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岳陽市旅游

岳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郭嵩燾墓
  郭嵩燾墓位于沙溪鎮劃江村.坐北朝南,封土高0.7米,直徑3.4米,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郭嵩燾.字伯琛,號筠仙.筠軒,別號玉池老人,玉池山農.湖南省湘陰城西人,年少時就讀于湘陰仰高書院.長沙岳麓書院,道光五年中季才.道光十七年中進士.咸豐三年曾國藩創辦湘軍.成為其得力助手,咸豐八年,離開曾國藩,入值上 書房.光緒二年率人出使英國并創辦使館.光緒五年回國,晚年在湖南設禁煙會.光緒十七年病逝.葬于飄峰<今汨羅市沙溪劃江村>.當時建有陵墓、墓蘆、毀于十年浩劫。后由當地民辦遷回原地址—沙溪劃江村.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詳細]
82、黎淳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黎淳墓
  黎淳墓,明代,位于勝峰鄉清水村一組,南距岳華公路約150米,為土冢墓,墓向偏北60度。墓徑4米,殘高2米,墓圍徑6.2米,墓圍羅墻僅存石基。在墓一側原有享堂和神道碑,現已毀。黎淳,字太樸,天順丁丑(1457年)進士第一,累官至南京工部和禮部尚書,弘治辛亥年疾卒,進一品階榮祿大夫,賜祭葬,謚文僖。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廬為中心,四周各至2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30米處。……[詳細]
83、方鈍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方鈍墓
  方鈍墓位于岳陽市南湖螺絲山與三眼橋隔水相望,山高約30米,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方鈍(1488-1577年),字仲敏,號礪庵,明代巴陵縣人,正德庚辰年進士,初知華亭縣,改內黃,入為監察御史,嘉靖中累官戶部尚書,為官舉劾不避恩怨,掌部七年,廉填無過。乞歸后,筑紫荊、楓橋二堤,修三眼橋,造福桑梓。萬歷丁丑年逝于岳陽,葬此。六十年代墓局部遭破壞。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整個螺絲山頭。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100米處。……[詳細]
84、仙鵝寺
仙鵝寺
  位于縣城東北25公里之東山鄉仙鵝寺村石龍山下。隆慶《岳州府志》載:宋創洪武省入西禪,后復創。寺廟經明、清和民國多次修葺,其中大雄寶殿、文昌閣為清代雍正年間建,前后殿為民國初重建。寺座落仙鵝抱蛋峰下,四山環峙,二溪夾流。寺分三進,前后皆三層,重檐疊宇,曲廡四廓,二進之間以棧橋相連,僧行其上,如在云中。后殿上有大自在匾額,字大三尺見方,刀筆遒勁。中為大雄寶殿,兩廂塑十殿閻羅。左有鐘樓,右有藏經閣,僧舍、齋堂齊備。解放前夕,即已寺壞僧空,香火衰微。1972年修東山水庫后,遺址沒入庫中。……[詳細]
大界萬家大屋
  大界萬家大屋。萬家大屋位于岳陽縣月田鎮新南沖街道。萬家大屋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開基,經過10年建設竣工,迄今已有255年歷史,因其屋場所有男性為萬姓,無一雜姓,所以稱之為“萬家大屋”。萬家大屋又叫“愛國大屋”,因其百字家訓第一個詞為“愛國”,自清乾隆年間時為縣令的萬端溪即正廉公,在山東做地方官圍剿倭寇有功,乾隆皇帝御賜“恩榮”匾,到了近現代更是涌現了如何超群(原名萬滌塵)、萬年、萬明香、萬秉乾等清正廉潔的典范和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人物,被月田人民廣泛知曉、口口相傳成就了“愛國大屋”。……[詳細]
郭嵩燾故居
  郭嵩燾故居,位于湘陰縣城關鎮三井頭,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磚木結構,建筑面積647平方米。郭嵩燾(1818-1891),湘陰縣文星鎮人,舉人出身。早年就讀長沙岳麓書院,1852年力促曾國藩出山,并參贊其事,助創湘軍。后歷任廣東巡撫、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禮部左侍郎 ,1875年以兵部左侍郎、欽差大臣派赴英國,為首任中國駐英公使。1880年主編完成《湘陰縣圖志》。2002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故居圍墻基為起點,四向各至30米處。……[詳細]
