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杭州碑林
  杭州碑林位于勞動路65號杭州孔廟內。孔廟以大成殿為中心,正前分筑戟門、泮池和欞星門,左右兩邊即碑亭與碑廊。碑林匯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內容包括了帝王御筆,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圖刻和儒學、宗教、墓志等,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原是杭州孔廟舊址。碑林內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薈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跡的石刻。數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學石經,現殘存86塊。杭州孔廟(碑林)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于紹興元年(1131年)。此后府學除焚毀重建或規模增擴外,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辦學府。建筑格局規整大氣,風格的古樸典雅。其內收藏著唐至清代各類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筆、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畫像、天文星圖、水利圖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詳細]
海潮寺舊址
  大明萬歷年間,杭州高僧蓮池大師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遣弟子在古城草橋門外的大堤旁修建了一座大廟,寺內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經書房及眾多的香客房舍,鑄有大鐘。因瀕臨錢塘江口,朝聽潮、夜聞汐而起名為海潮寺。清嘉慶年間,海潮寺又進行了大規模地擴建,擁有有殿宇僧房客舍三百余間,與靈隱寺、凈寺、昭慶寺被并稱為杭州“四大叢林”。一九四四年,秋季,海潮寺遭雷擊失火,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諸多建筑被焚,僅遺天王殿及部分經堂僧舍。大躍進年代,這里建起了杭州橡膠廠,并發展成為今日的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2012年初,杭州市規劃局計劃在錢塘江的南北兩岸復建海潮寺,分為海潮寺南院和北院,與臺山摩崖石刻、形成“0-一線”景觀帶狀格局。揚眉有《海潮寺》云:海潮澎湃錢水涼,煙雨江巒幽韻長;蓮池懸鐵說佛法,禪凈雙修持戒強……[詳細]
63、霞霧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霞霧橋
  霞霧橋位于大同鎮上馬村。“霞霧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29年(即1849年)經過一次大的整修。上世紀90年代上馬村的退休教師方秀榮出資整修了分水石。幾百年來,霞霧橋經歷無數次的考驗,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1972年的八三洪水,在這場幾乎史無前例的洪水中,洪水的猛烈沖橋身,橋在洪水中不斷搖動,人們目睹險情都以為霞霧橋兇多吉少,但洪水過后,霞霧橋卻奇跡般的立在水中,仍然默默地為人們服務。然而,霞霧橋雖然有它真實的名字,可人們為什么一直沿用下馬橋的名字?而“下馬橋”又怎么會變成“上馬橋”的呢?這里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老人們講,落難天子下馬的傳說早在民間流傳,當年建好這座橋后,人們覺得用“下馬橋”這個名字不怎么吉利,正當人們為橋的名字犯愁時,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看到橋西南群山云蒸霞蔚,河面霧靄裊裊,就……[詳細]
郊壇下和老虎洞窯址
  郊壇下和老虎洞窯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的烏龜山西麓,郊壇下窯址發現于20世紀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會曾在遺址南部進行首次局部發掘,清理龍窯窯爐一座,并發掘了窯旁的部分瓷片堆積。1985年10月到1986年1月,臨安城考古隊對窯址進行正式發掘。1988年冬,因建設南宋官窯博物館又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共1400余平方米,共發現窯爐一座,作坊遺址一處,其中作坊遺址包括房基三座、練泥池一個、轆轤坑兩個、釉料缸兩個、堆料坑一個,素燒爐一座,以及素燒坯堆、排水溝、道路等遺跡。出土瓷片三萬余片,窯具數千件。老虎洞窯遺址位于杭州市鳳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墻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壇下窯遺址約2.5公里。窯址發現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古調查,發現兩座窯爐……[詳細]
玉架山遺址
  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遺址首次發現的由六個環壕組成的完整的聚落,第一次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會的一個基本單元,六個環壕應該代表了六個相關的氏族。而且從6個環壕的面積大小、分布位置和墓葬等級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地位。玉架山遺址的發掘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會組織結構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視野,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位于浙江省余杭經濟開發區,西距良渚古城20余公里,南面是首次發現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遺址,西南面是發現高等級貴族墓葬的橫山遺址。2008年10月—2012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聯合對玉架山遺址進行了鉆探和發掘,發現遺址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約1.8萬平方米。經過3年多的……[詳細]
