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唐縣旅游

唐縣文物古跡介紹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坐落在唐縣城北2公里處的鐘鳴山下。1986年落成。占地面積4595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主體建筑分為“白求恩紀念館”、“柯棣華紀念館”和“紀念堂”。整個建筑氣勢宏偉,造型精美,為中國傳統民族風格。兩館共展出珍貴歷史圖片300余幅,實物200多件。詳細介紹了白求恩、柯棣華大夫光輝的一生,反映了兩位國際主義戰士的高尚情操、精湛醫術、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工作熱忱和無私奉獻精神。建館以來,來訪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王鶴壽、劉瀾濤、楊成武、呂正操、-等;有來自加拿大、印度、日本、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1997年紀念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與唐縣縣城連為一體,可在縣城食宿。城內有不同檔次的賓……[詳細]
唐縣北城子遺址
  北城子遺址是戰國一一漢時期的古遺址,位于唐縣北店頭鄉北城子村,地處太行山東麓唐縣西北十三里的丘陵地帶,海拔188米。北面、南面是山崗,東面是山溝,西面為平地,有一小河發源于南部,名日倒流河,往西注入唐河。北城子原是一座方城,南北長1,200米,東西長1,000米,總面積為120萬平方米,遺址的東北角唯一尚有一段殘墻長約480米,寬8.5米,高7米。夯土層分明,每層8-10厘米,并在城墻窮土層中發現了灰陶片,它為研究戰國一一漢時期的城池建設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在對遺址普查中,還發現了殘豆盤,帶繩紋的灰陶器物殘片等。通過多次普查,據該村老鄉們提供的線索,相傳此城叫慕容城,燕主慕容垂始建于此,據《明弘治保定郡志》記載:“中山城在郡西一百三十里,屬唐縣古鮮虞地,東晉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垂遷都中山,……[詳細]
明伏石窟
  明伏石窟位于唐縣明伏村北唐河南岸,石窟形成于唐、明兩代。明伏石窟在當地被稱為“千佛洞”,共分上、中、下三層,均是依山鑿壁而成。現上層已不存,下層由于潛在水中無法看到,只有中間一層能夠看到。窟內有天然的石床、石枕、石臼,西壁雕鑿43尊佛像,最大的高60厘米,最小的高9厘米,大多數高28厘米左右;東壁上有三尊佛像,都盤膝坐在蓮臺上。西壁43尊佛像的左面陰刻有佛的名稱,中間最大的普光佛下有兩個供養人像,右下角的文殊菩薩下面是獅子雕像,獅子下面有兩個供養人像,群佛雕像的下面有一處壁畫的痕跡。東側石壁上有三處壁畫的痕跡。窟內所有佛像頭部均在文革時期被砸毀,其余部分較為完好。明伏石窟無確切雕鑿年代,從雕像的造型風格及雕刻工藝等方面看,其雕刻工藝精細嫻熟,衣褶疏稀勻稱,線條流暢自然,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風格……[詳細]
臥佛寺摩崖造像
  臥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唐縣白合鎮柏山村臥佛寺水庫內,鑿于一處高約6米、南北向面西的硅質石灰巖峭壁上。據臥佛像左側題記記載,此石刻開鑿于北宋慶歷五年(公元1046年)。臥佛摩崖造像現存大小窟龕95龕,造像138尊,為一處以釋迦牟尼涅槃經變相為主體的大型摩崖龕群。其中臥佛造像長達4.5米,為河北省現存最大的石質臥佛造像。涅槃經變相中刻劃的眾弟子,形象生動,形態各異,較好的表達了佛祖涅槃之際的肅穆哀傷氣氛。其余諸龕造像也均雕工細膩,線條流暢,表現了較高的工藝水平,是我國北方極為罕見的大型北宋石刻群。……[詳細]
北放水遺址
  時代:夏、東周、漢北放水遺址位于唐縣高昌鎮北放水村西,面積約11萬平方米,遺址保存完好,文化層堆積包含物豐富,有先商和商代遺物,而先商亦是保定南部地區首次發現。對于該類遺存,學界極為關注,稱之為“下岳各莊文化”,是區別于豫北冀南先商文化的一類遺存,對于探索商族起源、遷徙等具有重要價值。北放水遺址也曾遭盜墓賊惦記,由省文研所文物研究員徐海峰帶領的唐縣北放水遺址考古隊進駐工地時,曾和盜墓賊對峙長達一個多月。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倒馬關長城
  倒馬關,地處河北省唐縣西北,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倒馬關置關較早,《戰國策》稱其為鴻上關,漢稱常山關。但目前可見到的關于建筑倒馬關城的記載,都是明朝的。倒馬關又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今城已毀。下城即今倒馬關城。據《倒馬關志》載:“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因上城狹小,官軍居處不便,乃于城南二里相度地勢,復筑城一座,二面瀕河,一面跨山,規制弘備,是為下關”。現倒馬關鄉政府保存著一塊已從中折斷的漢白玉石碑,為《倒馬關建城碑》。碑文記載了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修建倒馬關的情況。由此可知倒馬關城,始建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建。倒馬關同居庸關、紫荊關合稱內三關,地勢極其險要,關城建筑亦很獨特,……[詳細]
