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201、福泉寺
福泉寺
  福泉寺,座落于上海市惠南鎮文體路,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比南匯城早44年,初名“甘霖院”,建有大殿及兩廂,殿后偏東有“福泉井”,早于寺開鑿,故改名為福泉寺。寺內有明代隆慶五年鑄造的古鐘一座,重1600公斤,高1.6公尺,周3.4公尺,造型優美獨特,鐘口呈喇叭花瓣形。鐘聲鑄有陽文圖案和銘文,并鑄有祈詞:“金聲一震,虎嘯龍呤,皇風清穆,海道安寧”。被視為鎮寺之寶。殿前有古銀杏一株,相傳植于南宋淳佑年間,樹齡約750余年,是上海市第二古樹,它是南匯城陸的見證。樹高18米,樹圍6.5米,樹桿挺撥,綠蔭如蓋,雖幾經時代滄桑,仍桿枝繁茂,每年結果累累。古寺、古鐘、古樹已相伴近千年,結下了不解之緣。“文革”時期,福泉寺的宗教活動被迫停止,寺院成了廠房,寺內鐘架被毀,古鐘棄諸庭院,日曬雨淋,任人敲擊。……[詳細]
阮玲玉故居
  靜安區新閘路1124弄也即沁園村,據傳是海上名門望族盛家的產業,一幢幢三層小洋房歷經七十多年的歲月,如今依然光潔如新、典雅幽靜。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5歲的影星阮玲玉難抵“人言可畏”,吞服大量-在此告別人間,驚動了上海灘的街頭巷尾。9號是阮玲玉曾經居住、生活過的舊居,據9號樓的鄰居介紹,當年的茶葉大王、超級粉絲唐季珊棄別女演員張織云,用十根金條買下了這幢小洋房送給阮玲玉,這幢三層小樓,見證過阮玲玉的歡情美夢,也見證了她的傷情惡果。阮玲玉故居是棟沉淀著許多悲哀與痛苦的記憶的石庫門老洋房,在村口左邊的第二條弄堂內。乳黃鑲紅褐的三層一進新式里弄洋房,弄堂口的老鞋匠生意興隆。一樓是阮玲玉故居的會客廳,二樓是阮玲玉的臥室,三樓是阮玲玉母親的房屋。而現在,從一樓到三樓已成為三戶居民居住地。老洋房門前光影……[詳細]
新四軍標語墻
  新四軍標語墻,位于白鶴鎮,地處青紀公路白鶴鎮路段北首,墻上標語分別為“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我們要和平,反對內戰!”。這一革命歷史文物在上海市獨一無二,也是青浦革命歷史的珍貴見證。1994年,標語墻被命名為青浦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新四軍按照中共中央命令統一開展北撤。沿途新四軍浙東縱隊政治部雷厲風行地在白鶴舊青浦鎮等村前屋旁刷寫了數十條宣傳標語。新四軍北撤后,許多標語遭到破壞。而在舊青浦北祥門塘灣村的一幢民房和舊青浦學校圍墻上,還清晰可見兩條新四軍宣傳標語。1990年4月,上海市文管會對該房屋加筑石駁,加固墻壁。翌年,青浦縣博物館在此豎保護標志。石碑正面鐫有“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新四軍宣傳標語青浦縣人民政府1995年7月公布”字樣,碑陰有簡要歷史說明。地……[詳細]
204、吳興寺
吳興寺
  導 游 座落在嘉定區外岡鎮,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十年(511年)。初建時,占地10余畝,分東西兩院,東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文昌閣等建筑100余間(民間流傳有5408間之說)。寺內一年四季香火不絕。 介 紹 解放后,吳興寺曾作劇場、農機站,“文革”中大雄寶殿、大悲閣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籌集資金100多萬元修理建了吳興寺山門和天王殿,1995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吳興寺的重建不光為廣大佛教信徒增加了宗教活動場所,也為廣大觀光游客增加了一處游覽勝跡。交 通 地址:滬宜公路5428號 交通:旅游6號線(A線)上海嘉定區……[詳細]
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
  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位于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內,姚子青(1909~1937)廣東平遠人,又名若振,號中琪,民國二十六年(1937)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九十八師二九二旅五八三團第三營中校營長,奉命赴上海抗日,進駐寶山縣城。他率領600官兵與敵奮戰七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全營將士壯烈犧牲。姚子青本人也于9月5日在與侵華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29歲。1996年8月13日立“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紀念碑,碑石是靈巖山自然石,上刻碑文。2014年4月4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1日,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上海市抗日戰爭紀念地點”:1995年8月13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寶山區人民政府在陳化成紀念館(寶山文廟大成殿,今臨江公園內)西南側的草坪上修建“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詳細]
