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旅游

西藏自治區文物古跡介紹

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
  古格王朝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托林鎮,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境內托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傳承20余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于十七世紀滅亡,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2014年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文物局稱,歷時3年多的古格王朝遺址修繕保護工程已全面完工。位于阿里地區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紀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王宮城堡是從10-16世紀不斷擴建的。古格王國遺址占地約18萬平方米,從山麓到山頂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達600余座,形成……[詳細]
22、雍布拉康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距澤當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個建筑雛形似碉堡,高聳于山頂。“雍布”的藏語意為“母鹿”,“拉”意為““后腿”,“康”意為“宮殿”,雍布拉康意為母鹿后腿上的宮殿。雍布拉康是西-史上的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是雅礱部落的人們為第一代贊普聶赤贊布所修建的宮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宮,門票60元/人,藏語意為“母子宮”,是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宮殿內的壁畫上生動地描繪了西藏的第一位國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塊耕地的歷史故事。雍布拉康分為兩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層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層碉堡望樓,與前部相連。公元5世紀,藏王托托念贊時期,傳說……[詳細]
皮央和東嘎遺址
  西藏阿里東嘎石窟遺址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區札達縣城以北30余公里的東噶村,海拔為4100米左右。西藏古格時代的宗教藝術遺存較多。主要有,古格王國遺址的白廟和紅廟中的壁畫、札達托林寺壁畫、東嘎皮央石窟遺址壁畫、札達喀則聶拉康石窟壁畫等。有關考古資料介紹,東嘎石窟是西藏西部后弘期早期佛教文化復興期的主要藝術遺存之一,是現存古代谷歌王國石窟群中規模最大一處,是目前所發現海拔最高、壁畫面積最多的高原石窟群、也是西藏西部保存較完好、內容較豐富的石窟壁畫之一。東嘎石窟壁畫里除了常見的佛像、菩薩、-神、曼陀羅等圖像外,是苦力的動物、植物和幾何裝飾文案,頗具有特點,國內外一些學者對其石窟壁畫也做了完整的描述和廣泛的研究。從藝術圖像學的角度來看,東噶石窟壁畫中的“力士”形象方面,目前還沒有系統的收集、分類、剖析……[詳細]
和平解放紀念碑(西藏民主解放紀念碑)
