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江蘇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江蘇省
海陵區
姜堰區
興化市
泰興市
醫藥高新區(高港區)
靖江市
泰州市文物古跡
泰州市紅色旅游
泰州市名人故居
4A景區
泰州市十大景點
全部
泰州市特產
泰州市美食
泰州市地名網
泰州市名人
[移動版]
121、
徐府
徐府位于市區城內東大街北側、長安路西側,東經119°50′19.5″、北緯32°56′14.2″,是一處典型的民國府第建筑(局部)。徐府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兩層小樓,門窗梁架結構及墻體保存完好。小樓西側為兩層廂房,七檁,穿斗式。木頭樓板,東西長約6.8米,南北長約9.5米,有四米見方小天井,東、西兩側建有圍墻,形成一個獨立院落。大門位于東南角,門楣上嵌有石額“逸園”,花窗精致獨特。徐府建筑雅致,風格獨特,在民國建筑中具有著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2009年,興化市人民政府公布徐府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2、
韓氏宗祠
韓氏宗祠位于戴窯鎮西側的韓窯村,東經119°50′12.9″、北緯32°56′26.6″,面南三進,明建清修,享堂供奉明代理學家韓貞(現為韓樂吾紀念館),正堂供奉韓氏自明代洪武年間從蘇州遷居興化的歷代先祖。韓貞(1509-1585),號樂吾,明代興化人,窯工出身,師從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王襞父子。學成歸里,以教學化俗為任,嚴以律己,一生行善。王艮贊其“繼吾道者,韓子一人而已”。歿后建祠立匾,定例春秋二祭,有《韓樂吾先生遺集》傳世。2007年,興化市人民政府公布韓氏宗祠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3、
蔣莊西廟
蔣莊西廟位于陳堡鎮蔣莊村,東經119°51′07.0″、北緯32°48′06.6″,本名“吉祥庵”,清代佛教寺廟建筑。蔣莊西廟始建于清康熙(1662-1722)年間,光緒(1875-1908)年間重修,由東西向和南北向各三間的兩組建筑對接組合而成。為佛教禪宗傳承。主殿“玉廟殿”,壁上嵌有清光緒年間石碑。蔣莊西廟布局合理,梁架結構完好,木雕精美,主體風貌仍存。為研究清代里下河農村宗教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09年,興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蔣莊西廟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4、
舊志五橋
該橋正名為“舊志五橋”,整座橋體由石板、石柱構成,長20.5米,寬2.1米。村民俗稱“黑橋”,里人袁恒之捐資建造,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橋體南北橫梁上分別刻有“舊誌五橋”四個大字,橋南兩柱上依稀可見橋聯“有如此橋歲月迭更仍誌五,伊誰之力東西相望忽成雙”。北側兩柱可見橋聯“一條斷港潮流十里便回頭,四海為家船掛半帆初出口”。走上石板橋,四周綠樹掩映,橋下河水流淌,一種質樸而厚重的歷史感油然而生。2010年經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5、
福慧寺
相傳宋朝有一位游方僧人,一手摯一禪杖,一手牽一小女孩,來到永豐里,看到一個名叫鎮海寺的寺廟一片狼藉,斷墻殘壁,便落腳于此。后來人們才知道,此僧人原是古溪西北的一個強盜大哥,在鴨兒灣一帶糾集了十幾個強盜,到處打家竊舍。后來做了一樁大買賣,驚動了官府,手下十八個兄弟全部都被官府緝拿歸案,處以死刑。這沉痛的教訓震撼了他,他深感就算為了女兒,這樣的買賣也不能再繼續。佛家曾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這位大盜從此金盆洗手,變賣了所有的家產,遁入空門。當他看到殘破的鎮海寺時,心生一念,為何不在此廢墟上重建寺廟,了卻終生,也好讓自己的女兒以后有個歸宿之處。于是,他便著手籌建寺廟,一方面懺悔,一方面為死去的兄弟們超度。廟宇建成后便定名“福慧寺”,寓意祈福于民,慧澤鄉里。福慧寺,始建于北宋天圣四年,原有……
[詳細]
126、
泰州光孝寺
“江淮名剎”光孝律寺始建于東晉義熙年間,原名萬壽寺,后因南宋高宗趙構為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 “報恩光孝寺”。乾隆年間,又改稱“報恩光孝律寺”。該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最盛時期容納常住僧人千余人。本世紀30年代光孝律寺創辦佛學研究社,海外弘法的不少名僧都曾在光孝律寺就學。光孝律寺收藏珍貴文物較多,如收有歷代名家墨跡,世稱孤本的宋拓“汝帖”;隋唐時代從印度傳來的“貝葉經”等。……
[詳細]
