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321、金涇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涇橋
  金涇橋位于重固鎮章堰村,南北向,跨金涇河,又稱“觀月橋”。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始建,宣統時(1909-1911年)重修。該橋為單孔石拱橋,青石、花崗石材質。橋長18.8米,寬2.8米,高3.7米。橫聯分節并列式拱劵,拱跨5.7米,高3.15米。南堍石階16級,北堍18級。橋西南一側有護欄,拱券兩側刻橋名和建造年代,券上刻捐修人姓名及捐資數目。2011年公布為青浦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金二路住宅
  瑞金二路住宅位于瑞金二路118號,現為瑞金賓館一號樓,建于民國6年(1917年),由馬立斯洋行設計,建筑面積1335平方米,二層,磚木結構。原為英商馬立斯所建,主樓與輔樓平面呈“L”型,室內裝修考究,柚木壁板,大理石地坪,建筑規模較大,外墻用紅磚墻,外墻轉角采用水泥加厚,宅前為英國式的花園,北部門廊前設有水池、雕塑及花壇等設施,為英國式花園住宅。1989年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筱官墩遺址
  筱官墩遺址位于石化街道衛一路金零路交界處,俗稱烽火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城置金山衛,同時修筑供軍事警戒使用的烽煙墩46座,筱官墩即為其中之一。明正統五年(1440年),修建兩層磚墻,上建烽火樓,圍以矮墻。明正統七年(1442年),易名筱官瞭望臺。至明末,已坍廢。民國年間,僅存土墩。現土墩殘高6.5米,分布面積約1520平方米。2011年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4、云虹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虹橋
  云虹橋位于朱家角鎮山灣村小圩莊,東西向,跨小圩港,俗稱“虹橋”“吳家橋”。清嘉慶二十年(1815)重建,2008年修繕。該橋為三跨平梁橋,花崗石材質。橋長22米,寬1.8米,高2.4米;主跨跨徑5.9米,高1.9米。東西兩堍石階各5級。橋樁和兩岸橋臺均用塊石砌筑,橋面用三塊條石并鋪,立四根望柱。橋兩側有石砌護欄,末端有抱鼓石。南側橋臺嵌有石碑“重建云虹橋碑記”。……[詳細]
天皇閣橋
  皇閣橋位于金澤鎮中市,南北向,跨北勝浜,橋之北堍原有托塔天王廟,因名。明代始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2001年9月修繕,現為青浦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為三孔連拱石橋,青石和花崗石材混砌。橋長21米,寬2.9米。拱券橫聯分節并列砌置,中孔拱跨6.8米,高4米;邊孔拱跨4米,高1.8米。橋面雕刻有暗八仙等圖飾。東側有楹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詳細]
平原村古文化遺址
  平原村古文化遺址(PingyuancunGuwenhuaYizhi)位于位于城西北約13公里、小機山東側山腳下。1960年,市文管會組織考古調查時發現,在南北穿過山腳下平原村的新開河道的兩岸,暴露出古代遺物。采集的遺物主要屬于晚期印紋陶文化亭林類型,有灰陶三足盤--紋圈足簋,夾沙陶圓錐足鼎,以及曲折紋、繩紋、席紋等印紋陶片。1979年,小機山附近的天馬公社農機廠在基建挖掘深坑時,在深0.80米的黑土層內,出土崧澤文化型長方形磨光穿孔石斧,鏤孔紋粗把灰陶豆,四系雞冠耳罐和壓劃網紋壇等遺物。從而認定,這一遺址早期部分屬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類型。……[詳細]
云間第一橋
  云間第一橋(YunjianDi-1Qiao)俗稱跨塘橋。位于松江縣松江鎮西端,跨古浦塘。始建于宋代,名安就橋。明成化年間(1465~1489年)橋毀,在舊址重建石橋,為當時松江(別稱云間)最大一座橋,橋頂東邊欄石下刻有“云間第一橋”五字。三孔拱形大石橋,拱圈用青石,橋面、石階、欄桿用花崗石,長49.3米,寬3米,高約8米,古樸壯觀。1985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松江西林塔
  西林塔(XilinTa)又名崇恩塔。位于松江縣松江鎮中山中路西塔弄東側。南宋咸淳年間建接待院,后改名西林禪寺。塔因寺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僧淳厚重建,更名圓應塔。后漸傾圮。正統年間(1436~1449年)重修。磚木結構,七級八面,高46.5米,塔壁夾墻中砌有磚梯,塔身除頂層木結構平座及腰檐是明代建筑外,大部系宋代原物。1990年有關部門籌備重修時,發現磚身還是宋代原物,而各層外檐斗拱、羅漢枋、撩檐枋等都是明式,說明明代確曾重修。具有明清建筑特色,但因年久失修,獨存圍廟和磚身,其余的已殘缺不全。現已全部修復并發現一批重要文物。1992年5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會同松江縣政府組成松江西林塔修繕領導小組和修塔辦公室,1993年10月修繕工程開工。先拆除損壞之塔剎,在寶瓶內發現金銀佛像、……[詳細]