  位于拉薩布達拉宮廣場南端,北距布達拉宮300余米。2002年5月,在布達拉宮廣場舉行了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碑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紀念碑高37米,主體呈灰白色。碑體南面雕刻銘文,前方設計有兩組青銅浮雕,以翻身農奴得解放、解放軍筑路等為主題。紀念碑碑身頂部設計有按國旗上排列的五星,進一步象征國家主權及西藏和平解放,象征各民族團結。紀念碑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題寫“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大字。地址:拉薩市城關區布達拉宮廣場上布達拉宮廣場的南端類型:紀念碑游玩時間: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25、建葉寺
建葉寺
  建葉寺建葉,系藏語右眼的意思。據傳佛圣桑結曲巴的弟子桑結大洞死后,其右眼被埋于該寺內,寺院因此而得名。建葉寺建于11世紀,位于山南市瓊結縣境內。建葉寺面積2720平方米,由佛堂、經堂、僧舍、伙房等組成。建葉寺始奉噶舉派,后改宗格魯派。現香火旺盛,珍藏的文物有銀碗、銀顱碗、凈-瓶等。建葉寺創建時分為三處:一處是講經和起居的地方,為寺廟最早建筑;二處是圓寂圍墻,后擴建時拆毀,改成方形圍封閉墻;三處是路口走廊。講經處與現在主廳相連,為格西扎巴創建。原高二層:上為臥室,下為佛事活動場所,后為伙房。第二層被拆除,現僅有一層:一層闊4柱,柱為方形,邊長0.4柱,柱為方形,邊長0.4米、高2.53米;原主供圓形塔,高約4米,系綠松石鑲嵌而成,置于西南角。西壁正中有格西扎巴的講經寶座,半圓形,高1米。還建有……[詳細]
倫珠曲頂寺
  倫珠曲典寺 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境內,有一座山勢高聳,氣勢磅礴的舊宗山城堡遺址,它就是聞名于境內外的日土鮮拜卡遺址。這座古老的城堡遺址,隨地勢而興建,規模宏大,高大雄偉,瑰麗壯觀,歷史悠久,如若沒有被歷次的戰爭中慘遭劫難,那么完全與拉薩的布達拉宮媲美。從今日蒼涼的遺址中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在日土宗,最有名的寺廟首推倫倫珠曲典寺,倫珠曲典寺是日土縣境內唯一一座寺廟,位于日土縣西部,距縣城12公里,是由日土旺巴資助,不丹喇嘛貢列和格魯派喇嘛元旦加措于公元1600年共同創建,距今有500多年歷史,時間與拉薩色拉寺相當。它坐落在形同臥象的山頂上,亦稱扎西曲林寺。這座古老的寺廟依山就勢,樓臺殿宇,玲瓏典雅,建筑布局和形制極富特點。倫珠曲典寺在西藏屬于格魯教派,主供佛及具有代表性的佛是彌勒佛(彌勒佛、未……[詳細]
27、噶居寺
噶居寺
  噶居寺噶居寺,亦稱“嘎覺棍巴”、“噶舉寺”,意為“噶舉派寺院”。在亞東縣境內,位于下亞東鄉仁青崗村,離亞東縣所在地下司馬鎮約10公里的乃堆拉山北側半山上。該寺系木0歇山式屋頂結構,始建于1747年,由噶舉派僧人珠旺阿達和貢瑪丹增創建。寺院東西長50米、南北寬29米,四周砌以3米高的土坯磚墻。大殿平面呈“凸”字形。殿中經堂面闊3間進深3間,主供蓮花生大師泥塑像,其兩側為0神殿,東西兩壁繪有金剛持、依怙神、吉祥天母等神像。經堂東側有0神殿。大殿上層為噶舉頗章及-住房。該寺-已傳承了十一代。寺里保存殘匾一塊,系當年駐藏大臣升泰所立。匾額“大放光明”四個大字尚存,右行橫書,字體雄健,剛勁有力。“大”字已殘,僅存一半。一頭的題款已全鋸掉,釘在二樓地板上,只剩“大清光”三字,下殘。另一端的落款為“口權大……[詳細]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古鹽田歷史悠久,距今約有1300多年歷史。在瀾滄江東西兩岸的沙灘和懸崖陡坡上層層搭建有3200多塊鹽田,年產鹽達數百萬斤。這里可以觀賞到手工制鹽的全過程,還可以看到獨特而原始的生產工具、勤勞樸實的鹽民和淳樸的民俗風情。中國茶馬古道西藏鹽井歷史文化展覽館是中國第一家關于茶馬古道歷史的展覽館;曲孜卡溫泉群共有108眼溫泉,號稱“百泉映月”,水溫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種礦物質,屬溫泉中的極品,是一個天然的療養院。鹽井古鹽田位于芒康縣納西民族鄉,距縣城107公里,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鹽井”是由于產鹽而得名,鹽井藏名為“擦卡洛”,“擦”即意為鹽,就是生產鹽的地方,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時期鹽井就有曬鹽的歷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這里有純樸的民俗,當您看到房內的鐘乳晶……[詳細]
