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金華市旅游

金華市文物古跡介紹

1、諸葛八卦村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諸葛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位于蘭溪城西18公里,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諸葛亮嫡傳后裔,為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諸葛村整體結構是諸葛亮第27代裔諸葛大獅按九宮八卦設計布局的,村內弄堂似通非通,似連非連,曲折玄妙。整體布局以村中鐘池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條弄堂,將全村分為八塊形成內八卦,更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環抱整個村落,構成外八卦。諸葛亮后裔以先祖《誡子書》為祖訓,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并遵守“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祖訓,識草用藥,學醫用藥者甚眾,醫藥世家曾遍及大江南北。諸葛村現有保存完好,建于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點。諸葛村中的民居,均為建于明清的古建筑,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八卦陣式的排列變幻莫測,奧妙無窮,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丞相祠堂是諸……[詳細]
武義古城
  武義古城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這里有著許多古樸的建筑,如明清古街、古城墻、古橋等,是一個可以深入了解武義歷史和文化的好地方。武義古城還有許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藝品,可以品嘗和購買。……[詳細]
義烏大安寺塔
  大安寺塔位于義烏稠城街道繡湖社區繡湖公園內,以大安寺得名,建于北宋大觀四年(1110),由吳圭(1068~1121)出資興建。據遺跡和史料考察,塔的腰檐、平座欄桿、塔剎等在民國時已毀,現僅存塔身5層,殘高23.45米。大安寺塔為六面五級疏檐磚木結構樓閣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其中塔剎為1997年維修時加蓋的覆缽頂。塔座直徑6.82米,高0.55米,用石板疊砌成臺階式。塔身底層內徑2.96米,外面寬3.21米,塔壁厚1.34米。轉角處有倚柱,柱頭卷殺。倚柱間有兼柱,將每面分成3間。明間設壸門或壁龕,底層3面設有壸門,第2至5層錯落設有壸門3座。每層均有腰檐和平座,扶壁拱施重栱。斗拱下面的普拍方用木枋子。內部有磚砌的臺階,各層出挑腰檐和平座的木角梁和斗拱殘件尚存。塔磚模印有“庚寅歲建……[詳細]
義烏雙林寺
  雙林寺位于浙江省義烏市佛臺鎮羅漢堂,因經歷15個朝代,15個世紀,達摩勘基,梁武帝敕建,傳大士(520年)開創而聞名。更因有陳、隋兩代帝王大臣數百人為0檀越,文、煬二帝作書宣敕慰勞大士弟子惠則等,而使其聲名更震,昭彰寧宇。雙林寺歷史上規模之大、歷代帝王貴賜供養之盛,非一般寺院可與之比。在北宋時,猶余僧舍1200楹,僧尼二百余眾,染陳始創,盛況更隆,故史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和“浙東大剎”之稱。宋時又被列為“天下叢林五山十剎”之一。英宗治平三年,御賜“寶林禪寺”匾額,徽宗大觀二年賜田十頃。雙林寺屢劫屢興,香火不滅,在連續興盛數百年后,于徽宗宣和三年,方腦起義,寺遭丘燹,“不幸煨盡,一椽不存”。高宗紹興二年,傳姓后裔領銜,募緣重建,捐得金錢寺十余萬,“以其年春經始,三年冬造成,其高八十尺,而廣……[詳細]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平天國侍王府,坐落在金華城東鼓樓里酒坊巷52-3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占金華后構建,是全國現存的太平天國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壁畫等藝術品最多的一處。侍王李世賢,太平天國后期的重要將領,1861年攻克金華后,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侍王府為當年其在浙江的指揮中心。整個王府由宮殿、住宅、園林、后勤四部分組成,毗連寬廣的練兵場,總占地面積達63000多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以大殿為主體。門前有太平天國遺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大殿系當年太平軍首領議事廳,所有墻壁、梁柱上均繪有各種壁畫和彩畫,十分壯麗宏偉。1939年抗日關鍵時刻,-總理曾到這里作過重要的抗戰演講。西院以住宅建筑為主,共四進。一二進之間有一長……[詳細]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華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東漢建武年(公元27年)開建,覆蓋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農田27.8萬畝,至今仍有19座堰在發揮作用。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東漢時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間陸續建成橫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27.8萬畝。東漢初輔國大將軍盧文臺,棄官掛職,隱退到金華婺南輔蒼(今婺城區沙畈鄉亭久村)。面對白沙溪水勢湍急,晴則旱,雨則澇,連年災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慘狀,繼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興建都江堰之舉,率部將與當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勢落差,先后建成首含輔蒼尾跨古城的三十六(座)堰,成為全國稀有浙江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原來易受洪旱災害白沙溪二州三……[詳細]