晉察冀烈士陵園
  晉察冀烈士陵園位于唐縣軍城鎮南關村。所處位置相傳宋代名將楊六郎閱兵教場。總占地面積67畝,這里背靠高聳的古城遺址,東臨古老的通天河,四周群山環繞,園內綠樹掩映,墓碑林立,風景異常秀美。晉察冀烈士陵園原為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2月,那時戰火紛飛,物資缺乏,敵人騷擾,邊區軍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可是1941年卻兩次遭到敵人的嚴重破壞,炸毀了紀念塔等主要建筑,1942年邊區軍民又利用間隙進行修復。建國后黨和政府又撥專款多次組織修繕和擴建,使陵園結構完整,建筑協調,墓林相間,相得益彰,定名為晉察冀烈士陵園。陵園坐西朝東,以中間的白求恩墓為中軸線,南側是柯隸華墓,北側是瓊尤恩墓,拾線而上的是烈士公墓和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遺址。晉察冀烈士陵園是一處埋葬……[詳細]
靈源寺
  靈源寺,始建于唐初,明正德六年即(1511年)重修,有司訓范景為之作記。20世紀初開始,所有建筑物逐漸毀于戰亂,現僅存斷垣殘壁;五塊佛經碑尚有部分完好。……[詳細]
孚公禪師塔
  孚公禪師塔為金代古建筑,位于保定市唐縣軍城鎮娘子神村。 2008年10月20日孚公禪師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興國寺大殿
  興國寺大殿為明代古建筑,位于保定市唐縣大洋鄉明伏村。 2008年10月20日興國寺大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廣善延禧寺
  廣善延禧寺為明代古建筑,位于保定市唐縣縣城。 2008年10月20日廣善延禧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洪城古城址
  洪城古城址為戰國古遺址,位于保定市唐縣齊家佐鄉南、北洪城村。 洪城古城址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都亭遺址
  東都亭遺址為漢代古遺址,位于保定市唐縣縣城都亭鄉。 東都亭遺址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舊址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成立于1939年9月18日,位于唐縣軍城鎮牛眼溝村,在白求恩大夫的倡導下成立,白求恩曾在此任教。成立后不久,因日偽軍“掃蕩”,燒毀了村民的大部分房屋,村民生活十分困難,學校被迫轉移到葛公村。白求恩逝世后,軍區衛生學校改名為白求恩學校。現東坡教室內布置了有關白求恩和白求恩學校的圖片展及白求恩用過的手術臺等。2003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唐堯第一都城遺址位于今唐縣縣城東北10公里的南固城村。該遺址現保存東北角一段殘墻,長19米,寬9米,最高處3.2米,夯土筑成,層次分明,遺址上爆露大量繩紋夾砂灰陶和紅陶器殘片,城周2里,高2丈。據《中國歷史圖集》所標,此地古稱陽邑又稱唐邑。《中華大字典》釋唐條云:“唐,邑名,唐堯、夏禹所都之墟,漢置唐縣,即直隸唐縣治。”又因此邑地處堯山之南故名陽邑。《中華大字典》釋陽條云:“陽,邑名,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當今直隸唐縣東。”今此地有南、北固城兩村,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厙狄太傅公石窟亦稱“賽思巔”(意在山頂酬神的地方)。位于唐縣縣城北4公里處的北店頭鄉東顯口村。兩山峽西側山上。據《厙狄太傅公石銘》載:厙為其姓,狄干為其名,太傅為其爵位。屬羌族慕容氏之后。原居弱水(今甘肅省山丹河)一帶。北魏時厙狄干帶領本族子民萬余口,經五原(今包頭)、懷朔(內蒙固陽縣)、朔州(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土城子)、夏州(今山西省靖邊縣)到唐縣兩山峽地方。1萬多人的遷徙群體加上馬匹牲口,發生了水荒,緊急之時派人找水,很快發現望都縣界游山(今峪山)上有泉名酋水,解決了人畜用水困難,順利到達了目的地中山國(定州)。北魏主拓跋珪正在用人之際,見到厙狄干如此忠誠,先封他督管定州諸軍事,后又封為恒(正定)、定二州刺史、六州大都督、驃騎大將軍。并賜太保、太傅開府三司。他為北魏平定江北立下了汗馬功……[詳細]
  白求恩逝世紀念地位于黃石口鄉黃石口村村北。1939年10月下旬,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規模的冬季“掃蕩”,為配合八路軍戰斗,白求恩推遲了回國為抗日軍民募捐的計劃,參加軍區組織的醫療隊奔赴淶源摩天嶺搶救傷員。手術室設在戰斗中心的孫家莊外的山坡小廟里。此時白求恩在搶救傷員的手術中被劃破的左手中指已經嚴重感染,但他不顧個人安危,繼續工作,病情不斷惡化,軍區領導人決定將白求恩送往后方醫院治療。11月10日下午,用擔架將白求恩抬到黃石口村,住在村北邸俊星家的北屋里。1939年11月12日凌晨,經搶救無效逝世。1986年6月,北京軍區離退休醫務工作者協會投資對白求恩逝世時所在房屋進行了加固和修繕。1984年9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日本三级 | 久久精品视频21 |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