杭州阮公祠
  杭州阮公祠位于吳山元寶心60號,祀清浙江巡撫阮元。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蕓臺,江蘇儀征人。清代著名經學家、金石書法家,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曾任浙江學政、巡撫多年。其間疏浚西湖,修筑海塘,創辦書院,頗有政績。編有《十三經注疏》、《兩浙金石志》等。該祠現存建筑為光緒五年(1879)由重陽庵改建而成,占地320平方米。面闊五間,硬山造,坐西朝東,通面寬20米,進深11米,六架前檐廊式磚木結構。2007年阮公祠重修。今重修后的阮公祠,長長的石階直達門前,頗具氣勢。整個建筑由兩側廂房、大殿及跨院偏殿組成。大殿面闊五間,硬山造,坐西朝東,敞亮通透。大殿布置成中堂形式,中立巨幅阮元線刻像,前置幾案等。兩側壁間以四幅仿古絹畫描寫阮元在浙杭的主要事跡。并懸有阮元書法作品。另以展柜的形式,陳列阮元……[詳細]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區風篁嶺下南天竺,龍井路旁。該墓群坐西北朝東南,墓地選址在原演福寺遺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錫麟暨陳伯平、馬宗漢墓;陶成章暨楊哲商、沈由智墓;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1981年9月、10月三組墓分別從孤山等地遷建于今址。墓體均用條石及板石構筑。墓碑均用太湖石陰刻。墓臺用石板鋪設。1991年,在墓區內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組,并新建辛亥革命紀念館。……[詳細]
蕭山隆興寺
  蕭山市隆興寺座落在西山北麓,與凈土寺相鄰。晉將軍隆吉所建,故稱隆興。后改名接待院,南宋干道五年(1169)復稱隆興寺。以后數度毀建。清同治初年,建觀音殿、庫房;光緒七年(1881)建禪堂,八年建眠云堂,十年又建大殿、山門、齋堂,十七年建藏經閣。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建隆興寺藏經閣。后僧連溪赴京求得經籍歸藏此閣。今閣毀,經佚。隆興寺至民國時期,已相當的規模,沿著中軸線依山遞升而上的有: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齋堂、報本堂、藏經閣等,其氣勢委實壯觀。山門內有池,積水不涸;方丈室左為報本堂,報本堂后崖壁間雕石為龍首,水自龍嘴流出,終年滴瀝,下鑿方形石池承之。后年久失修,寺宇多處坍塌。建國后改設糧倉,1955年拆大殿,遺跡尚存。各朝詩人,亦留詩后人:詩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689—740)……[詳細]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北山路近代建筑建筑群含新新飯店中、西樓,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靜逸別墅。新新飯店有兩幢歷史建筑,中樓是原新新飯店,為杭州最早的新式飯店之一,西樓為南潯富商別墅,稱“孤云草舍”。兩幢建筑都受當時商業建筑中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影響,氣派不凡,裝飾華麗,是杭州較重要的近代建筑。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是現存唯一的1929年西博會專業場館。該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內部為木桁架體系,正立面模仿西方古典建筑,橫向分五段,縱向分三段,但僅僅是立面形式而已。該建筑是我省近代保留下來的極少數大跨度公共建筑,其結構體系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是研究近代杭州經濟、會展業發展、公共建筑變革的最佳實物案例。靜逸別墅原為張人杰的舊居。張人……[詳細]
岳官巷吳宅
  岳官巷吳宅位于岳官巷4號,明代。杭州岳官巷東起新華路,西至六克巷。明萬歷年間,學官殳云橋、殳龍山居于此,故名學官巷,后訛稱為岳官巷。清咸豐年間,云貴總督吳振域將殳云橋、殳龍山之宅歸為已有,加以擴建,稱吳宅。清康熙年間,學官翁嵩年也曾在吳宅居住,其先后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粵東提學等職,提攜后進。尤為人稱道的是,他在廣東督學時,一次考試因考場設于雷州,瓊州(即海南島)考生須渡海趕考。翁嵩年聞之說道:“我豈能以一己性命換取千萬人性命?”遂將考場改設于瓊州,讓考生在當地應試,自己則不顧渡海風險,乘舟親赴瓊州海峽督查考務,一時傳為佳話。吳宅內有五進院落,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是杭城僅存的明代木結構建筑之一。吳宅于“文革”時期毀壞殆盡,一度曾有四十七戶居民雜居其中。1986年,杭州市政府將其定為重點文物……[詳細]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46年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為紀念墓坊,原坊北有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抗戰陣亡將士墓園。建國后因城市建設,墓園被毀。牌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呈“一”字形,三間四柱三樓,枋柱上承龍鳳枋。主樓正中題“浩氣長存”、“氣壯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廡殿頂。坊柱上為民國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黃紹閎題寫的“浩氣壯湖山魂來怒卷江潮白,英名緬袍澤劫后新滋暮帳青”,民國三十五年八月俞濟時題“華表按青霄一角湖山歸戰骨,墓門萋碧草十年汗馬念前功”和竺鳴濤、宣鐵吾題聯。 此坊為紀念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而建。1932年日軍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激起駐上海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的英勇抵抗。次日,駐浙江的……[詳細]