汨羅閔氏宗祠
  閔氏宗祠位于汨羅市白水鎮三星村閔家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95平方米。該宗祠為三間三進,由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儀門—拜殿—寢室三進,兩進院落的東西兩側為廂房。趙磐介紹,閔氏宗祠體量雖不大,但卻是湘北地區祠堂建筑的一個代表,它將家族文化、民俗文化、禮儀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于一體,體現了湘北地區宗族文化的一個脈絡。2019年,汨羅閔氏宗祠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看樑大屋
  看樑大屋位于平江縣南江鎮湯鋪村,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原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現存2800平方米。粱、柱、坊、隔墻均為磚木結構,山墻青磚磨制,分上、中、下三棟,十橫堂,十二大巷,住房126間,為鄒舜士先生所建,正門兩旁拴馬石柱六對成雙,騎鼓石、石鼓、石獅、石鎖雙雙對應,正堂、中堂、小廳木門俱齊;桐油、糯米、石灰三合土地面光潔如鏡,庭院巷道四通八達,人物故事構圖精巧,具有典型的湘北民居特色和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詳細]
普庵寺摩崖造像
  普庵寺摩崖造像位于長壽鎮鞍山村獅子巖北壁,窟內有三尊佛造像,均端坐在蓮花座上,佛像高約75~80cm,明顯有多次抹灰塑身著彩痕跡。從石窟上留刻的銘文得知,普庵寺摩崖造像開鑿的年代為明洪武二年(1369),是湘東北地區目前發現唯一石窟類文物,雖部分風化剝蝕,但其整體造型和風格仍保留相對較好。同時,石窟及其所依附的寺廟建筑樣式、建筑風格等,仍是湘東北地區至今寺廟建筑傳承的樣本,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詳細]
長沙會戰——新墻河戰場舊址群
  長沙會戰——新墻河戰場舊址群位于岳陽市岳陽縣鹿角鎮、麻塘鎮、新開鎮、新墻鎮、筻口鎮、公田鎮,年代為1938年。包含九馬咀戰場遺址、相公嶺戰場遺址、王家坊戰場遺址、斗蓬山戰場遺址、麻布大山(八股山)戰場遺址、銅鼓山烈士陵園及戰場遺址、草鞋嶺戰場遺址、筆架山戰場遺址、港口戰場遺址、抗日英烈任霽初墓等10個遺址點。2019年,長沙會戰——新墻河戰場舊址群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江余氏家廟
  余氏家廟,即余氏宗祠,位于平江縣木金鄉木瓜村南山組,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現存建筑為清同治10年(1871年)重修。磚木結構,空間布局集廳、堂、亭、池于一體,建筑面積1625平方米。家廟前匝以三面墻垣,墻垣辟正門及左右門,左門額為“出弟”右門額為“入孝”。家廟格局獨特完整,為我省宗祠類建筑中少見。2002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家廟外墻基為起點,四周各至30米處。……[詳細]
淡江摩崖石刻
  淡江摩崖石刻位于平江縣三市村南,刻于汨水支流淡江兩岸峭壁上,時代為清,面積約350平方米。共有石刻十余方,其中題刻:“龍山曉鐘”、“仙坦煙霞”、“望江雪月”及游記,最大字徑約0.8平方米。書體有楷書、行書、隸書,年款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同治五年(1866年)等。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刻為中心,四向各至80米處。……[詳細]
君山摩崖石刻
  岳陽市君山公園龍腭山南麓的崖壁間,一大一小共兩方,相距約4米,皆摩崖石刻,大者居東,鑿痕高一米,寬1.7米,中以直線間隔,左右各陰刻一字,為“人”字刀法,小者居西,高0.45米,寬1.25米,內陰刻三字,為平底刀法。前者刻于公元7世紀以前,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悉曇體梵字石刻;二字是最具神圣意義的梵字。兩方石刻既是唐代君山及岳陽佛教興盛的見證,又是研究唐代佛教密宗流布的寶貴實物資料。……[詳細]