何氏宗祠
  宗祠又稱祖廟、家廟。武義縣郭洞何氏宗祠是該村眾多文物古跡中最突出的明代古建筑之一。建于明朝萬歷37年(1609年)。武義縣嘉慶縣志記載,全縣有祠126座,其中建造年代確切并在明朝以前建造的祠堂共有10多座,這10多座祠堂中現在仍保存比較完好的已經不多,郭洞何氏宗祠是較好的一座,頗具代表性,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何氏宗祠位于郭下村,占地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祠堂分為頭門、正廳和后廳三進。頭門(前廳)三大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正廳五大間及東西回廊,廂房左右各三間;后廳五間與左右回廊及東西廂房各三間。正廳前的天井中建有宇臺(俗稱戲臺)一座,戲臺正面寬5.8米,側面寬6.2米,面積36平方米。祠堂門廊大門邊一對直徑90厘米的抱鼓石(俗稱戶對)連同石雕底座共高1.76米。門口上方一塊白色……[詳細]
西津橋
  西津橋位于永康城西,橫跨永康江上。這里在600多年前是個渡口。著名的“西津晚渡”就出在里。每當夕陽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立在船頭,遠處燕子低飛,眼前鶩鴨爭游,景色分外艷麗,是永城八景之一。迄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始建成一座木造結構橋梁。此后屢壞屢建,最后一次修建于清嘉十二年(1807),并在橋頭立了一塊《西津橋志》石碑表彰。這次修建不僅已復舊貌,而且比先前更堅固更雄偉了。西津橋設計巧妙,造型奇特。全橋13墩14孔,長70丈,寬1.5丈,高1.4丈。橋墩上有木構橋身,上建廊屋55間,橋中心3間建有雙層亭閣,構造美觀實用。排列成行的石墩呈弧形向下游微曲,如此從北向南看,可使人感到“一眼看不穿橋身”,頗有氣勢。橋頂椽、檁刷以土紅,顯得古色古香。梁柱密布屏列,西廂低梁相間坐凳,可供游人小憩。橋內兩……[詳細]
蕭家小龍橋
  蕭家小龍橋位于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年代為清。江南多雨,江河縱橫,水網密布。古人出行,橋,不可或缺。早在清乾隆年間,蕭家小龍橋還是金衢古驛道上的交通要塞。時隔300多年,這座婺城區現存最長的古橋早已不見舊時的熙熙攘攘,曾經開闊的莘畈溪也激流不再,就連橋側的時刻文字都已淡得模糊難辨。如今出行便利,這座古橋既無法通車,也沒有平坦的道路與之相連,有時候一整天也未必有人來踏訪。小龍橋好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望著靜謐流淌的河水,遺世獨立、靜默平和。造訪古橋時是一個深秋的晌午,以水稻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蕭家村已經進入了繁忙的收割季。蕭家村位于湯溪鎮西北面,北靠洋埠和鐵路,東為西祝村,西與龍游交界,西南為黃堂村。據《陵蘭蕭氏宗譜》記載,蕭元祿由蘭溪澤頭殿遷于此,村以祖姓名蕭家。蕭家村轄肖家村和小龍橋村兩個自然村……[詳細]
10、古月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月橋
  宋代單孔石拱橋。位于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雅治街西側100米,橫跨龍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橋采用單拱縱聯分節列砌置法建造,橋拱呈五邊形。該橋全長31.2米,凈跨15米,橋面寬4.5米,兩側引橋各長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橋身分三層疊砌,底層用條石塊直砌,共五折,呈五邊形。每節用六塊長2.8米、厚0.55米、寬0.3米的石條直砌,條石之間距離0.55米,搭接處用長4.75米、高0.58米、寬0.3米的橫鎖石承接。全橋共用三十根條石、四根橫鎖石。中間層為條石橫砌,規格不一,橋面以沙泥和方石鋪成,橋面兩側設有寬0.5米、高0.4米的壓欄石。橋側面中部橫石匾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潤月建造”字樣,為該橋建造年代無疑。此橋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蝕,石質風化嚴重,但仍保持其古樸風貌與……[詳細]
11、八詠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詠樓
