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旅游

陜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鳳翔周氏民居(周家大院)
  鳳翔周氏民居時代:明——清地點:鳳翔縣城通文巷保護范圍:東鄰縣衛生局和縣中醫院,西鄰縣郵電局,北至中醫醫院,南至通文巷,即周宅圍墻以內。周家大院位于縣城城關鎮通文巷,是明末清初一周姓商戶人家的宅院,F保存面積約2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239平方米,共15座房屋,是明清時期北方四合院式民居。該民居于2008年9月被省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經縣政府批準,由縣國資局將其劃歸縣博物館管理,并成立周氏民居文管所。周家大院原由東、中、西三大院落組成,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因多年來被拆除、占用,現僅存中院和西院。該建筑工藝精湛,磚雕精美,造型意趣,風格獨特,特別是各類花卉鳥獸、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堪稱一絕。其建筑滲透了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是我省境……[詳細]
唐穆宗李恒光陵
  唐穆宗李恒光陵光陵是唐穆宗李恒墓,李恒是唐憲宗李純的第三個兒子,唐代第三個皇帝,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春,死于大明宮清思殿,終年三十歲。李恒在位僅三年多的時間,且“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致使“文武百僚,中外萬品,有心者無不憤忿,有口者無不咨嗟”(裴度諫言),且寵信宦官、方士,“*食耳*其金石之藥”,致河朔復叛,朝野洶洶,使唐王朝已有起色的局面再次走向崩潰的邊緣。因之李恒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昏君。長慶四年十一月,葬穆宗于光陵。光陵位于蒲城縣城北十五公里的堯山西嶺(今屬翔村鄉光陵村),堯山西嶺又名“重山”,北距主峰數公里,因與堯山主峰數公里,因與堯山主峰重疊,故名。封內二十平方公里。光陵雖極力維持故制,但已國力不支,規模已大為縮小,其內城、外……[詳細]
周至清涼寺
  清涼寺位于周至縣西南15公里的廣濟鎮曹家灘,一座山峰南依秦嶺,北望平川,因狀如風凰展翅,故名“黑風山”,山有一寺,當地人因山稱為黑山寺。寺前駱水曲繞,因水而美,因水而滋,寺自有茂林修竹之盛,涌泉湍流之雅,雖入山而未深,足清靜其有余,故黑山寺又因此而稱清涼寺。出曹家灘村,逆山泉而行,一條新修的柏油公路漸漸隱入清悠的山林,約十余里行至黑風山的山腰處,幾棵國槐樹下,就是清涼寺的山門。清涼寺為四合院建筑群,坐南朝北的大雄寶殿一座五間,兩邊配殿共十二間。據重修清涼寺碑文所載,明清時期就有了大雄寶殿,天王殿。自古迄今殿宇多次重建,多次傾圯,只有在文革期間,一場浩動,清涼寺被夷為廢墟。清涼寺自一九八六年恢復了宗教體制以后,清涼寺原五社曹家灘、南大坪、北大坪、紅旗、時家山和廣濟村以及諸方信眾成立了僧介云法師……[詳細]
304、寇準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寇準墓
  寇準墓寇準(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華州下邽(下邽,讀音:xiáguī,今渭南市)人,北宋政治家,太平興國時進士。他歷四朝,為官近40年,清正廉潔,剛直不阿,頗具民族氣節?軠蕪男【头浅B斆鳎邭q時隨父登華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詩句。19歲時赴汴梁(開封)會試就被錄取。開始任大理評事,由于政績顯著,升任大名府成安軍,遷殿中丞,后又被提為尚書虞部郎中。因他剛直不阿,敢于向皇帝犯顏直諫,所以宋太宗就稱贊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征也!彼握嫠尉暗略辏ü1004年),遼軍有大舉進攻之勢,寇準被詔回朝任宰相。他反對王欽若等南遷的主張,力主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不久被王欽若排擠罷相。晚年再起為相。