127、
劉熙載故居
劉熙載故居位于市區府前街西小關帝廟巷南端,東經119°50′07.7″、北緯32°56′14.1″,占地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大門面東,門楣上嵌有當代文藝美學家王朝聞先生手書“劉熙載故居”石額。入門一方天井,朝南一組清式建筑,為穿廳。廳內正北屏板鐫有劉熙載任廣東學政時,所作“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四箴》全文。屏板之上高懸清代咸豐皇帝御書的“性靜情逸”匾額。后院,朝南為正廳,中設古榻,左右耳房為陳列室。天井西有廂房,東植桐木一株。故稱“古桐書屋”。故居第一位主人劉熙載(1813-1881),字伯簡,又字融齋,晚號寤崖子,清代興化人。我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經學家和文藝評論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進士后,任翰林院編修值上 書-房,咸豐皇帝十分看重,御書“性靜情逸”相賜。同治三……
[詳細]
128、
單毓華故居
單毓華故居是一棟民國時期兩層磚木結構建筑,于1921年初修建,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單毓華(1883—1955)字枚叔,泰州人,法學家,為泰州現代名人,其資料編入《泰州文史叢書》。他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斷案公平,人稱“青天”;致力教育,慨助巨資,義舉感人;生于泰州,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應縣、州、府童子試,均為第一名。光緒二十五年人南京實業學堂。光緒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獲法學士學位。光緒三十四年回國,殿試中舉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審判廳廳長,上海震旦大學,上海法政學院、上海法學院教授,上海三吳大學法學院院長,上海律師。1940年汪偽政權成立,他堅守民族氣節,稱病隱居。堅持民族氣節,拒絕汪偽誘逼,為國人所敬。抗戰勝利后,和梅蘭芳發起組織同鄉會,多方奔走、勸募捐……
[詳細]
129、
躡云坊
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高3.6米,寬2.8米,花崗巖砌成,兩柱單門,上有石額,刻“躡云”二字,為孤山寺的山門,明代知縣趙應旟題聯并額,聯文為:“對此長江,左蠡煙波今宛在;位當絕頂,西湖風物定何如”。上下雕有松鶴鹿樹圖案,兩柱方形,正背面均刻有紋飾。2006年,靖江市文化局出資進行局部修繕。1983年經靖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0、
孤山摩崖石刻
刻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高1.1米,寬0.8米,在山路左側石壁之上,殘存“夏之南”、“嘉靖”、“丙寅”、“道人”等字,楷書,其它字漫漶不清。2006年,對銘文進行摹印,顯示銘文全文“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貞禱雨于此”,該碑刻記錄了明嘉靖五年(1526)知縣易干曾在此禱雨,以緩解旱情。1983年經靖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1、
泰州小西湖
南宋寶慶二年(1226)泰州知州陳垓拓浚泰山腳下湖泊而成,因在泰山之西,故名“西湖”,為與杭州西湖有別,因其小巧玲瓏即取名為“小西湖”。湖中有方嶼,上壘假山,筑長堤,設亭橋,湖中魚翔淺底,岸邊楊柳婆娑,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湖邊“春雨草堂”、“望岳樓”、“臨湖禪院”、“岳武穆祠”等名勝景觀更增添樂小西湖的靈氣。如今小西湖已成為市民的休閑娛樂場所。……
[詳細]
132、
西來寺
西來寺位于靖江市西來鎮西來村,現有占地面積10283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齋堂等組成。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原址在舊時西來鎮城隍廟東側,毀于抗戰時期。2007年,搜集舊寺部分木料磚瓦,揚州大明寺監院仁決重建于西來鎮西來村,建成為西來鎮內最大的寺廟。2010年經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3、
四巷陳氏宅
陳氏住宅的宅主為泰州名門。陳宅建于四巷西側。有面巷大門三座,儀門三座,腰門一座;主體建筑從前面第一進照廳往后,依次有廳屋、堂屋、廳屋、穿堂、堂屋前后六進。是一座體量寵大,布局規范而又富有變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據了四巷西側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間,因而曾有過陳半巷之稱。2019年3月,四巷陳氏宅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4、