陜西北路宋家老宅舊址
  陜西北路宋家老宅舊址位于陜西北路369號,年代為191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陜西北路369號,建于1908年,二層半高、四面臨空的英國式花園別墅住宅。住宅寬敞明亮,樓前綠樹成蔭,景致怡人,房屋建筑面積824平方米,園地面積1218平方米。這處房子的主人原是一個叫約翰遜·伊索的外國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師宋耀如(宋慶齡之父)買下,成為宋家花園。解放初,宋慶齡在這里創辦了上海第一個新型的托兒所,鄧穎超、許廣平、胡子嬰、廖夢醒等應邀來到宋宅參加托兒所的開幕典禮。托兒所遷出后,這里成為中國福利基金會臨時辦公地點。1952年,中國福利會顧問、美國專家耿麗淑女士來滬工作。宋慶齡安排她居住于此,一直到1963年。1981年宋慶齡去世后,這所飽經歷史滄桑的房子由中國福利會管理,宋慶齡基金……[詳細]
李白烈士故居
  李白烈士故居是李白烈士生前在上海進行革命斗爭的工作和居住場所之一,李白(1910-1949年)湖南瀏陽人,1937年奉0中央指示在滬從事地下電臺工作,1947年上半年遷入該址三樓,秘密電臺也移設此處,1948年底,李白被捕,-特務對他施以種種酷刑,他堅貞不屈,1949年5月7日夜,被害于浦東戚家廟,故居1987年對外開放,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李白烈士故居共有三層,建筑面積400平方米。一、二樓為李白生平事跡陳列室,序廳放置著玻璃鋼制李白塑像,陳列圖片內容分投身革命洪流、戰斗在敵人心臟、永不消失的電波三個部分,系統地介紹李白生平和戰斗業績,三樓恢復李白生前住所原樣,有他發報用的電臺、發報機、電訊器材工具等,故居對學生團體實行免票,個人參觀半票;家長……[詳細]
張愛玲故居
  常德公寓,舊稱“愛丁頓公寓”,樓高七層,建立于1936年,意大利人設計,外墻是淡粉色夾咖啡色線條,坐落在靜安寺繁華路段卻顯得安靜而低調。公寓內彌漫著舊上海的陳腐氣息,進門能看到老式的奧斯汀電梯,再往里是陰暗的樓梯道,班駁的墻面上是歷史劃下的痕跡。1939年張愛玲與其姑姑住在這幢公寓的51室,1942年搬進65室(現為60室),期間她在此公寓寫出《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名作,其中《公寓生活記趣》說的便是在這座大樓里的一切。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里所描述的張愛玲的生活狀態也是在此處。這里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故居,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的法式公寓建筑,如今稱常德公寓。張愛玲曾在這幢樓的601室生活了5年左右。她筆下妙趣橫生的《公寓生活記趣》,說的便是這座大樓里的喜憂。地址:上海……[詳細]
同盟會中部總會秘密接洽機關遺址
  同盟會中部總會秘密接洽機關遺址位于浙江北路61號。為策動長江各省革命工作,1911年4月,宋教仁、譚人鳳、陳其美等人在上海商議籌組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1911年7月31日,在上海北四川路的湖北小學召開成立大會,與會者33人,會議通過了《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成立宣言》、《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章程》及《總務會暫行章程》、《分會章程》。選舉陳其美、潘祖彝、宋教仁、譚人鳳、楊譜笙為總務會干事,分掌庶務、財務、文書、交通、會計五部。中部總會成立后,設秘密接洽機關于浙江路橋北堍信昌里(今浙江北路61號),是當時總部干事楊譜笙之兄楊信之的住宅。遺址占地一畝余,合院大屋,中間為小花園。南面為西式二層樓房,五開間,后作為湖州旅滬公學校舍。北面是傳統中式建筑,前進為花廳,中進是樓廳,后進還有三間騎樓。建國后,原址為……[詳細]
東正教堂(圣母大堂)
  襄陽路東正教堂坐落在襄陽路和新樂路交匯處。和周圍的建筑物都不同,外觀是一座很大很典型的伊斯蘭教堂建筑。襄陽路東正教堂位于鬧市區,教堂建筑很美,頂部有城堡的感覺濃濃俄羅斯風情的東正教堂,藍色的圓形房頂和白色的墻體,構成了這棟別具一格的建筑,遠看夢幻,近看莊嚴而圣潔。這個教堂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圣母大堂,頂上的十字架在陽光下熠熠生光,散發出一種神秘的感覺。東正教堂建筑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它建造于民國21年(1932年),由東正教上海教區主教維克托爾(白俄)向東正教徒和白俄僑民集資建造的,也稱圣母大堂。建筑是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堂風格,中間頂部為大的半圓穹頂,四角有四個。南側一幢兩層樓房,為神職人員住宅,建筑面積為538平方米。圣母大堂外形類似莫斯科救世主教堂,屬于拜占庭式建筑,體現了俄羅……[詳細]
夏采曦故居舊址