29、查烏寺
查烏寺
  查烏寺 查烏寺,亦稱“扎果寺”。在山南地區隆子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西、新巴鄉吞瑪村北面的沖積臺地上,距縣城約8公里。其南1000米處為隆子河,寺廟南側緊鄰通往縣的公路海拔3910米。查烏寺是隆子地區歷史悠久的一座寺廟。早在“前弘期”間就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拉瓦布在此修行,并建有曲俄康;西藏“后弘期”時,該寺成為噶當派和希解派的宏化之處。由噶當派高僧博多瓦(1031~1105)的弟子涅·扎果瓦創建,史稱“涅·查烏寺”或“涅·扎果寺”。之后另一高僧約·瓊巴爾亦曾在此住錫;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措時期(17世紀初),查烏寺在錯那巴-主持下改宗格魯派。此后,錯那巴轉世-曲覺巴又在該寺原建筑規模上新建了祖布拉康、貢康、卻熱等,由此形成新的建筑格局。曲覺巴之后還先后有五代-傳承轉世(即更堆嘉措、扎哇·崔真……[詳細]
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
  西藏脫模泥塑藝術,在西藏稱之為“擦擦”、“擦擦”是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走進“擦擦”展覽館,映入眼簾的便是館中色彩絢麗、雕刻精湛的各類佛像、佛塔......,近百種、上萬件的“擦擦”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純樸自然、莊重典雅。‘擦擦’主題館展出的‘擦擦’展品,主要是從日喀則、山南還有阿里各個地方收集而來的,品種近百種,數量則有萬件之多。有些“擦擦”已經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據了解,展館的理念和目的就是要將傳統文化跟現代旅游相結合,把西0特的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對“擦擦”制作這項精湛的傳統手藝進行保護。“擦擦”這一古老的傳統制作技藝,不僅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在制過程中,特選取泥巴、藏紙、狼毒草、藏紅花、牛皮等材料,通過凹型模具擠壓脫模,或人工雕塑,然后曬干,再經彩……[詳細]
賽菊巴寺
  賽菊巴寺,在日喀則地區薩迦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東、賽·藏節曲河(夏布曲河上游)北岸。寺廟坐落在大日山南麓的山坳里,三面環山,西南距帕度村800米。賽菊巴寺亦稱“藏堆賽菊巴甘丹頗章”。始建于15世紀中葉,由宗喀巴大師八親教弟子之一的吉·吉饒僧格建造。吉·喜饒僧格(1382~1445)生于后藏地方,自幼剃度出家,除依宗喀巴學習佛法外,曾拜賈曹杰(1364~1432)為師研修密宗經典。1419年,絳欽卻杰向宗喀巴提出修建專門學習密宗經典的寺院的建議,宗喀巴表示贊同,并詢問諸弟子誰愿承擔此項任務,大師連問三次后,吉·喜饒僧格承諾愿意承擔。奉師命他與第一世0根敦珠巴(1391~1474)去后藏建寺,決心弘傳密法。當時有律師羅朱柏巴來從他二人聽聞顯密教法,其他善賢弟子亦從喜饒僧格學密法,依根敦珠巴學顯教……[詳細]
加里王府宮殿
  加里王府宮殿位于縣城南側的高臺地北緣,建筑群所在地屬下江鄉,海拔3880米。宮殿現存建筑遺存根據其始建年代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建筑——舊宮“扎西群宗”中期建筑——新宮“甘丹拉孜”(亦稱拉加里頗章)晚期建筑——夏官一、舊宮“扎西群宗”該建筑位于新宮甘丹拉孜西側約180米處,位置稍低于新宮,占地范圍南北長100米,東西寬70米,總面積7000平方米。宮殿由石砌圍墻環繞,現僅存東、南墻體及西墻殘段。西墻殘長16米,殘高5——8米;東墻基本完整,走向有轉折,其內墻尚存一段,內、外墻分別長40、70米;南墻與南宮門相連,其西端已頹毀。宮墻所用石塊較規整,石塊同以黃泥漿為粘合劑,外壁修抹整齊,最高處15米。該建筑原在南、北兩面辟有門道,北門已完全坍頹不存,南門尚存遺跡。南門共有兩重,第一重設在宮墻外的東……[詳細]
舊密禪寺