天龍寺造像
  天龍寺,位于玉皇山南麓,八卦田的上方。天龍寺造像是五代吳越國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時焚于火,之后重建,并在南宋郊壇初建時,作為郊祭時百官隨從的臨時住所。元、明、清歷代屢有毀建,但建寺之初的東、中、西三龕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較為完好。附近的善男信女還是常常來這里燒香拜佛,還自發地為這些佛像油漆。天龍寺內的東、中、西三龕佛像,分別是水月觀音、彌勒佛和阿彌陀佛,是五代吳越國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國石窟造像藝術史中也有著獨特的地位。天龍寺造像與慈云嶺造像、天龍寺造像、煙霞洞造像、并稱為國保--西湖南山造像.五代時期,中原兵火彌漫,社會動蕩,北方石窟造像藝術失去發展的條件,逐漸衰落。而南……[詳細]
龔自珍紀念館
  龔自珍紀念館位于杭州城東馬坡巷6號小采園內,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開館。龔自珍,名鞏柞,字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則徐等人共同開啟了抨擊時弊,抗御外侮,通經致用的進步思想,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龔自珍紀念館建于清末,屬中式宅院,為清代桐鄉人汪維所建“小米山房”,俗稱“小米園”。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出生于馬坡(婆)巷。龔自珍(1792-1841),道光九年進士。官至內閣中書、禮部主事等。學務博覽,所作詩文極力提倡更法,改革圖強,“以朝章國政世情民隱為質干”,“誦史鑒,考掌故,慷慨論天下事”,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輯有《龔自珍全集》。龔自珍雖自11歲隨父親去京,久居在外,歸杭次數不多,但對家鄉眷戀之情在詩中時有流露,“從此與誰談古外,馬婆巷外……[詳細]
74、城隍閣
城隍閣
  城隍閣位于吳山天風景區,連地下共七層的仿古樓閣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麗,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風格,大處著眼,細處勾勒,兼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筑,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風格,它高41.6米,建筑面積3789平方米,城隍閣主頂頂端為葫蘆狀寶瓶造型;四個副頂頂端設鳳凰造型,整座樓閣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鳳凰,又如仙山瓊閣倚天聳立,令人神往。它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筑的堅實基坐,象征著古老的杭州城墻所蘊涵的悠久歷史。二樓“城隍閣”這塊匾額是由中國知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所書寫的,兩旁楹聯“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據說是明代徐渭所書寫的。三樓“湖山信美”這塊匾額是由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的老師顧毓琇老先生所寫的,四樓的這塊匾額是篆體書……[詳細]
75、于謙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于謙墓
  于謙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臺山麓。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杭州)人。曾任監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撫。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后,升兵部尚書,擁立景帝,抗擊瓦剌南侵,捍衛京師。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復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歸落于杭州三臺山。明成化二年(1466),于謙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謚“肅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設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謙墓區被毀。1982年,重建于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砌,重刻墓碑,-“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于公墓”,墓前設祭桌、香爐。1998年,在墓道兩側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整治墓區環境,修復于謙祠,建成于謙……[詳細]