  八詠樓位于金華城區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婺江,原名玄暢樓。據光緒《金華縣志》記載,系南朝齊隆昌元年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建造。竣工后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登玄暢樓》、《玄暢八詠》詩、《八詠》詩等,所以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玄暢樓為八詠樓。八詠樓自創建以來的一千四百多年中,與歷代文人名士結下了親緣。唐代的崔顥、嚴維,宋代的呂祖謙、謝翱,元代的趙孟等詩人、書法家,都曾慕名前來登臨題詠,留下了不少繪景抒情的詩文名篇。南宋著名愛國女詞人李清照避難金華時,登八詠樓寫下了《題八詠樓》詩。還有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兵與清軍激戰中,壯烈地犧牲在八詠樓,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周恩來同志1939年到金華視察期間,也曾在八詠樓下的八詠灘頭召開過近千人的群眾大會,慷慨激昂地宣……[詳細]
五峰書院
  五峰書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于2004年,是一個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五峰書院、中國書院文化陳列室)、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景觀為一體的金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地內各種設施配套完備,展示內容較為豐富,各項制度完善,較好發揮了接待、服務和宣傳等功能。基地內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文化代表性的景點:一是浙江省政府辦公舊址(重樓)。1937年日寇侵華,滬、杭相繼淪陷后,浙江省國民政府遂于1938年元旦遷至永康方巖,省府及秘書處、民政廳、財政廳等重要機構設在五峰重樓辦公,其它機構租用巖下、橙麓村民房。作為省政府臨時辦公駐地,大多機關較簡陋。期間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將五峰重樓建筑漆成青灰色,以示不忘國恥。1942年5月20日,日寇侵犯永康,浙江省政府乃轉遷松陽。省政府主要機構遷至方巖辦公達四年半之久,成為這一時期……[詳細]
宗忠簡公祠
  “宗忠簡公祠”位于江東街道宗塘村,占地約700平方,迄今為止已有430年,是為了紀念宋代抗金英雄宗澤而建,最早建在滿心寺內,正德年間,寺廟為學生學習之用,后來隨著時間推移而荒廢,最后變成了廢墟,在隆慶辛未年間,福建惠安的鄭一信來到浙江履職,會同江西新建的謝廷杰,在明朝正統八年對祠堂進行了重建,現祠堂為正寢三楹,廳三楹,門五楹。由于年久失修,祠堂發生了很大的破損,2011年初,宗塘村籌資對祠堂進行了復修,已2012年底全部完工。目前,該宗祠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宗忠簡公祠歷史悠久,迄今已有430年,2、宗澤殺敵勇猛,足智多謀,獨自頑強抗敵,曾單騎以招寇王善、楊進,隊伍不斷壯大,數十萬將士以及兩河忠義的將士、京東西的各路民兵,從四面八方云集過來,聽從他的指揮,二十四次大捷,3、宗澤曾識拔岳飛……[詳細]
嚴濟慈故居
  嚴濟慈故居位于東陽市橫店鎮,年代為民國。作為中國現代物理學奠基人,世人印象中的嚴濟慈理性、睿智。鮮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至情至性。在他的故鄉橫店鎮下湖嚴小區,還保留著兩幢故居,一幢是祖居也即出生之地,一幢是他和妻子張宗英為母親建造的康養居所。后者在下湖嚴被稱為當時全村最美的房子。1901年1月23日,嚴濟慈出生在下湖嚴一幢三合院內。這幢小小的九間頭三合院由嚴濟慈的曾祖父所建,西南朝向,占地206平方米。曾祖父于清朝同治年間在橫店后岑山開了一家中藥鋪“惠元堂”,因醫德醫術受人稱道,前來買藥就診的人不少,家境日漸殷實,遂在家鄉造了此院。小小的三合院磚木結構,硬山頂,穿斗式架構,粉墻黛瓦,木雕精致。院墻上繪水墨畫,中間一幅內容為教育兒孫讀書,邊上兩幅題字“人生意氣自當平,打死鴨兒起罵爭”,勸解人們……[詳細]
15、臺山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臺山寺
  臺山景區坐落在甌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景區總面積5平方公里,系國家AA級風景旅游區。景區因千年古剎臺山寺得名,臺山寺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間(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40余年歷史,系有“浙中佛教圣地”“括蒼山脈山景”的美譽。 景區內有世界黃金,有靜妙湖;有千年茶樹王。臺山寺建于宋建德年間,已有千年歷史,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名由中國佛協主席趙樸初親筆題寫,寺中15米高的觀音佛為浙中第一大佛。臺山頂上的千年古井久旱不涸,令人稱奇。臺山景區坐落在甌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景區總面積5平方公里,系國家AA級風景旅游區。景區因千年古剎臺山寺得名,臺山寺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間(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40余年歷史,素有“浙中佛教圣地”“括蒼山脈仙景”的美譽。它座落在臺山之巔,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寺名。……[詳細]
16、陳亮墓
陳亮墓