  夏采曦(1906~1939),黃渡鎮人。民國八年(1919)入上海民立中學。民國十二年(1923)以優異成績考入交通部南洋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任校學生會主席。民國十四年(1925)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共青浦縣委書記、揚州特委書記、南京市委書記、江蘇省委宣傳部長、江南省委宣傳部長、中央特科科長等職。民國二十二年(1933)調往江西中央蘇區紅軍大學任教。民國二十三年(1934)參加長征,同年秋由黨派往蘇聯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民國二十八年(1939)犧牲于蘇聯。故居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現存四合院一座,大小房屋7間,主廳已改造。前有磚墻儀門一座,門楣磚刻“同治八年如月、桂馥蘭芬”額。夏采曦故居對研究當地人文歷史、緬懷革命先烈、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高價值。1964年公布為嘉……[詳細]
東林寺大殿
  東林寺大殿原名觀音堂,元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妙因始建。皇慶二年(1313年)西林寺元智僧來開山,改額為東林禪寺。至正元年(1341年)毀于兵災。明初僧至益重建,后因年久失修而傾毀。清乾隆年間陳克己等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大殿毀于火。道光九年(1829年)僧念懷又重建。1998年5月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出資予以修繕,大殿整體頂升60公分,同年12月竣工。此殿座北朝南,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通高15.2米,面闊5間帶軒廊,進深6間,建筑面積351平方米。脊飾華美,每只戧脊有3只蹲獸,木內柱和梁架粗大,斗拱密布有序,上下檐的外檐斗拱均是一斗六升大斗拱,殿前后共12根檐柱。現為上海地區佛教建筑中單體體量最大的古建筑。1987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13、潛研堂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潛研堂
  潛研堂,原位于嘉定城中,系錢大昕京城辭官回鄉時購置,并于此潛心學問,著書立說。1981年遷建今華亭鎮雙塘村上海市少年兒童瀏河活動營地,2011年8月回遷嘉定城中南下塘街并重修。占地33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36平方米。建筑坐東朝西,面闊三間,二進院落,磚木結構平房,硬山式,五脊,小青瓦屋面。六步架,扁作抬梁式四界梁。雕花梁。錢大昕(1728~1804),嘉定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官至中憲大夫、詹事府少詹事。辭官后居家三十年,著書立說,歷主鐘山、婁東、紫陽等書院。著有《廿二史考異》等各類著作30余種400余卷。潛研堂對緬懷先賢,研究嘉定人文歷史,特別是錢大昕生平等具有重要價值。1992年1月公布為嘉定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公布為嘉定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博樂廣場西……[詳細]
214、華嚴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嚴塔
  華嚴塔位于金山區松隱鎮松隱禪寺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德然和尚募資歷時四年建成。塔為方形七層,磚木結構,承唐代風格,通高32米。因塔頂藏有德然和尚刺血書寫的華嚴經81卷,故名華嚴塔。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兩次重修。1961年遭雷擊,塔頂傾斜,政府出資扶正塔心木,但終因年代久遠,各層腰檐、平座、圍廓等木結構已朽損殆盡。為保護浦南現存唯一古塔,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政府聯合出資200余萬元,予以重修。工程于1999年元月啟動,8月寶瓶升頂,12月竣工。……[詳細]
民國上海縣府舊址
  民國上海縣府舊址位于滬閔路2550號部隊院內(里面有日軍殺人塘遺址)。主體建筑為中西結合式樓房,1932年竣工。1933年1月9日入住。1937年11月被日軍侵占。1949年上海縣人民政府在此建立。1954年遷出后,由部隊使用。1927年7月7日,設上海特別市,上海縣治所在的南市地區劃歸上海特別市,成立之初上海縣治未遷移,上海縣府寄居上海市。1931年6月,上海縣決定縣政府遷至北橋(位于現滬閔公路北松公路口),并開始在北橋進行新的縣政府各機關的場所建設,1933年1月建設完畢,正式遷入。1945年抗戰勝利,8月17日重慶派來的接受上海縣的人員到達上海縣三林鄉(現屬于浦東新區三林鎮),上海縣政府組成人員馬上借三林鎮南行街26號康姓私宅辦公,后考察北橋原縣府諸建筑損壞嚴重,需要重修,故決定先暫駐……[詳細]
上海瞿秋白舊居
