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81、性覺寺
性覺寺
  性覺寺原名月明庵,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由一位法名性本的僧人主持所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寺僧本沖被召松江,康熙御書“性覺寺”三字賜額,該寺因而得名。到了咸豐十年(1860),遭到太平軍戰火,被焚燒一空。光緒四年(1878),僧人永激又募資重建。至20世紀60年代,性覺寺被停止宗教活動,僧人遭遣散,房屋改作他用。1994年4月,根據廣大佛教信眾要求,金山縣人民政府批準在楓涇楓陽路以北、白牛路北端易地重建性覺寺。并落實宗教房地產政策,劃撥6畝土地供寺廟重建,其余用地由寺院向當地村民租用辦法解決。1995年8月26日(農歷8月初一)正式對外開放。為理順關系,確保寺廟權益,1999年,辦妥了落政以外土地征用手續。寺院占地面積10185平方米(合15.28畝),……[詳細]
朱家角城隍廟
  朱家角城隍廟,坐落在上海市西郊約四十公里的青浦區朱家角鎮,該鎮是江南歷史文化名鎮,周圍湖蕩滿布,鎮內河道交叉,小橋流水,風景優美,明清建筑大部保存完好。通常城隍廟在古代縣城的建設中都頗為重要,其地位僅次于衙署和文廟。朱家角城隍廟為青浦城隍的行宮,又稱“伯府行臺”,原廟址在鎮南雪葭浜,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遷現址,位于朱家角古鎮的核心部分,臨河而建,城隍廟的照壁前即為跨河而建的城隍廟橋。整座廟規模宏偉,主體建筑基本完好,于一九九二年恢復開放,后陸續修繕,如今每逢塑、望及香訊時,四方善男信女紛擁而至,香火鼎盛。朱家角城隍廟的建筑方位很特別,與一般城隍廟坐北朝南的朝向不同,其朝向幾乎是東西向的,為什么呢?傳說西周康王時期,道教教祖老子(太上老君)西出函谷關,關令尹喜于前一天看見東方有一團紫……[詳細]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霞飛路漁陽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為兩層樓磚木結構石庫門建筑。該弄于民國4年(1915年)8月下旬始申請建,約次年至民國8年前建成。坐北朝南,原由戴季陶租用。相關歷史民國9年春,楊明齋陪同共產國際代表魏金斯基到上海,同-商討建立中國0時,租賃該屋為活動地,并開設中俄通訊社,后改稱華俄通訊社,自任社長。4月,于此進行上海首次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籌備工作。8月22日,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人-倡導,俞秀松、袁振英、葉天底、金家鳳等8人在此成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任書記。同年9月,創辦外國語學社為掩護。門口懸掛白底黑字“外國語學社”牌。次年初,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于此設立團中央機關。4月29日,遭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沒收了紀念勞動節籌備委員會宣傳品。后因俞秀松赴俄參加少年共產國際二大……[詳細]
中共淞浦特委辦公地點舊址
  山海關路387弄5號(原山海關路育麟里5號),1928年底至1930年,為中共淞浦特委(簡稱“淞浦特委”)辦公地點。這是一幢舊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磚木結構,二層,坐北朝南。機關撤銷后,一直為居民住宅。舊址于1959年經薛潮聲回憶踏勘后確認,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淞浦特委的成立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中央緊急會議(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為貫徹八七會議精神,中共江蘇省委挑選了150名黨員干部,深入到全省各地農村組織開展工作。中共六大后,江蘇省委進一步開展農村工作,初步有了建立淞浦、滬寧、徐海等六個特委的構想。1928年9月上旬,江蘇省委巡視員視察楓涇、浦南地區的工作,決定建立淞浦特委。9月……[詳細]
華涇寧國禪寺
  寧國禪寺是上海地區古老的寺院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原址華涇鎮北楊村張行浪東側。相傳建于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由烏泥涇首富張百五發起建寺,由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請得寺額,與龍華寺南北相對。寧國寺是上海地區遠近聞名、古老寺院之一,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據康熙松江府志記載:寧國寺始建于宋隆興元年(1163年),由當地烏涇巨富張百五捐款建造,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請得寺額。“寺在烏涇之陽華上,兩邑(華亭縣、上海縣)之界,與龍華寺南北相望。殿前有羅漢松四株,枝干森矗,古色蒼然,蓋三四百年之物也。”寺院揉合了中國佛教建筑精華,殿堂廳廊于一體,莊嚴神圣,雄偉壯觀。遠近善男信女前往燒香拜佛,終日煙霧繚繞。香火極盛。歷史沿革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重建,……[詳細]