天禧四年(公元……[詳細]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位于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牛羊村北,距咸陽市13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以文物遺址和歷史地段構成的全面反映秦代社會文化的綜合性遺址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0平方米。1992年成立文管所,1995年建成博物館并對外開放,是以收藏和展示秦咸陽城遺址為主的專題性歷史博物館。1988年秦咸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館現收藏文物316件,其中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18件,一般及未定級文物295件。現有三個陳列室,陳列面積約350平方米。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外形設計上小大下,平頂四阿的覆斗形,風格獨特,古樸獨特,整個館內環境優雅。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主要反映秦代的輝煌歷史,展示秦代文化物精品,再現秦城昔日風貌。向人……[詳細]
綏德黨氏莊園
  坐落在綏德縣白家鹼鄉賀家石村從明朝晚期至民國年間黨氏家族在這里先后修筑了七十二院以窯洞為主要建筑的宅院,因屬黨氏大家族,七十二院相互連通成為黨氏莊園。起源黨姓財主的起始是從黨金川開始的,他從山西逃荒來到這里定居后,至今已有十二代,大約有200多年的歷史。而說,黨天剛因-貧窮,結婚后不久就去定邊賣黃饃饃,以此謀生。一天夜里他夢到有一老頭告訴他家中生了兒子,而且家中要發大財,讓他早點回去。天剛思家心切,又相信這一預兆,第二天便打點行裝,結束生意動身回家,剛好來一老人說他是綏德清水溝人,有一些銀子讓他捎回去,并留了家里人的住址、姓名。而天剛回到綏德到處查訪卻找不到老頭所說的人,就把銀子帶回了自己家。回家后老婆確實給自己生了兒子,暗想夢中的老頭和給自己捎銀子的老頭就是財神來助自己,便在家里供起了財神……[詳細]
307、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位于寶雞市麟游縣新城區,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臺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這里屬于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九成宮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隋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后又恢復原名。隋唐時期的宏偉建筑九成宮,周垣有1800多步,曾建成延福、排云、御容、咸亨、大全、永安、丹霄等大型宮殿,F在留有鳳臺、唐王點將臺、梳妝臺、醴泉、唐井、官坪等遺址。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戰而積勞成疾,群臣建議修筑離宮,以避炎暑。太宗決定以隋仁壽宮為基礎,加以……[詳細]
“人文初祖”大殿
  軒轅廟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軒轅黃帝的正殿,也是整個廟院的主體建筑,座落在廟院最北邊。它重建于明朝,后代屢有修繕之舉。1959年曾做過一次較大規模的重修,近年來也部分整修過。人文初祖大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大殿屋頂為歇山頂,雕透花脊,屋面由灰布板與筒瓦相扣覆蓋,檐部施勾頭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檐當間建有六扇隔扇門,次間、稍間則各有四扇隔扇門。檐下的欄額、平板枋為和璽彩繪、斗拱彩繪,兩側與兩側背面、內梁等處的彩繪,均精致華麗,絢爛無比。正殿門楣上懸掛有原-愛國將領程潛于1938年祭陵時所題“人文初祖”大匾,字體鐵畫銀勾,剛中藏秀,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夏立。大殿正中木質壁龕內供放著一尊巨大的石刻軒轅黃帝浮雕像。這尊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浮雕像,是以東漢武梁祠的畫像石拓片為……[詳細]