圣三一基督教堂
  上海圣三一座堂是中國上海市現存最早的基督教英國圣公會主教座堂,位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九江路219號,俗稱“紅禮拜堂”。這座教堂曾是英國國教會設立的英國圣公會維多利亞教區英僑教堂、圣公會華中教區主教座堂、中華圣公會主教院主教座堂,現在又成為中國基督教三自-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兩會”)總部附屬教堂。圣三一堂位于九江路江西中路西南角,現歸宗教機構,曾為黃浦區政府大禮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同治五年(1866年)拆去老堂,新堂奠基,至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新堂因以紅磚為墻,俗稱紅禮拜堂。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40平方米,大堂高17米,2層,由當時國際著名建筑師司考特爵士仿照西歐13世紀哥特式的禮拜堂設計。結構采用磚木結構,并將建筑結構重量及伸引力集中在石柱及拱壁上……[詳細]
招賢浜古文化遺址
  招賢浜古文化遺址位于亭林鎮東新村9組招賢浜口新開河兩岸。遺址發現于1975年,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要遺物有良渚文化黑衣灰陶片、夾砂紅陶T字型鼎足,馬橋文化籃紋、葉脈紋、繩紋印紋陶片,吳越文化灰陶豆把、回字紋、米篩紋、米字紋等印紋硬陶陶片。2003年為建A7高速公路,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了再次調查和試探性挖掘,發掘面積共200平方米,出土少量西周至唐宋時期的文化遺物。招賢浜遺址的發掘,豐富了馬橋文化的內涵,為了解上海地區馬橋文化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資料。招賢浜遺址中心區域主要分布于現在招賢浜的兩側,面積大約在1萬平方米左右,遺址的堆積以馬橋文化為主。值得注意的是,1975年的考古調查采集文物中,曾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陶片,但是本次野外工作,在已發掘的范圍內未見新石器時代遺存。招賢浜……[詳細]
徐涇香花橋
  香花橋位于徐涇鎮盤龍村老街中心,南北向,跨墅涇港,俗稱“蟠龍橋”。元至元庚辰年(1340年)初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為原盤龍古鎮上的主要橋梁。該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橋長15.6米,寬3.35米,高3.8米;并列式拱券,拱跨5.5米,高3.3米。南北兩堍各有15級石階。南堍尚存楹聯為:“輝騰寶地彩虹高”。……[詳細]
上海古城公園
  古城公園位于人民路、安仁街、福佑路之間,綠地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綠化建設工程于2002年2月10日開工,同年5月31日竣工,歷時110天。古城公園的設計方案注重體現“三個為主,五個兼顧”的原則。公園以綠為主,以人為本,以生態為主;兼顧反映古城的歷史文化,兼顧人流的集散,兼顧教育基地,增強市民的憂患意識,兼顧體現古城公園標志性的景觀,兼顧旅游資源的重新組合。公園的整體景觀以現代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處理手法為特征,形成與周邊城市建筑和空間尺度相平衡的大型城市公共空間。主要景觀視覺通道由新開河伸向豫園,形成上海未來和昨天(陸家嘴和豫園)的對話。沿下沉式廣場至丹鳳臺的弧形坡道逐步上升,似乎在探索歷史的軌跡,述說著“城墻的故事”。沿人民路為大片草坪和蜿蜒曲折的小溪,讓人聯想到老城廂的護城河,形成了蘊藏著……[詳細]
上海法華塔
  嘉定法華塔在今嘉定區嘉定鎮的中心,又名金沙塔。法華塔建于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年),當時這里還叫“練祁市”,十年后,嘉定設縣。縣城建設就以此塔為中心,因它是全城最高點,在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之中心。塔建成后,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后幾經興廢,至明代萬歷年間損壞尤甚,只剩下底層還比較完整。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知縣陳一元募款重修,仍恢復七重樓臺,四面設壺門,磚木結構,高40.83米,各層有平座、欄桿、腰檐,層間飛檐翹角,下懸檐鈴,風動鈴響,清脆悅耳。“金沙夕照”是當時嘉定的人文勝景之一。明末嘉定四先生之一、書法家婁堅題了“法華塔”之匾。塔傳至民國期間又凋零不堪,民國十三年(1924年)邑人戴思恭募款大修時,改底層圍廊、各層腰檐欄桿、七層塔頂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新中國成立后……[詳細]
岡身遺址