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位于愚園路81號,是當年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機關之一,也是劉長勝同志1946年至1949年在滬從事地下革命斗爭時的居住地。2004年5月27日正式對社會開放。陳列館占地239平方米,建筑面積927平方米,共設有三層展示區:底樓主要為30~40年代三個上海地下黨秘密聯絡點的場景介紹;二樓、三樓主要為“中共上海地方組織成立”、“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斗爭”、“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里應外合解放上海”五大內容陳列展示,它通過油畫、雕塑、遺物、實物陳列,場景展示,情景模擬,影視合成等一系列表現手法,介紹了上海地下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業績,展示了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發展、斗爭的歷程。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愚園路81號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0.5-……[詳細]
孫科住宅
  20世紀20年代,隨著世界范圍內建設熱潮的出現,上海引來了一批國外的著名建筑師,其中有一位匈牙利籍的建筑師叫鄔達克,在上海名噪一時,他強調建筑造型新穎、崇尚新風格。由他主持設計的四行儲蓄會大樓(即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綠房子(即吳同文住宅)都相繼引起過轟動。1920年,鄔達克在原哥倫比亞路(今番禺路)22號(今為延安西路1262號),自己設計,建造了一幢住宅,卻未馬上入住。在這以后,鄔達克在設計慕爾堂時遇到了麻煩,后由孫科幫助解決。為了感謝孫科,鄔達克就將此屋以-轉讓給孫科。孫科的這幢住宅是一幢混合式建筑,其特點是將不同的建筑風格,恰到好處地融入一幢建筑中。該住宅為磚木混合結構、假3層,建筑面積1051平方米。如果從平緩的屋頂、紅色筒瓦覆蓋、講究裝飾檐口等處看,這幢住宅似乎應屬西班牙建筑……[詳細]
滬西工人半日學校舊址
  上海工人半日學校舊址位于普陀區安遠路62弄(錦繡里)178—180號。這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的第一所工人學校,一棟簡陋的兩層磚木結構工房。1920年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上海建立后,為了實踐馬克思主義必須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理論、在工人階級中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壯大黨的力量,發起組成員李啟漢奉命到紗廠集中的滬西小沙渡創辦工人學校,并著手籌組紡織工會。同年秋,李啟漢租下今安遠路錦繡里3間門面房子,樓下3間連成一大間作教室,內放28套課桌和凳子,可坐56名學生。樓上兩間,一為李啟漢的宿舍兼辦公室;一為備用教室。兩間簡陋的教室、一盞煤油燈、一臺留聲機、一張寫著“工人半日學校”黑字的白紙條,上海工人半日學校就此開學了。學校根據工人三班倒的作息時間,分早晚兩班上課,因此稱為“半日學校”。教材則用的是……[詳細]
中共江蘇省委舊址
  中共江蘇省委舊址位于上海市虹口區吉祥路108號。1926年,中央黨校設該處。1927年,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指揮部聯絡點。“四一二”-政變后,陳延年奉中共指示,來滬接任江浙區委書記,在該處設立辦公機關,底層作會客室,二樓作會議室,三樓為地下交通員住處。1926年,中央黨校設該處。1927年,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指揮部聯絡點。1927年中共江蘇省委舊址“四·一二”-政變后,陳延年奉中共指示,來滬接任江浙區委書記,在該處設立辦公機關,底層作會客室,二樓作會議室,三樓為地下交通員住處。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撤消江浙區委、分別成立中共江蘇省委和浙江省委的決定,該處為江蘇省委機關。6月26日,中共江蘇省委在該處召開會議,陳延年被任命為江蘇省委書記。是日下午,陳延年不幸被捕。不久,被害……[詳細]
90、魯迅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墓
  魯迅墓位于四川北路2288號魯迅公園(原虹口公園)內西北隅。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22日,魯迅喪儀在萬國公墓禮堂舉行,后遺體葬于公墓東側F區。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時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上海病逝,當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車,社會各界近萬人,高舉著“爭取民族解放來遙祭死去了的魯迅”的橫幅,唱著挽歌,不顧反動-的警戒,步行十余華里,為魯迅送殯。馬路兩旁,站滿了肅立的人群,向魯迅先生的遺體告別。喪儀隆重而莊嚴,民眾代表獻沈鈞儒所書“民族魂”挽幛一面,覆于棺上。當時的魯迅墓很簡單,魯迅的靈柩上只是一個土堆,墓穴后面立了一塊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鑲著高38厘米,寬25厘米的磁制“魯迅先生之遺像”,像下面是魯迅之子周海嬰所書“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字。建魯迅墓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進步……[詳細]