北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
  北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寶雞市金臺區金陵河西岸臺地上,臺地高出水面約20米,東面隔河,與賈村原相望,金陵河由此向南流注于渭河。遺址中心面積約25000平方米。中國社會科學院古研究所于1959年、1977年、1985年作過多次發掘,共發現房屋32座,窯穴15個,墓葬439座,生產工具、生活用具1700余件。房屋里為方形圓角的土坑。房內地面是先鋪一層姜古漿,然后抹一層草泥土。四周墻壁也涂草泥土和灰色硬面,光滑平整。房內有瓢形火塘,塘旁一洞內有大量的白色草灰,當是保存火種之用。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有的墓相互緊挨,有的墓上下疊壓,距地面深淺不一,是當時一個氏族的公共墓地。葬式是仰身直肢,頭向西北(或西),面向上。有個別墓為兩手交叉和兩腳交叉仰臥,有個別為屈肢葬。俯身葬的頭向不太固定,還有二次葬和甕棺葬……[詳細]
西周豐鎬遺址
  豐鎬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灃河兩岸。豐鎬是西周文王所建“豐邑”和武王所建“鎬京”的合稱,豐邑在灃河的西岸,鎬京在灃河的東岸,遺址分布在包括客省莊、馬王村、張家坡、新旺村、馮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門鎮及昆明池故址等在內的廣大地區,總面積超過了10平方公里。1933年曾由考古工作者進行過勘查,195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一直延續至今。豐鎬是西周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根據《考工記》的記載,當時的都城方九里,每邊辟三門,城內縱橫各九條街,王宮居中,左為祖廟,右為社壇,前為朝堂,后為街市,提出了城市布局的一般參考原則,可見在當時,城市的布局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劃思想,布局規整有序。通過考古發掘工作,在馬王村、洛水村一帶發現有一處王室貴族居住的宮殿遺址,遺址……[詳細]
千陽龍泉寺普濟禪院
  千陽縣有一處佛教名勝古剎龍泉寺普濟禪院(又稱龍泉寺),禪院始建于唐武德(618~626年)中期,東距千陽縣城2公里,位于龍泉山臺地上,背依山崖,東西兩面環崗,面瞰千湖。寺院光景燦然,觀其峻宇高下,飛泉迸流,古木如虬龍之狀,朱樓半出,曲楹回廊,幽奇貫絕;尊廟彩繪輝煌,塑像盈堂。清順治(1644~1661年)時,千陽知縣王國瑋《修龍泉寺記》云:“其地林巒岔列,清泉迸流,距千之東,面寶雞,接麟鳳,南望靈山,西望吳峰,秀峙天表……”。寺院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睡佛殿、戲樓、菩薩洞、佛塔等建筑。寺內古柏參天,殿宇金碧輝映,鐘鼓鏗鏘,使孤山增秀,法像長輝;以其距縣城咫尺之遙,吸引游人香客紛至沓來。 普濟禪院有大殿寶殿、觀音洞、鯀亭、龍泉等六處別具一格的景觀。大雄寶殿面闊三間,主體硬山式,前加廊檐,……[詳細]
312、隆昌寺遺址
隆昌寺遺址
  隆昌寺遺址位于縣城西約9公里姬家鄉毗沙村西南麓。此處原為秦漢涇河官渡,有驛樓。據載西漢平諸呂之亂后,漢文帝由代至長安稱帝,居此地4日,差人赴中渭橋觀變。該寺建于金代。宋太宗敕賜名隆昌寺,有塔突兀,佛事活動長盛不衰。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義時毀于戰火。建國后,1986年9月26日,毗沙村機磚廠在此掘土時發現地宮。地宮呈八角形單室穹窿,底廓約3米,高約4米,門西南,高約1.5米。磨面磚砌筑,彩繪仿木結構,立柱飛檐,工藝絕妙。周圍八面均有彩繪壁畫,色澤鮮艷,畫工精湛而細膩,其中一壁畫畫有一僧,高枕仰臥,閉目靜神,面孔和善,怡然自得。中間筑有約1平方米平臺,臺正中放有陶制彩繪棺槨和涂金彩繪舍利盒。槨殘破,陶棺長36厘米,闊22.4厘米,通高27.1厘米,底部銘文:“大金天德三年歲次辛未九月重陽日……[詳細]
唐城墻遺址公園