  舊密禪寺舊密禪地,在昌都地區之類烏齊縣境內,位于巴夏北面山坡處,縣城距地區駐地105公里。舊密禪寺,由歐堅班覺于1693年(-之水雞年)創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歐堅班覺為“巴夏人”,生于1657年,其母早逝,幼年時性格剛強,與繼母不和而離家出走,拜達夏嶺巴和迪欽曲杰嶺巴、嘎上下班匝松等人為師,成為他們的賢達弟子。據傳,達夏仁布欽臨終時對歐班覺說道:“巴夏祖人居住過的地方有一好似白獅金庫寶地,曾由朗嘉匝松和赤列多吉大師掘出過許多伏藏,……所以你歐堅班覺在該地建一座寺廟就能成大事。”后歐堅班覺遵照大師遺囑來到白獅金洲庫寶地創建了該寺。他于-十二繞迥之火雞年圓寂。據說該寺共傳承十三世,分別為:第一世-歐堅班覺,舊密禪寺的創建人;第二世-益西旺波(1719~?);第三世-貢嘎嘉措(1724~?)……[詳細]
34、扎同寺
扎同寺
  扎同寺 扎同寺,在山南地區之錯那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北、扎同鄉扎同村北隅。寺廟建在洛曲岸的高階地,海拔3700米。扎同寺,全稱“扎西通麥寺”,始建于1489年,創寺人為曲吉扎瓜-,至1959年共傳承九代,即:曲吉扎瓜-、袞欽·白瑪嘎布-、甲瓦·巴桑旺布-、米帕旺布-、赤烈辛達-、曲杰拉瓦-、晉美明久-、米崩·曲杰拉瓦-、丹增克洛-。屬主巴噶舉派寺廟。歷史上較為獨立,與不丹朱不拉嘎寺(勒布鄉西南)有一定聯系,這種關系保持到1959年。原有僧侶80~120人。1951年(-鐵馬年)大地震使寺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文革”中亦被毀,僅存杜康大殿幸免.扎同寺主體建筑位于圍墻內中部偏南,由庭院、殿堂等組成。庭院面積約600平方米,為寺廟舉行重大宗教儀式或宗教節日跳神活動的場所。殿堂主要由門廊、杜康、佛……[詳細]
35、乃堂寺
乃堂寺
  乃堂寺 乃堂寺,在昌都地區類烏齊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南的濱達鄉。寺廟背靠丁夏山,面向乃水河,北面是多吉巖(金剛巖),佛教徒稱其為如持十六羅漢的圣地,故取名“乃堂寺”。相傳,佛教大師宗喀巴對其弟子堅贊僧格說:“你到康區去吧,在那猶如白獅的巖下,有一片形似象鼻的平原,其狀似十六羅漢圍繞,加持至深,弟子能修一座寺廟使眾生大吉,感召天下客,我當作為助伴。”于是,堅贊僧格遵照大師授記,到康區依靠當地施主的贊助,在1433年(-第七繞迥之水兔年)創建了乃堂寺。堅贊僧格始0喀巴為師,精通佛教論理,是宗喀巴最優秀的弟子之一。乃堂寺由善經堂、僧舍和大殿三部分組成。善經堂為二層藏式平頂建筑,平面呈長方形,坐西朝東,前有明廊,面積4柱;經堂中間4柱托起天窗,堂內主供釋迦牟尼塑像,其兩側供有木質的仲班覺桑布靈塔和堅……[詳細]
日烏德欽寺
  日烏德欽寺日烏德欽寺,在山南地區瓊結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的青瓦達孜山西面半山腰,海拔3850米。日烏德欽寺,創建于14世紀第一世0時期,后經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0時期擴建,才形成一座既有廟堂殿宇、又有僧舍宮室的大型建筑建筑群。信奉格魯派。1959年前有-六百多人,轄溪卡3個:耶隆哈隆康、強瑪、伸剎;轄寺廟3座:若康、娘角和東根等。日烏德欽寺由堪欽·尼赤增巴白桑創建(亦說為多吉茨甸巴創建)。堪欽·尼赤增巴白桑出生在后藏“拉堆”地方,曾是第一世班禪克珠格雷貝桑(1385~1438)的弟子,因熟讀二萬余字的《般若經》,故稱“尼赤”(二萬之意)。14世紀末,他受邀于瓊結縣桑華·多吉才旦等人,修建了該寺。當時規模較小,僅有一座4柱的佛堂,有僧侶50人。堪欽·尼赤增巴白桑去世后,由其弟堪欽·溫拉巴繼……[詳細]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唐波且,藏文資料中常以索那唐波且相稱,意為大壩頭燒制木炭之地。此寺位于山南地區瓊結縣下林鄉所在地,西距鄉達村約一公里。座西朝東,背瀕瓊結季節河(亦叫香波河),前為阿布山。長期以來,由于河水的沖積,這里形成了一個較為寬闊的臺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條件,使這里的佛教活動興盛發展,因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記載。