  岡身遺址位于漕涇鎮沙積村7組。岡身是由死亡的海生貝類生物殼體和沙積聚而成的沙脊,南宋紹熙《云間志》即有記載。岡身遺址為南北走向,長約40米,寬約20米,面積約800平方米,經C14同位素測定,形成時間距今6400年。該遺址是本區現存的唯一一處古生物、沙岡遺址,同時也是上海地區古海岸變遷的重要物證之一。2005年10月26日公布為金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35、天光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光寺
  天光寺位于練塘鎮練東村泖口,相傳五代章仔鈞與妻章練夫人曾居于練塘,章練夫人遂舍宅為寺。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重建,明弘治丁巳及天啟甲子兩次修葺,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現存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均為三開間,九架梁,歇山頂。其中天王殿面闊11.3米,進深8.9米,正立面次間有“雙龍戲珠”漏窗;大雄寶殿面闊13.3米,進深11.8米。……[詳細]
徐光啟故居——九間樓
  九間樓(JiujianLou)在南市區喬家路234~244號。原為徐光啟故宅,建于明萬歷年間,因上下二層各九間,故稱九間樓。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靜受徐光啟之邀來滬傳教,即寓此。該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為該區僅存的明代宅第,屢經修葺,現上下各7間,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留云禪寺
  留云禪寺坐落于上海嘉定南翔鎮,1500年前南北朝時,一位農民在種地時掘到一塊一丈見方的巨石,隨即便有兩只仙鶴飛來停在上面,有一個名叫德齊的和尚看見后,便認定此處是“佛地仙跡”,于是天天騎上仙鶴四處化緣集資,在此興建了白鶴南翔寺,當時香火十分旺盛,遂因寺成鎮,誕生了南翔鎮,后因清康熙賜額“云翔寺”,遂更名,云翔寺幾經興廢,如今只留下兩座磚塔依舊。景點位置福建寧德霞浦縣981縣道留云禪寺……[詳細]
四明公所
  地址:黃浦區人民路830號郵編:200010電話:021-63556666*320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物業管理處)開放時間:全天公共交通:公交11、24、911路四明公所建于1797年,原來是在上海經商的寧波商人和手工業者的行會組織所在地。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5月,法租界當局以“開筑馬路”為借口,妄圖強占四明公所來擴大其租界地盤,法租界巡警瘋狂地在四明公所門口開槍打死打傷憤怒反抗的上海群眾多人,激起公憤。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7月,法租界當局再一次想侵占四明公所,致使上海人民發起了全市性的罷工罷市斗爭。殖民者懾于人民群眾的威力,最后被迫放棄了侵占四明公所的企圖。四明公所成為上海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擴張租界斗爭的歷史見證。現僅存牌樓,免費參觀。……[詳細]
匯中飯店大樓
  匯中飯店大樓(PalaceHotel)現為和平飯店南樓,位于中山東一路19號,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英商馬理遜洋行設計,占地面積212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697平方米,為六層,高30米,由王發記營造廠承造。建筑采用磚木混合結構。這里原是座英國式的三層樓房,名中央飯店,清同治四年(1865年)香港匯豐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時,曾租借此飯店開業。光緒二十九年中央飯店改組為匯中飯店。光緒三十二年翻建新樓,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大廈。建筑外墻底層以花崗石砌筑,上部為清水外墻,上部各層飾白色面磚,樓層間和最上二層窗間墻上有紅磚飾帶,紅白相間,鮮明的磚墻,形成該建筑明顯的特征,部分窗口上沿有三角形與弧形楣飾,外貌為仿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筑風格。大樓有屋頂花園,花園東西兩端各有一座很大的涼亭。約在民……[詳細]
340、塘灣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塘灣橋
  塘灣橋位于白鶴鎮塘灣村,跨于艾祁江上。該橋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清代重修,為單孔石拱橋,長28米,拱跨9.1米,寬3.1米,矢高4.5米。拱圈為橫聯分節砌置,一色青石。據史載,該橋是清咸豐年間,農民起義領袖周立春與其女周秀英清兵戰斗之處,1986年1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期又予以整修一新,仍作附近居民交通使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一日本道久久久精品国产 | 偷拍久久肏屄aⅴ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