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柳杭遺址位于泰山區(qū)省莊鎮(zhèn)柳杭村西南800米處,北靠泰萊公路,南臨辛泰鐵 路,東為芝田河。位于泰山區(qū)省莊鎮(zhèn)柳杭村西南。北緯36°10′,東經(jīng)117°12′。年代大致從大汶口文化時期延續(xù)到商周時期。1994年3月18日,被泰安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面積約1公頃。曾出土磨制的石斧、石錛、夾沙紅陶鼎、灰陶紡輪、灰陶罐及商周時期的陶鬲等。出土器物所屬時代早,延續(xù)時間長。……[詳細]
  寧家溝化石遺址,位于新泰市汶南鎮(zhèn)寧家溝村西,東經(jīng)117°49′22″,北緯35°49′56″,海拔214米。舊石器時期遺址。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當?shù)厝罕娫谏a(chǎn)中曾于遺址處發(fā)現(xiàn)豐富的古脊椎動物化石,主要有師氏盤足龍化石,圓鏡中國龜化石,中華弓鰭魚化石。還發(fā)現(xiàn)許多瓣鰓類、介形類、葉肢類等無脊椎動物化石。化石屬中生代,所處地層為中生代陸相地層—蒙陰系。寧家溝化石遺址在中國中生代陸相地層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據(jù)1923年《地質(zhì)界報》載,一名瑞典傳教士,曾從寧家溝挖走一具完整恐龍化石,現(xiàn)被瑞典國家博物館收藏。后來,就不斷有恐龍化石在寧家溝附近出土。1994年3月18日,寧家溝化石遺址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立碑予以保護。寧家溝化石遺址現(xiàn)保護狀況基本完好,其東部被萊蕪……[詳細]
  蓮花山行宮: 以行宮院落本體為中心,南北長126米,東西寬52米內(nèi)的區(qū)域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10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沈西皋遺址位于鶴山鄉(xiāng)沈西皋村西北,在寧陽縣城西北21公里處,琵琶山東麓大汶河南岸的臺階地上,屬新石器時代遺址。因靠近沈西皋而得名。遺址高出大汶河河道六七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斷崖上暴露出直徑1~15米的灰坑10多個,土呈灰色,最深約5米,世稱“灰包地”。文化層厚約1~5米,出土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杯和灰褐陶紡輪等,另有商周時期的灰褐陶、紅褐陶鬲、灰陶盆、灰陶豆、灰褐夾砂陶鼎等。遺址瀕臨大汶河,已為河水浸蝕10多米,損毀比較嚴重。該遺址對研究境內(nèi)龍山文化到商周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1994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柳園遺址,位于寧陽縣東疏鎮(zhèn)柳園村東南350米處,遺址范圍分屬柳園和張大伯兩村。在縣城西北9公里。東經(jīng)116°43′6″,北緯35°48′39″。屬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農(nóng)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會戰(zhàn)整平土地時發(fā)現(xiàn)該遺址。從現(xiàn)場考古調(diào)查和遺址自然暴露情況看,遺址范圍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50米,總面積14公頃,遺址文化層厚度在0.2~1米之間。在遺址采集到的標本有各種陶器的口沿、足、耳、陶環(huán)等陶片,以及石鏟、石斧等石器。在穿越遺址中部的南北生產(chǎn)路兩側(cè)還發(fā)現(xiàn)有許多紅燒土塊、爐渣和陶片堆積。該遺址出土的陶器,多為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灰陶少見,未見黑陶。陶器均為手制,燒制火候較高,陶質(zhì)一般比較堅硬。器足多為圓錐形和扁鑿形,尤以……[詳細]