經綸庵烈士陵園
經綸庵烈士陵園位于靖江市馬橋鎮經綸村,墓碑高2.78米,寬1.28米,厚0.25米,上 書-:“靖江抗日烈士公墓”,背面刻155名烈士的姓名。墓冢水泥粉飾,高1.6米,底邊圍徑6.2米。建于1945年3月,為紀念1940-1945年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部分靖江戰士而建。1983年經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5、
上方寺
上方寺位于興化北郊烏巾蕩公園北首。古剎建于明崇禎年間,可惜于1944年毀于兵燹,寺廟蕩然無存。1996年市政府決定在烏巾蕩風景區重建上方寺,按原有風格建筑:照壁、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居士室、禪房、戒臺等。寺院西臨原始蘆蕩水泊,構成天然西園與放生池。2006年4月被評為“泰州市十佳旅游景點”……
[詳細]
136、
戈氏住宅
位于該市海陵區稻河歷史文化街區。明末清初風格,建筑面積五百八十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清代歸戈氏。大門東向,兩側有八字墻,儀門下置石鼓,內設垂蓮柱;廳屋南向,硬山屋面,面闊三間 10.55 米,前帶船棚卷用荷葉墩、櫨斗等雕刻構件,進深七檁 6.7 米,脊檁高 4.9 米,占地約200 平方米。保存完好。……
[詳細]
137、
鐘樓觀音畫像碑
鐘樓是靖江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人民公園南側鐘樓廣場。由明知縣張秉鐸始建于明隆慶三年(1569),原屬崇圣寺(又名觀音寺)內建筑,明崇禎十年(1637),僧了凡受知縣陳函輝所命改建。清同治十年(1884),知縣葉滋森再次重修。1986年,靖江縣人民政府再次重修。樓為四方形,兩層,底層四周有廊,歇山重檐,筒瓦屋頂,斗拱三鋪作,高13.4米。樓下有觀音畫像碑,高1.6米,寬0.96米,碑坐落在赑屃背上。1983年鐘樓觀音畫像碑經靖江縣人民政府253號文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48號文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于1963年、1986年和2001年重修,2015年4月,再次開展整體修繕工作。最初,鐘樓新建時,時任知縣的張秉鐸,曾寫有《崇圣寺鐘樓記》,據傳碑記為明代著名……
[詳細]
138、
梅花閣
梅花閣位于靖江市人民公園內,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崇圣寺主持僧勖醇募捐修藏經閣,大雄殿,金剛殿,哼哈殿及藏經閣前面的東西側廳,建梅花閣。梅花閣與桂花廳緊鄰相依。梅花閣建筑結構以木構架為主,抬梁式構造,最有特色的是門前“船底檐”形狀的翻軒檐廊。2010年經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9、
夾港戰斗紀念碑
紀念碑碑高1.4米,寬2.4米,上 書-“夾港戰斗紀念碑”。1947年1月19日,靖江獨立團在夾港殲滅國民黨102旅306團一個加強連,我獨立團無一傷亡,延安電臺和莫斯科電臺連續廣播這一喜訊。1986年,市政府撥款在舊址建碑紀念。周圍設有水泥結構圓圈保護。1983年經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40、
老通揚運河泰州段
通揚運河,貫通江蘇省南通、泰州、揚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稱邗溝。為南通、泰州、揚州3市及其沿岸各市、縣的主要航道。延伸于江蘇省長江北側。始建于西漢文景年間(公元前179~前141),由吳王劉濞主持開鑿。用以運鹽,亦稱運鹽河、鹽河。經歷代改建和延伸而達南通。清宣統元年(1909)改稱通揚運河。……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泰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泰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泰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泰州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泰州市A級景區名錄
·
泰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
在线观看非常黄的永久网站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