杭州天主教堂
  杭州市天主教堂,坐落于杭州市,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楊廷筠家設堂。明天啟七年(1627)秋,楊廷筠又捐獻大批資金在觀巷(觀橋西,今中山北路415號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正殿頂部呈環弧形,堂內明朗,色彩鮮麗,光輝奪目。設有3座祭臺,正祭臺供救世主像,兩側祭臺分別供伯多祿和保祿兩像。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楊廷筠家設堂。明天啟七年(1627)秋,楊廷筠又捐獻大批資金在觀巷(觀橋西,今中山北路415號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后陽瑪諾曾在西湖邊錢塘門建堂。清順治十六年(1659),意大利耶穌會衛匡國神父,從羅馬返杭,得到浙江巡撫佟國器等支持和資助,將楊廷筠舊居附近(該堂原址)一片大園地撥給教會,開始另建新堂。十八年(1661),內部……[詳細]
臨安城遺址
  臨安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鳳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趙構于建炎三年,平面呈方形,總面積約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臺基、石砌圍墻、門址等組成。有三座城門,城內有殿、堂、樓。閣約130余座,主要宮殿區現均被深埋在距離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當完好。現皇城遺址為省軍區后勤部倉庫、市氣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蓋,尚存的北宮城墻長一百多米,東宮城墻長五百米。在大內中心部位還發現有很大的夯土臺基,遺址周圍尚存許多五代至元代的遺跡和遺物。臨安城遺址對于研究南宋政治、經濟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討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皇城在布局上開創了“南宮北市”的先河。南宋的杭州,皇宮在南、民居、市集在北——由朝天門(現在鼓樓位置……[詳細]
78、衣錦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衣錦橋
  衣錦橋,又名半山橋,位于杭州市半山南麓石橋路和臨丁路交叉口,南北橫跨上塘河。據清《衣錦橋重建記》碑文記載,“衣錦橋建于唐僖宗二年,毀于宋南渡之末,復建于元世祖時”。至明天啟三年(1623年),衣錦橋因年久失修,幾近坍毀,在當地鄉紳資助下才得以修葺。現存的衣錦橋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衣錦橋為半圓形單孔石拱橋。橋通長29.5米,寬4.48米。拱券采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拱頂飾有一組龍紋石雕,拱腹鐫有捐資建橋題記。金剛墻由條石錯縫疊砌,南北側明柱鐫刻楹聯,分別為“物埠堤南北東西開捷律;迷津頓晦明風雨得安驅”“上應天環我衣固錦太守;聞來鸛語盛時還是溯唐”。橋面平臺雕葵花式圖案,兩端橋坡設臺階,橋面兩側以素面石欄板及望柱圍護。衣錦橋橋洞北側還存有古纖道1段,長20余米,由青石板組成,平時……[詳細]
79、錢鏐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鏐墓
  墓在臨安縣太廟山南側,上為圓形封土堆,高約900厘米,直徑約5000厘米。清《臨安縣志》“藝文”云:墓基左右有龍虎兩條回抱。立華表一對,石羊、石馬、石虎俱在,石翁仲兩對,石將軍一對。墓前立墓碑,題“唐故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守尚書令兼中書令吳越國王謚武肅錢王之墓”三十字。又于東會錦門口,立一方碑題“錢武肅王故里”。《杭州府志》載,墓陵內兩頃四十畝。四至皆詳載可考。1966年前,石人、石獸、華表猶在。“文革”初期被毀,僅存斷裂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樹“錢武肅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題。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錢鏐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0、釜托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釜托寺
  釜托寺又名寶隆寺、寶嚴院,位于百丈鎮半山村東北3公里釜托山坳。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據清嘉慶《余杭縣志》載:“寶嚴院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古城界,舊名寶隆,梁乾化二年(912)僧覺海創,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名。元末毀于兵,明洪武初重建,改名釜托寺。清順治十二年(1655)重建復名寶隆寺”。至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住持僧根生、慶善募化重修、擴建,頗具規模。現今僅存大雄寶殿一幢,硬山頂,兩邊馬頭墻,面寬三間二弄,通面寬14.24米,前后廊,通進深16.45米。內四界用脊柱(高12.5米),前后做四步以代大梁,帶前后雙步廊。用材考究,殿宇高敞。梁、枋、撐拱等,雕刻精致,氣勢宏偉。寺前十數株樹圍四五米大的參天柳杉和路側一株高聳入云的金錢古松,樹齡均在四五百歲。漫山翠竹,松杉夾道,澗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乱码 | 日韩亚洲国产女同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在线观看A∨网站 | 一本大道香蕉综合久久 | 亚洲人成网最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