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龍泉驛區旅游

龍泉驛區文物古跡介紹

石經寺
  石經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藏黃教法王宗喀巴大師由嫡傳漢區第一個密宗道場即設于此。石經寺地處龍泉山泉中段東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龍泉驛區茶店鄉石經村境內。向西翻越龍泉山脊,至龍泉鎮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區三十七公里;東距旅游勝地龍泉湖四公里,南至三岔湖二十一公里,緊臨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橫貫本寺山門前。東西南北與龍泉驛區境內的長松避暑山莊、萬畝花果山、百工堰、寶獅湖、龍泉湖及簡陽縣的張家崖湖、三岔湖構成著名的風景旅游區。石經寺始建于東漢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廟。蜀漢時期(221―263),蜀將趙子龍承此產,以“靈音”之名存世。唐時建大殿。明正統年間(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師應蜀王之邀駐錫靈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寶相,使大寶殿等建筑壯麗、金碧輝煌,并增修了羅漢堂、東岳殿、觀……[詳細]
明蜀定王次妃墓
  明蜀定王次妃墓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1998年12月成都三環路南一段施工中,于琉璃鄉潘家溝村12組地段發現一處大型磚室結構墓葬,經成都市考古隊發掘清理,從出土的壙志記載確定,該墓為明蜀定王次妃王室墓。因國家建設需要,發掘清理后,整座墓葬遷至龍泉驛區十陵鎮異地保護。該墓建于明弘治9年(1496),遷建后整座陵園占地面積7畝,圍墻大門至明樓31.5米,墓塚直徑10.4米,高1.8米。地宮坐東向西,神道位于地宮正前方,地宮墓壙平面呈長方形,地宮前端有用紅砂石條疊成的擋土山墻,階梯式墓道,地宮券頂分為前后兩部分,地宮由封門墻、八字墻、墓門、墓室組成,墓室由前室、中室、后室及棺室構成,每室前均設有兩扇石門,前室長2.54米,寬2.57米,東西廂房各兩間;中室長3.8米,寬2.57米,東西廂房……[詳細]
龍泉驛川北會館
  龍泉驛川北會館位于龍泉驛區洛帶鎮。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為旅蓉川北藉商賈聚會聯絡據點。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2月遷建保護,經專家論證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廳同意批復,將川北會館遷建至洛帶鎮異地保護,遷建后的會館占地5畝,腐朽構件損壞門窗已更換,原油漆的彩繪的枋、門窗、木板壁按原有方式作朱紅油漆和同種礦料顏料彩繪。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泉驛川北會館館是四川北部移民同鄉會館,為研究清代歷史及移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川北會館坐南朝北,主要建筑有前殿、萬年臺、正殿。前殿與萬年臺合筑,通面闊3間15米,通進深3間11米。前殿為磚木結構,青磚墻體,卷棚硬山頂;萬年臺共三層,通高13米,木質結構,8根木柱支撐,抬梁式梁架,雕花門窗,萬年臺二層……[詳細]
洛帶會館
  洛帶會館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包括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洛帶會館建筑群宏偉壯觀,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風貌,又結合川派建筑特色,內部構件細膩精巧,各種雕飾圖案栩栩如生,技藝精湛。為研究會館建筑的珍貴資料。2006年,洛帶會館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末清初,四川因戰亂、災荒而人煙稀少。統治者為鼓勵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移-動,持續時間達一百多年。四川是中國大陸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入川落籍的客家人以會館為中心,是客家同鄉聚會議事和祭祀的重要中心,是移民們的棲息地。客家會館大多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坐北朝南,寓意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入門樓為戲樓,也有將戲樓設于內院,兩側多為兩層廂房,中為大壩,這是舉行大型活動的場所,既獨成章節,又與正……[詳細]
成都江西會館
  龍泉驛江西會館位于龍泉驛區洛帶鎮江西館街,因主供許真人,又稱“萬壽宮”。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為清填川江西人聯絡據點,亦即同鄉信館,曾作為交易場所和鎮政府辦公場所。會館坐南朝北,由門廳、前后廳及廂房構成,四合院布局,總占地1185平方米。門廳八架椽,屋前后用四柱,卷棚硬山頂,面闊5間23.7米,進深3間6.3米,通高8米。前廳硬山頂,面闊3間14米,進深5間10米;前廳后有戲臺,卷棚歇山頂,長寬相當4.3米;后廳卷棚頂,面闊3間14米,進深2間6.5米。各殿均有雕花木構件,淺基,踏道已改修。2000年政府出資進行了全面維修,并復建了萬年臺。2006年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洛帶鎮文化活動中心。龍泉驛江西會館為移民會館建筑和移民文化研究開發利用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詳細]