唐波且寺創建于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創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據《黃琉璃》記載,此人生于后藏,幼年出家。出家以后,拜盧梅·楚臣喜饒為師。期間,刻苦學習,在盧梅·楚臣炯乃的指導下,研讀了大量的佛學經典,知識淵博,佛教建樹卓著,成為盧梅門徒“四柱、八梁、三十二椽”之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西藏后宏期有名的“十人智者”之一。主梅·楚臣炯乃依照法師盧梅的意愿于公元101……[詳細]
賽林郭倉寺
  賽林郭倉寺,在拉薩市之林周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達龍鄉與旁多鄉之間的浦曲村北面。賽林郭倉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上主巴系郭倉巴的住錫地。寺內有達隆巴·桑結雅軍(1203~1272,本名桑結雅軍饒-,達隆寺的第三任堪布,屬于達隆噶舉派法統,故稱他為“達隆巴”)的住房和坐靜室。郭倉巴·袞波多杰(1189~1258),意為“怙主金剛”,是宋代藏傳佛教高僧,主巴噶舉上主巴的人創始人。他生于山南洛扎區的魯穹地方,父名曲洽孟扎,母名索毛華金。他幼年善于唱歌,少年時任舞蹈拔拔希(師傅),人稱“拔希端智僧格”(教師成義獅子)。此間,他從軌范師瓦俠聞習《道次第》從軌范師裕毗瓦學習(在今江孜縣境內)拜師藏巴嘉熱出家為僧,取名“袞波多杰”,研習《四瑜伽》、《方便道導釋》、《十四根本墮罪》等教法;22歲時到止貢寺向……[詳細]
39、古秀寺
古秀寺
  古秀寺,是西-史最悠久教派“雍仲本教”的史傳名寺,坐落在素有“藏東江南”之稱的林芝縣。“林芝”藏語意為“神創的蓮花寶座”,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相比其它藏區,這里更多地被繁茂的原始森林屏障著,被豐富的植物物種滋養著,花海碧湖,美不勝收,一直是旅游、探險的圣地。林芝、米林和工布江達三縣古稱工布地區,作為雍仲本教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本日神山在全藏區信眾心中有著無比神圣的地位和加持力。 古秀寺由多丹日巴珠色大師修建于1332年。“古秀”是藏語音譯,意思是等身像。 根據典籍記載,雍仲本教的祖師敦巴辛饒彌沃佛陀在這里第一次傳授大乘佛法的八關齋戒,護法神供奉了與祖師等身的柏樹,敦巴辛饒佛親手栽下這棵與自己等身的柏樹,被稱為等身樹。這棵大樹的周圍有六顆小樹圍繞,代表度化六道的眾生……[詳細]
40、桑浦寺
桑浦寺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薩市之堆龍德慶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南、拉薩河南岸的內鄔托地方。寺廟以提倡因明(佛教邏輯)、辯論而著名,在西藏佛教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傳佛教教噶當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備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峽的弟子俄·雷必喜饒于1073年創建的,最初稱“桑浦內鄔托寺”,后改稱“桑浦寺”,是佛學教理的發源地。寺內殿堂供奉有許多佛像,還有雅絨兩位大師(即雅楚·桑結貝和絨敦·瑪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鎧甲的0神和洽巴大譯師(本名卻吉僧格,曾任桑浦寺第六任座主)的靈骨塔。俄·雷必喜饒是11世紀人(生卒年不詳),時稱“大俄譯師”。幼年時跟從魯梅十人中的征·益西云丹出家,后到康區向賽尊學法。1045年他與枯敦·尊追雍仲等人回到前藏,在拉薩附近修建了扎納寺,講經傳教。阿底峽到前藏后,他拜阿底峽為師學法,后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自拍一区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 |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