  陳亮墓位于永康市馬鋪山臥龍崗,為土堆墓,墓制規模較大,占地約3畝。墓前兩側有石質八字形翼墻,右刻“光昭日月”,左刻“書上中興”。墓前和墓后各有石碑一塊。墓前石碑長1.3米,寬0.67米,厚0.14米,上刻“狀元龍川陳公之墓,明萬歷壬寅年冬月重立”字樣。雖歷經滄桑,其遺跡至今猶存。陳亮墓1993年經永康市政府組織力量修繕后,墓地更加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經認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來,結合陳亮的愛國主義精神,陳亮墓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斷發揮。陳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人,愛國主義思想家、文學家。一生主張抗金救國,有積極的用世精神,學術上卓著獨到的見解,在國際上贏得崇高聲譽。宋光宗紹熙四年五月狀元及第,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次年末至官而卒,歸葬臥龍崗。近年來……[詳細]
17、明招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招寺
  明招文化起源于東晉,鼎盛于南宋,傳承于當代,是中國傳統儒學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武義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覺寺,俗稱明招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初年。縣史記載,東晉“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曾孫阮孚,赴任廣州刺史時,棄官于明招山隱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該寺至清乾隆年間奉敕改為智覺寺,為我省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到五代后唐時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師德謙禪師前來明招山開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為當時影響全國的佛教勝地。明招寺位于武義縣城東北上陳村明招山麓,距縣城12公里,距金麗溫高速西田畈出口1公里。明招寺四周環山,峰巒清秀,風景秀麗。明招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比杭州靈隱寺還早500多年,阮孚死后,就葬在明招寺旁。后人為紀念他,在寺內外建造了阮公祠、金貂亭、臘屐亭。宋代時,在寺對面的玩珠山上建造了玩……[詳細]
厚仁后宅廳
  厚仁后宅廳位于永康市石柱鎮,年代為明。后宅廳坐落在永康市石柱鎮厚仁村,為厚仁李氏第八世祖松川公(字用彰)所建,距今已有近500年。它是永康現存唯一的明代古民居,規模宏大,結構完整,布局合理。整座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最多時曾同時居住著上百人。厚仁村古稱碧湍之滸,據稱始遷祖輝公1304年遷居于此,正是看中這里溪水環繞、一馬平川的地理環境。現在的厚仁村有1300多人,村民多姓李。這座歷史悠久的古村曾經有著豐富的古代建筑,包括1座古祠堂、4個古廳堂、5眼古井,古橋、古亭各2座……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布局嚴謹。如今,始建于公元1506年的李氏家廟經過修繕重建,已經承擔起文化禮堂的功能,展示著村莊的歷史文化,凝聚著家族記憶。村中4個古廳堂只剩下后宅廳,而且其東廂房也早已付之一炬。從其保存相對完整的正廳和……[詳細]
陶店古建筑群
  陶店古建筑群位于義烏市廿三里街道,年代為清。包括何氏宗祠、慎修堂、繼善堂、十三間何氏宗祠位于義烏市廿三里街道陶店村路北66號,又稱小宗祠,坐西朝東,前面有小溪盤旋,似襟帶繞流。建筑分前后兩院,分三進五開間左右廂廡,建筑面積641平米,耗工4年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何懋宰發起建造。道光十二年(1832),其子孫又對宗祠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現存青石門樓系道光時期建筑的原物,上面記載了落成的年代。清咸豐十一年(1861)被太平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修復。建筑采用木梁石柱,冬瓜月梁,徹上明造,梁架結體粗壯,木雕精美,門面的青石牌樓有很精美的石雕,曾辦過私塾,義烏鄉賢何菁曾就讀于私塾,由其祖父任教。何氏宗祠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有準確的紀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何氏宗……[詳細]
葉店葉氏宗祠
  葉店葉氏宗祠位于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年代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較完整,規模宏敞,雕刻題材豐富,體現了婺派精美的技藝,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價值。葉氏宗祠采用磨磚八字大門,兩側置青石,左右設立抱鼓石,氣派雄偉。整個建筑用材粗大,兩側都有磚雕、磨磚門墻,工藝精湛,極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門和左側的小門都緊閉著,右邊的小門靜靜地敞開。據悉,祠堂每天早上6點開門,下午4點鎖門,現在主要作為葉店村文化禮堂和白龍橋鎮老年活動中心。據《葉氏宗譜》記載,葉氏宗祠又名尊親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頂高五丈余,氣宇軒昂,成為當時金華西鄉的一座名祠。葉氏宗祠屢經重修,現存建筑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寬35.8米,通進深44.39米,占地面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婷婷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