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河口關卡,俗稱為沫河口鹽卡,坐落于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鎮。北淝河自渦陽、蒙城、淮北蜿蜒而來,至懷遠、蚌埠匯入淮河,至此已是其流之末,故初名“末河口”。因其地處河口,久而久之,“末”字逐漸演化為“沫”,沫河口之名由此流傳至今。沫河口關卡始建于大清光緒五年秋,至今一百三十二年的歷史。當時在正陽、泗洲、五河、臨淮、懷遠5處設關,現僅有沫河口這一處。沫河口關卡的建立,是清朝為充稅課而建,當時貨物經過沫河溝乃須經長淮口報明德侯照例辦例稅課,防止繞、漏稅課。沿淮唯沫河溝周圍數十里地勢洼下,每遇淮水泛漲,禾谷減收,以至左右居民恒以網魚為業,僅可養生。關下劃船出入所裝的東西不過是當地的土雜糧,別無他貨。時任督司藍翎王殿昭、朱學元、文生何如春、武生吳鎮、朱大猛共同上 書--朝廷,欽命布政使記名鹽運使,隨即關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