  西安唐城墻遺址公園位于大唐不夜城南500米,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東西向平行的兩條城市道路之間,是唐代長安城的南城墻所在地。東西全長3600米,寬100米,占地540畝,由建筑大師張錦秋擔綱設計,和曲江池遺址公園同為曲江新區2008年斥資40億元打造六大遺址公園中的兩大項目,西安市政府‘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唐城墻遺址公園總投資約5億元。它融會古今,宛如一條綠色長廊延伸在曲江的東南方。唐城墻遺址公園以“市民、自然、休閑、健康、藝術、享受”為主,充分體現服務市民和藝術享受的理念。以唐詩為主線,以書法、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園林景觀為表現手段,是集詩歌、哲學、美學體驗、生態園林為一體的休閑文化長廊。唐城墻遺址公園八個分區以初唐到盛唐的唐詩為主線,并延伸融會到造園意境和景觀設計等方面。唐長安城……[詳細]
314、梁山宮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山宮遺址
  梁山宮遺址‎梁山宮遺址,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乾縣縣城西郊鱉蓋至漠谷河東崖一帶。秦代建筑遺址。1992年11月發現。遺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梁山宮是秦始皇的行宮,興廢年代待考。發現有大型夯土基址、板瓦、筒瓦和空心磚等大量建筑材料,其中有數塊“梁宮”瓦當。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乾縣縣城西郊鱉蓋至漠谷河東崖一帶。秦代建筑遺址。1992年11月發現。遺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梁山宮是秦始皇的行宮,興廢年代待考。發現有大型夯土基址、板瓦、筒瓦和空心磚等大量建筑材料,其中有數塊“梁宮”瓦當。梁山宮遺址位于乾縣縣城以北9.5公里處的瓦子崗上,地處吳店鄉與梁山鄉交界處,為一和緩的龜背形臺地。秦文化遺存。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1000米。遺址南……[詳細]
白城臺古城遺址
  白城臺古城遺址,位于城西北60公里之巴拉素鎮白城臺村西。古城廓清晰可見,呈長方形,城墻為白泥土夯筑,夯層厚8-15厘米。東墻殘高9.3米,厚6米;南墻基寬15米,墻高9.9米,為遺存古墻體之最高處。城四隅均設城門和甕城。四隅設角樓,有角樓基的馬面墻體,墻南角有馬道遺址一處。古城遺址內還有大量漢瓦、陶片,并留有石鏡、骨箭頭、銅盔甲、銅錢幣、鐵箭頭等物。公元4世紀,統萬城的締造者、最高統治者,大夏國開國皇帝、匈奴末代單于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屯兵駐守。劉常以代來城為基地,對鄰國北魏發動攻擊。公元391年,劉衛辰率領數萬人攻打北魏,魏太祖拓拔硅率軍迎戰,擊敗劉攻入其領地,劉及其子等倉皇棄城而逃時,內訌的部下殺死劉,其三兒子劉屈孑僥幸逃脫,投奔薛干部。該部帥為討好北魏,準備將其押解到北魏,半路上經他人……[詳細]
咸陽圓明寺
  圓明寺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塔爾坡,其前身系唐時的“資善院”,至距今約883年(公元1124——1125年)的大金王朝時更名為“圓明寺”。姜子牙、王昭君、慈禧太后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歷史傳說。清末時因戰亂,寺內古跡被全部燒毀。民國二十年,熱愛佛教的信眾出資在原址上修一小廟名“臺臺廟”,后因多種原因,圓明寺遺址淪為雜草叢生的一片廢墟。一九九七年冬,當地居民在建房時挖出了圓明寺的寺碑。咸陽的三寶弟子強烈的學佛愿望感動了慈悲的佛菩薩,他們的至誠之心也感動了當時在陜西乾縣鐵佛寺出家的性空法師,于一九九八年農歷正月初九,性空法師被諸弟子恭迎至咸陽,開始了圓明寺的籌備重建工作。承蒙諸佛菩薩慈悲佑護和龍天護法的護持、諸位大興護法居士及各界友好人士的鼎力支持以及咸陽市政府、-部、宗教局對中國共產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認……[詳細]
瓦房店會館群