上海科學會堂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下屬的事業單位——科學會堂,于1958年1月18日成立,陳毅市長親題“科學會堂”四個大字,是全國第一座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科普教育的活動場所,五十多年來享譽國內外科技界。科學會堂建筑中西兼有,主樓坐落在南昌路47號,為一幢建于1917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結構的法國古典式兩層花園樓房,是上海市首批掛上銘牌的“優秀歷史建筑”;主樓庭院內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花園,綠木成蔭,風格典雅,怡靜入畫。西側南昌路59號的科學會堂思南樓于2001年落成,高16層,總建筑面積17800平方米,其豎向玻璃體造型猶如遠航的風帆巍然聳立。位于南昌路57號的科學會堂連接工程于2006年落成,其中國際會議廳3300平方米,保護性改造修護建筑5200平方米。連接工程在傳承的基礎上既有現代氣息,又體……[詳細]
鄒韜奮故居
  重慶南路205弄54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新聞記者、出版家、政論家鄒韜奮的故居。鄒韜奮原名鄒恩潤,“韜奮”是他在1927年開始啟用的“韜奮”筆名,“韜”意韜光養晦,“奮”意奮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個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韜奮青年時代家庭日趨困難,父親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又真才實學的工程師,把他送進了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而韜奮本人愛好文學,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聞記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轉如上海圣約翰大學文科讀書。1921年大學畢業后,于次年進入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任部主任,主編《教育與職業》月刊,并“職業教育叢書”,從此開始了他所熱愛的新聞出版工作生涯。1930年,鄒韜奮和夫人沈粹縝一起設法租下了法租界呂班路萬宜坊54號,也就是現在的故居所在地,作……[詳細]
沈家花園
  沈家花園位于南橋文化廣場北側,區人大常委會大門(解放中路502號)大院內,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奉賢全縣留存至今唯一的一座園林。園主沈夢蓮本是一名船夫,靠0-販鹽發跡,后受清廷招撫,先后任水師緝私營管帶、松江軍政分府統領、江蘇省水上-廳廳長等職。民國末期所編《奉賢縣志稿》記載,此園系“沈夢蓮游宦歸后建,北為宅舍,凡三重,為新型西式建筑;南為園,花木繁茂,石凳并列,為游覽勝地”。沈氏為營造此園,當時覓地24畝,建造專窯燒磚自用,奉賢民間有山歌傳唱此事。沈在--會中有一定勢力,因此,花園住宅落成不久,其女兒結婚,在園中大設酒宴,杜月笙等上海闊人也來祝賀。1937年“八一三”抗戰中,國民黨第八集團軍司令張發奎坐鎮南橋,主持浦東防務,常常在衛兵的伴同下,前往沈家花園洗澡,因沈家自備有小水塔供水,據……[詳細]
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區西佘山森林公園入口處。據《松江區志》:又稱“月影塔”。位于西佘山東坡。塔七層八面,高約20米,為磚木結構。塔身細長,外形秀美,遠望如杭州保暸塔。塔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當時,山上有潮音庵,有修道者名“秀”,結廬山麓,親自參與筑塔,塔成后引火0,故名秀道者塔。后塔檐、平座、圍廊等均已毀,塔剎也已歪斜。據(明)正德《松江府志》:秀道者塔,在佘山巔。秀昔廬此建塔,建畢遂積薪0,有碑。小注:許尚百詠題下注,秀道者常有二虎侍之,疑即佘山聰道人也。又據(明)正德《松江府志》載:佘山普照寺,即山之東庵。宋太平興國三年,聰道人建。治平中賜額普照教院,寺亦以名。山有道人塔,下有月軒,傍有虎樹亭。在同書的第十七卷《冢墓》:宋聰道人墳,在佘山南嶺下。據后面所記聰道人的……[詳細]
宏恩醫院
  延安西路221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叫做宏恩醫院,是一位無名氏贈給租界工部局的一家綜合性的醫院。今天的位置在烏魯木齊路與延安西路高架的交會處西側,曾經是上海有名的為-、高知看病的華東醫院。上海優秀歷史建筑__宏恩醫院1950年10月,解放軍上海市軍管會接管這家醫院,移交給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第二年的8月,改建宏恩醫院創辦華東醫院,設病床60張,擔負華東及上海市局級以上黨政軍領導干部、一等2級以上專 家教授和外賓的醫療保健任務。1965年2月與比鄰市公費醫療醫院合并,改稱上海市公費醫療醫院。次年3月又改名延安醫院。1967年12月,醫院南、北樓分列建制,南樓復稱華東醫院,北樓仍稱延安醫院。1970年5月,延安醫院遷云南昆明,院舍劃歸華東醫院,北樓仍向市民開放。1986年成立上海市老年……[詳細]
閘北錢氏宗祠