94、回龍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回龍門
  回龍門位于湖南省汨羅市長樂鎮下市尾街,汨羅江在回龍門南面腳下自東向西流去。回龍門始建于唐代,其基礎與門身下部均由花崗石砌成,門身以上全部砌以青磚,此門底部基本呈正方形,上部系木結構,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四角飛龍翹首,上蓋琉璃瓦,尖頂、氣勢奪人,檐下有東西兩個門洞,傳說屈原投江后,當地人們尋找詩人遺體,劃龍舟逆江而上,求索至此返回,唐780年在此建亭紀念,謂之回龍門。……[詳細]
華容范蠡墓
  1957年前,縣城西半里外田家湖邊的范蠡石墓及石雕翁仲、靈獸郡像猶存。對此史籍記載不一。晉代王隱《晉書地道記》載:陶朱冢在華容縣,樹碑云:是越之范蠡。酈道元《水經注》說是故西令范君之墓。明、清兩屆縣志否認王說,以為是酈所指之范西墓。民國4年曾維修并刊碑。1958年《湖南省志文物志》說:(范蠡墓)現屬華容護城鄉,尚完好。0中墓被毀,先墾為田,后辟為街。……[詳細]
張岳齡故居
  張岳齡故居位于湖南省平江縣甕江鎮英集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藏經樓、慎思堂、聽雨樓、澹園等單體建筑組成。其間回廊連接,由東向西橫向排列。整個建筑為二層磚木結構,至今保存完整。張岳齡故居為平江地區典型的清末地主莊園式建筑,是研究清代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下,地主階級作為封建國家統治基礎的歷史見證。……[詳細]
柳毅井·傳書亭
  柳毅井位于岳陽市君山公園龍舌山山隅東側,傳書亭緊靠井臺后側。柳毅井又名桔井,是君山五大古井之一。唐代李朝威《柳毅佳》載柳毅為救牧羊龍女,曾由此井下到洞庭龍宮傳書,使龍女得救,后幾經周折,終結良緣。后來人們為紀念見義勇為的柳毅,故改為柳毅井。井用花崗巖壘砌而成,歷代均有修葺,現井是1979年在原井的基礎上維修擴建而成。198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8、張公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公橋
  張公橋位于汨羅市白水鎮張公橋村白水江上游,為正東西向,白水江自北向南流過,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為二墩三孔跨薄拱花崗巖券橋,橋長43米,橋面寬7.3米,通高7.2米,三孔跨度為7.3—6米,主孔比兩次孔略高出一層,撞券石,河心兩墩及橋身保存完好,橋面及分水平臺上少數仰天石被人為撬走外,其余保存尚可,2000年受洪水沖擊東面橋端被沖跨,后修建時曾加一孔。……[詳細]
龍窖山堆石墓群
  龍窖山堆石墓群位于臨湘市龍源鄉,是瑤先人西晉-北宋時的千家峒遺址。北宋祥符三年以后,因戰爭舉族遷離,留下了大量瑤人生活遺跡,總面積約78平方公里。現存“三關九鎖”、石屋、石井、吊腳樓、石墓、青石工程等40多處遺跡,對于研究瑤族的歷史文化及民族遷徙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幕阜山堆石遺址
  幕阜山堆石遺址位于湘鄂贛交界處的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是有別于漢族文化的山地民族的古代遺存。該遺址與分布于長江中游及嶺南的山地堆石文化屬于同一文化體系,但也有明顯的自身特點,如石材的使用、墻龕的設置、“公婆石”的出現、石廟轉角的構造方式等,保護意義重大。據調查和現場發現的關鍵遺跡、遺物推斷,該遺址年代下限不晚于明清,上限推測可到魏晉南北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女教师制服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AV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全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国产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