  紫陽會館遺址從紫陽縣城沿任河朔流而上10里左右,有一江邊小鎮----瓦房店。明清時期,瓦房店以其獨有的地理和交通優勢,成為整個陜南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被譽為“小漢口”,商貿活動極為繁榮。自清代中葉開始,全國南北客商為了保持鄉土聯系,增強商業競爭力,紛紛在瓦房店修建會館。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紫陽境內共有商號76家,客商共結為陜、淮、黃、川、湘5幫,涉及陜西、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福建10個省,會館分布于縣城、洞河、漢王城、瓦房店、高灘、毛壩、高橋等鄉鎮20余處,其中瓦房店挖就有17家,F在,在瓦房店遺存下來的會館有山陜會館(又稱北五省會館)、江西館和武昌館。這些會館建筑樣式古樸典雅,氣勢宏偉,均用青磚泥瓦建成。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殿與殿之間飛檐飾物栩栩如生,堪稱……[詳細]
神木班禪廟
  班禪廟位于神木縣大保當鎮西北二十公里處的賈明灘村,與榆林市孟家灣鄉西營盤壕村接壤,該廟始建年代不詳,但據原碑傳抄件記載,清光緒二十九年由蒙僧將此廟遷建于內蒙烏審旗,后于光緒三十年,經漢、蒙兩地客商與民眾商議,進行了重建,民國三十二年又由公民商賈集資再次進行了擴建,“文革”期間受到破壞。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當地民眾集資按原有規模和布局進行了全面整修。該廟群共有廟宇十五處,計八十余間,總占地面積約7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5000多平方米,其余均為綠化林帶。該廟群共分七個部分,其中主廟建筑群又分四院一劇場,座向為座北向南,后院正殿為班禪佛大殿,殿的兩側分別建有喇嘛廟各一座;后中院上殿為祖師廟,廟之西配殿為大圣廟和山神土地龍王廟;東配殿為牛王、馬王、水神廟;前中院正殿為關帝廟,西側配殿為藥……[詳細]
浮圖寨(克戎寨遺址)
  浮圖寨,也稱克戎寨,位于縣城西大理河南岸,即今之張家寨。北宋熙寧三年(1070)九月,西夏國相梁乙埋始筑細浮圖寨。此后,在宋夏間兩易其手。紹圣四年(1097),北宋再度收復細浮圖寨,賜名“克戎寨”,取“克服戎夏”之意。金正大三年(1226),設定戎縣,駐克戎城。元至元四年(1267),定戎縣并入與其同時由寨升縣的米脂縣。明初,設巡檢司,后裁撤。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重修克戎寨,至今東北城門門額石匾上“克戎寨”及“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瓜月谷旦立”等字樣清晰可辨。克戎寨,由寨而縣,由縣而巡檢司,終至村落,折射了大歷史的影子。陜北為西夏黨項貴族的龍興之地,曾在此經營147年。1038年建國后,西夏雖定都興慶府(今銀川),但仍特別看重陜北,先后與北宋、金、蒙古軍隊在此展開殊死爭斗?巳终诒舜恕[詳細]
延安抗小遺址景區
  延安抗小是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一所八路軍干部與抗日軍人家屬子弟小學。這里走出了一大批擔任過黨政軍重要職務的領導干部和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人才。抗小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事變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達成抗日統一戰線,為了使前線將士無后顧之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抗日軍人家屬子弟小學(簡稱抗。┮越鉀Q抗日將士子女的教育問題。抗小學生后來大部分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諸多崗位上的專家。 延安抗小遺址景區位于棗園鄧家溝內,在延安眾多顯赫的革命遺址中獨樹一幟,不可替代。 景點介紹建設延安抗小遺址景區,對弘揚延安精神,加強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推進社會注意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發展延安旅游業有著重要意義,被列為我市十大革命舊址景區建設項目之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综合国产精品视频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 | 欧美一级日韩国产 |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 亞洲中文字幕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