燃燈古寺
  燃燈寺坐落于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山脈中段三峨山下洛帶古鎮,西距成都僅18公里。為成都樂郊歷史上一大名寺,距今已1400多年,影響遍及川北。隋代以來,建有山門(含東樓)、川主殿、鐘鼓樓、娘娘殿、大雄寶殿(羅漢堂)、觀音殿、燃燈古佛殿等,規模宏大、莊嚴巍峨。現寺院保存有大量清代碑刻,主要有《重鐫古跡舊志碑》,內容包括《圣山母祈雨詩并序》、《靈泉縣瑞應禪院祈雨記》、《重鐫圣母山瑞應禪院古跡記》和《信相圣母碑記》等。這些碑記,主要記載褚信相應化事跡及燃燈寺的歷史沿革。地址: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八角井街130號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7:00-17:00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龍泉驛田氏支祠
  龍泉驛區田氏支祠座落于龍泉驛區龍泉鎮,為原四川軍閥之一,國民黨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興建于民國年間,為田姓宗祠。田氏支祠原為三廳、五院、七天井,建國后,因城鎮建設,側院及過道,前天井被拆除,1998年因龍泉鎮舊城改造,報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田氏支祠原貌遷到龍泉鎮公園路一段做異地保護,現存建筑共有三大廳、三天井,占地六百平方米。田氏支祠建筑風格承襲晚清南方復四合院法式,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屬典型祠堂建筑,小青瓦屋面,木結構穿斗梁架,龍山赭石鑲地,大小庭院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祠內匾對多出名家手筆,述田氏荊樹家風族語古樸典雅;木石雕刻亦獨具匠心。保護范圍:現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香花寺蜀王陵
  香花寺蜀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青龍村5組。1958年,四川省興建重點水利工程東風渠,由北而南挖渠道,發現了以巨型青石砌為平行并排兩列簡券拱構成的夫妻合葬大型古墓,-物管理部門派專家考查,確認是一座明代蜀藩王陵,1995年聯合調查,勘得陵區總面積87畝,判定為成王陵,正式列入“明蜀王陵”大遺址保護名單,現已立保護標志。1990年至今共發生了3起盜掘未遂事件。香花寺蜀王陵坐東北朝西南,現范圍內全部栽植樹苗,整座墓葬仍保存地下。香花寺蜀王陵為明代蜀王保存較好的一座陵墓,為研究明代四川歷史、文化及機構建制、陵園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明蜀趙妃墓
  明蜀趙妃墓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1978年當地村民挖掘水渠時發現磚室券頂墓一座,成都市文管處隨即進行了清理發掘。 該墓為磚室券頂,坐北朝南,通進深13米,內空寬3米余,依次為墓道、八字墻、門廳、中廳、棺室,建有陶瓦筒排水管道。墓室內出土壙志碑一通,通高1.07米,寬0.61米,額題兩邊各鐫翔鳳圖案,陰刻篆書“羅江王妃趙氏壙志”,記載了趙氏有關資料。出土器物不多,現存于成都市博物館,清理發掘后隨即對墓葬進行回填。該墓葬是明蜀藩陵墓群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喪葬制度、陵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桃花寺大殿
  地點: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3組年代:明核心價值:該建筑是龍泉驛地區僅見的、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結構建筑,其單檐歇山頂、穿斗式梁架為了解明代建筑風格提供了實物資料,建筑大梁上有清晰的“維大明弘治十四年”和“維大明崇禎八年”題記,為了解龍泉驛地區明代及以后歷史提供了材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成都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古蜀船棺合葬墓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少城街道商業街社區商業街58號,北距四川省委50米。2000年7月,在修建四川省委機關食堂時發現,成都市考古隊進行了清理發掘,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樹立了標志碑,設立了專門保護機構,成都市船棺博物館進行保護管理。墓葬占地面積約789平方米,為大型長方形土坑豎穴多棺合葬墓,墓葬可分為墓坑和地面建筑兩部分。墓坑長30.5米,寬20.3米,直壁平底,墓向240度。坑底鋪設枕木,枕木排列整齊,枕木上放置船棺、匣形棺等葬具17具,大小不一,放置方向與墓坑一致,其中大型船棺3具,長達10米以上,最大直徑1.7米,船棺均由楠木整木雕鑿而成。地面建筑長38.5米,寬20.5米,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包括墓坑周圍殘存的基槽和……[詳細]
謝家老房子蜀府陵墓
  謝家老房子蜀府陵墓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千弓村13組。1987年本區文物普查,在石靈鄉雙林村3組謝家老房子背后2米外的一處隴崗坡原上,發現有少許明蜀藩陵地面建筑殘留遺跡,且寢園地形依稀可辯,面積約十余畝。當地群眾反映有塊田一直漏水,應為一座明藩蜀府墓葬,據《明史.諸王世志》及《華陽縣志》載,該墓應為蜀府內江王子朱申鐨,至今仍埋于地下,未作清理發掘。該墓葬為明代蜀府陵墓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陵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玉石碑蜀府陵墓
