或其他道教節日,四方信眾接踵而至,香煙繚繞,熱鬧非凡。 地址:浦東新區源深路476號 電話:021-58828689 交 通 736、746、772、773、778、785、791路上海浦東新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亚洲激情乱码网站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午夜福利片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