  錢氏祠堂走進閘北公園,順著林間小道,過一座小石橋,古樸的錢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磚木結構,黛色屋檐,白色粉墻,鏤空窗戶,青磚門樓上“錢氏宗祠”四個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磚雕栩栩如生,據專家介紹,磚雕始于漢代,明清時期最為興盛,該磚雕是用鑿子和刨子為工具,在質地細膩的青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藝術手法精制而成,所塑歷史人物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和花卉圖案形象逼真。錢氏祠堂門樓的磚雕是民國初期長三角地區比較流行的江南傳統風格。當時,上海地區像這樣的磚雕并不少見,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間遭損壞。宗祠正廳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寫有“春暉堂”字樣。(在修飾前匾額是掛在大門上面的)穿過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紅色的木門內,隔成五間房屋,屋內有紅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東邊一側還有……[詳細]
97、翊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翊園
  翊園俗稱陳家花園,又稱小哈同花園,園主是哈同管家橫沔人陳文甫。其父是“天下第一琵琶”陳子敬。陳文甫回鄉后,效仿哈同花園格式建造。此園興建于1921年,1924年竣工。1933年立鉛字《翊園記》漢白玉碑(后面有圖)。2002年5月29日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園三面環水,具有典型的蘇州園林特色。景點有瑞云峰、千層石、太湖石,猴潭、假山洞、九曲橋、豐虹亭、釣魚臺、古藤長廊。園內現有古樹名木凌霄、枸骨、雪松等百年古樹。整個林園占地18731平方米,為中西合璧的園林建筑特色。園主陳文甫,浦東南匯橫沔人,原系猶太人哈同的管家,傳說還是哈同夫人的干兒子。陳文甫回鄉后,在橫沔鎮東仿效哈同花園格式建成翊園,故當地人稱之謂“小哈同花園”,古鎮通往翊園的路也就成了“花園街”。翊園在解放后一度成為橫沔……[詳細]
上海柳亞子故居
  復興中路517號(舊稱辣斐德路557號),是一幢法國現代式花園住宅,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創辦人、詩人柳亞子的上海寓所。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馮玉祥的府邸,1936年柳亞子向其典租了這幢洋房。這座坐北朝南的法國式花園別墅,復式人字屋頂,紅瓦鋪蓋,黃色墻面,黑漆大門。外墻立面用拉毛水泥刷面,門為券式,層間腰線紅白分明,室內木裝修、木地坪、木門窗。小洋房二樓是大客廳,三樓為起居兼工作室。柳亞子故居南向,原為西式庭院格局,現仍林木蔥翠,綠草如茵。走過圍墻進入黑漆大門后,可從屋外露天石階拾級而上至二層客廳,或由內屋階梯步入二樓客廳。客廳西側坐南面北陳列著一長排很高的書櫥,里面所藏從辛亥革命前夕起直至30年代的各類刊物。三樓的左窗口里面就是柳公的工作室。柳亞子居此期間,與廖仲愷夫人何香凝時有往來……[詳細]
“四·一二”慘案革命群眾流血犧牲地點
  “四·一二”慘案革命群眾流血犧牲地點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升起了信號,早已準備好的全副武裝的青紅幫、特務約數百人,身著藍色短褲,臂纏白布黑“工”字袖標,從法租界乘多輛汽車分散四出。從1時到5時,先后在閘北、南市、滬西、吳淞、虹口等區,襲擊工人糾察隊。工人糾察隊倉猝抵抗,雙方發生激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蔣介石收編的孫傳芳舊部)開來,以調解“工人內訌”為名,強行收繳-械。上海2700多名武裝工人糾察隊被解除武裝。工人糾察隊犧牲120余人,受傷180人。當天上午,上海總工會會所和各區工人糾察隊駐所均被占領。在租界和華界內,外國--搜捕共產黨員和工人1000余人,交給蔣介石的--。4月13日上午,上海煙廠、電車廠、絲廠和市政、郵務、海員及各業工人舉行-,參加-的工人達20萬人……[詳細]
宋家老宅舊址
  宋家老宅舊址位于陜西北路(原西岸路)369號與南陽路轉角處,建于1908年,二層半高、四面臨空的英國式花園別墅住宅。住宅寬敞明亮,樓前綠樹成蔭,景致怡人,房屋建筑面積824平方米,園地面積1218平方米。這處房子的主人原是一個叫約翰遜·伊索的外國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師宋耀如(宋慶齡之父)買下,成為宋家花園。1927年初,已登上北伐軍總司令寶座的蔣介石抵滬后,欲與比他小于5歲的宋家三小姐來美齡聯姻。開始,宋母倪大夫人不同意,理由是蔣介石已婚,而且不是基督教徒。蔣介石為表達誠意,表示可嘗試做基督教徒。與發妻毛福梅離婚,取得倪太夫人的歡心。倪太夫人接受了蔣介石送給來美齡的訂婚戒指,回送給蔣一部《圣經》。1927年12月l日,蔣介石與宋美齡舉行盛大的結婚典禮。婚禮非同一般,分兩步進行。于西摩路宋宅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一级 |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 伊人久久大杳蕉夜夜揉夜夜爽 | 亚洲百合片在线网站 | 日本A级作爱片网页 | 亚洲一线高清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