  1984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確定山陰路133弄12號東照里為瞿秋白在上海的舊居。瞿秋白故居東照里的馬路對面就是魯迅在上海最后的居住地——大陸新村。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常州,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長汀縣羅漢嶺下被國民黨殺害。他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同上海這座城市有著緊密的聯系。1923年1月瞿秋白從蘇俄回國,6月參加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以候補中央執委的名義到了上海,由李大釗介紹參加了上海大學的教學工作,被委任為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1923年下半年,瞿秋白十分忙碌、十分幸福,工作上有繁重的校務及教學,加上黨務和組織工作;生活上與王劍虹從相戀到結婚,1924年1月筑愛巢于慕爾鳴路(今……[詳細]
婁塘天主堂
  婁塘天主堂位于工業區婁塘人民街141~158號,年代為清。又名伯多祿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1990年批準恢復宗教活動。伯多祿者,耶穌十二門徒之一,這座教堂就是以其名字命名,因而一進門就是他的塑像。這座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教堂,其頂和屋檐融合了中國民間傳統建筑風格,尤其是十字架下方的尖頂上刻著龍鳳呈祥的圖案,十分特別。嘉定有個別稱為“教化嘉定”,指的是早年的嘉定傳教之風比較興盛。被稱為清代“六大畫家”之一的吳歷,早在18世紀就到婁塘一帶傳教。當地的漁民也有奉信天主教的,但由于他們文化水平不高,因此,負責嘉定地區布道的神父便會用嘉定方言來布道。天主堂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之一。婁塘天主堂于2010年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升格為市級文……[詳細]
顧正紅紀念館(顧正紅烈士殉難處)
  顧正紅烈士是中國共產黨哺育成長的優秀共產主義戰士。1925年5月,以顧正紅犧牲為導火線爆發的偉大的“五卅”反帝-,彪炳史冊。為繼承先烈的革命傳統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顧正紅紀念館于2008年5月30日“五卅”運動83周年紀念日建成開館,免費向社會開放,2009年12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顧正紅紀念館總面積1300平方米,由顧正紅紀念廣場、館內陳列、烈士殉難紀念地三部分組成。展館陳列內容分為黑暗的舊中國、苦難的童年、在日廠做工、滬西革命搖籃、二月-的烽火、顧正紅慘案與“五卅”運動等七個部分。地址:普陀區澳門路300號郵編:200060電話:62661500傳真:62761556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館休,法定假日另行通知公共交通:966、948、13、63……[詳細]
銅仁路史量才舊居
  銅仁路史量才舊居位于銅仁路257號,年代為1922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銅仁路257號一組優雅的花園住宅,該房屋的建筑面積2494平方米,園地面積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過去上海報界巨頭、《申報》總經理史量才。現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用房。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墻,院內的兩棵槐樹是史量才當年親手種下的。住宅高三層,二層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廳很寬敞,墻側有壁爐,整幢房子的廊廳地面和樓梯及扶手都采用米色花紋的大理石。主樓洋房外體為淺黃色,屋頂鋪設了紅色瓦片,屋頂上有數個白色煙囪,門窗為紅色漆木。紅樓為一幢直排兩層小樓,墻體也為淺黃色,紅瓦屋頂,紅色漆木。雖然初建時的小森林、游泳池等設施已不復存在,但整幢建筑仍顯得非常氣派。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銅……[詳細]
席家住宅
  席家住宅位于朱家角鎮東湖街49弄42號,明代后期席氏后裔由洞庭東山遷徙至朱家角鎮而建。該宅坐南朝北,現僅存前廳、磚雕門樓及前后天井。前廳三開間,面闊10.65米,進深10.51米,九架梁,硬山頂。前天井四周圍墻頂磚砌雕花紋飾,廳后有軒,一半結構已經損毀;后天井由小青磚豎折鋪砌,門口則由花崗石鋪砌。磚雕門樓,門柱用水磨方磚貼面,上端淺雕“海棠”,門楣正中淺雕“菊花”,兩角垂蓮柱,末端“蓮花怒放”,檐下磚拱,拱墊板浮雕“海棠”,上額坊高浮雕“石榴喜鵲”,下額坊透雕“祥云仙鶴”,中間空白無文,寓意清白高尚,兩側分別透雕“喜鵲狴犴”“柏鹿同春”;枕石正面淺雕“鶴喙仙桃”,外側雕“鹿喙如意”,內側置一對青石抱鼓石,浮雕“麒麟仙桃”。后天井屏墻通體由磨磚斜方貼面,檐下磚雕,一斗三升斗栱,栱墊板淺雕“海棠……[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中文在线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 日本乱中文字幕在线系列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忘忧草日韩综合一区三级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