  玉石碑蜀府陵墓位于龍泉驛區大面街道白鶴村2組。1995年在文物調查中發現,判定為一座明蜀王陵,在其地宮右前側40米許,還有一座繼妃袝葬墓,均為坐北朝南略偏西,對墓主人有“懷王陵”和“惠王陵”之說,1924年考古研究人員據民間傳聞,張獻忠農民軍搗毀該墓時曾將漢白玉壙志碑搬出,扔在二里許地方,在此尋得此碑,留下了玉石碑的地名,壙志為蜀惠王壙志,究為何人待查證,已立標志碑,為蜀藩陵墓群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詳細]
唯仁山莊
  唯仁山莊系民國軍閥,原國民革命軍第29軍(其與盧溝橋抗戰中宋哲元的29軍并無關系)軍長田頌堯的私人別墅,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田頌堯,四川簡陽龍泉驛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曾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學習。從1913年起追隨劉存厚。1936年9月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從此寓居成都,為四川防區時代的“四巨頭”(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之一,唯仁山莊便始建于此年。保護范圍:以現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明蜀僖王陵
  明蜀僖王陵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8組。修造于明宣德十年,陵園面積近50畝,墓向310度,有地面建筑和墓葬兩部分組成。地面建筑為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有陵園大門、牌坊、六角亭等。墓葬有封土、地宮構成,總長53.95米。封土近圓形,可見直徑約15米,高3.6米。地宮分墓道、墓門、墓室;墓道上方搭建有保護棚,墓道為階梯狀,長約25米;墓門為仿木樣式,斗拱、筒瓦、廡殿頂;墓門外有八字墻;墓室為直通筒拱券,前部拱券進深6.7米,高4.8米,后部拱券進深21.8米,高5.55米,寬7米。入墓依次為墓門甬殿、甬道、前庭門殿、前庭、中庭門殿、中庭、棺室門殿、棺室。分隔甬道庭室的門殿為石結構四柱三開間仿木建筑,單檐,廡殿式綠色琉璃筒瓦大屋頂。建有陶瓦筒接通排水管道。該墓1979年春石靈中學擴建時被發現,早年……[詳細]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北周文王碑,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鄉大佛巖。此碑鐫刻于龍泉山腰、古名天落石的巖壁上,通高2.24米,寬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象。碑額陽刻正書15行,每行4字,字徑5.4厘米,均刻于7厘米大的陽線正方格內。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60米。……[詳細]
朱熹宗祠
  朱熹宗祠位于龍泉驛區,年代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現占地范圍建筑屋檐滴水為基線,東、南、西、北四周分別外延10米;保護范圍外四周延伸2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北周文王碑
  北周碑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鄉大佛巖。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立。碑高2.24米,寬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和4尊小佛像,碑額楷書陽刻:“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軍都縣開國伯強獨樂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樹其碑。元年歲次丁丑造。”凡5行共56字。碑文為楷書陰刻,凡40行、1400余字,追敘文王宇文泰功績。2013年5月,北周文王碑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9、凝萃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凝萃樓
  凝翠樓位于洛帶古鎮客家公園(四川唯一的鄉鎮公益公園,建于民國17年<1928年>)東邊,為小青瓦四合院,樓上曾是龍泉驛區第一座圖書館,曾藏有《萬有文庫》等書籍,峨山京劇社舊址也在該處。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成都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洛帶燃燈寺
  洛帶燃燈寺位于龍泉驛區洛帶鎮,年代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是燃燈寺現占地范圍,保護范圍外四周15米處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在线五月天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 思思热在线精品视频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