  成城故城址位于南故城村與華豐鎮(zhèn)北故城村、西故城村之間。城址略呈長方形,東西約630米,南北約850米,城墻為黃土夯筑而成,局部含漢瓦片。東北角尚存,最高處高出地面約12米,東、北殘長約100米,西南角僅存轉(zhuǎn)彎輪廓,西北部被河水沖毀。今田家林(墓地)一帶是故城址西南部,似為中心建筑區(qū),暴露磚、瓦碎片,發(fā)現(xiàn)多眼陶圈水井,采集到花紋鋪地磚,還有云紋圓瓦當、“長樂未夾”圓瓦當、樹木雙獸紋瓦當?shù)葢?zhàn)國、漢代遺物。清咸豐元年(1851年)重修《寧陽縣志·歷代沿革》記載:“成,故杞田”。《左轉(zhuǎn)·昭七年》“晉人來治杞田,季孫以成與之是也。不知何時入于魯界,在北鄙”。《春秋·襄十六年》“齊侯伐我,北鄙圍城是也。又為孟氏采邑,公斂處父所謂成,孟氏之保障是也。漢廢,入鉅平縣,故城在今縣東北九十里。猶有北鄙村”。據(jù)上……[詳細]
  東焦莊遺址,位于肥城市王莊鎮(zhèn)東焦村東。東經(jīng)116°33′、北緯36°03′,為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94年3月被泰安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焦莊遺址長寬各約300米,面積9公頃。遺址文化堆積層2~3米,出土文物有陶鬲足、口沿、深盤豆、短柄豆、罐、紡輪等。村東兩條大溝的溝沿上,每隔10米左右都有一個灰坑,里面含有獸骨頭、陶瓷片等遺物。1988年6月山東省文物普查隊考查后,確定為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73年,東焦村村民盧兆芳在挖壕取土時,挖掘出一座古墓,出土的文物主要是漢代鐵器一宗,有四個大小不一的鐵鼎、鐵犁、馬鎧、一套鐵鏈子。1991年,東焦村趙德祥兄弟二人,在新宅基地挖樹穴時發(fā)現(xiàn)一處古墓,墓長3米,寬2米,墓頂離地表土約0.4米,從古墓里挖掘出青銅器一宗,主要有四紐蓋鼎、高……[詳細]
  小王莊西周遺址位于潮泉鎮(zhèn)小王莊村南100米,為西周遺址,屬市級保護單位。 此遺址為一高臺地,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50米,文化層堆積約0.5~1米。1965年,小王莊的社員在莊東整平土地時挖出了十幾件青銅器,有壺二、鼎二、鬲二、簠二、盤一、匜一、穿帶小壺一、勺二。其中有帶13字銘文的陳侯壺、竊曲紋鼎、象首紋簠、的暌土父鬲、魚龍紋盤、象首紋匜等共13件,還有少量玉器,現(xiàn)存山東省博物館。 這批出土文物送交省文物部門收藏。……[詳細]
  姚莊遺址,位于岱岳區(qū)祝陽鎮(zhèn)姚東村西,石汶河東畔,泰安至萊蕪公路穿過遺址中心。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000米,面積約150公頃。北緯36°12′,東經(jīng)117°19′,海拔140米。商末至漢代的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農(nóng)田整地時,發(fā)現(xiàn)商代至漢代各時期的磚、瓦殘片,各種陶器、漢五銖錢(大小)、兵器、石器、骨化石等。遺址地勢稍呈北高南低。從土層斷面看,文化層堆積厚0.8~1米。出土器物有陶鬲、罐、豆、瓦當、板瓦等。其中,有商周時期的陶鬲和戰(zhàn)國陶豆、漢代瓦當。陶鬲依據(jù)形制及時代早晚分四式:Ⅰ式為商末,Ⅱ、Ⅲ式為西周,Ⅳ式為春秋。另有戰(zhàn)國時期的陶豆,漢代的瓦當、板瓦。2005年在遺址范圍內(nèi)還發(fā)現(xiàn)漢代水井一口,直徑0.8米,深3.6米,有陶井甃。1989年,該遺址被泰安市郊區(qū)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磨山峪舊址位于泰安市岱岳區(qū)房村鎮(zhèn),年代為1938至1945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華圣公會教堂配樓位于今山東泰安市泰山區(qū)財源大街路北、靈芝街西側(cè)。2座建筑面積約為兩2200平米,是中華圣公會的英國傳教士1884年在泰城靈芝街設立教會時建的輔助設施。……[詳細]
  淳于意墓在泰安市岱岳區(qū)滿莊鎮(zhèn)中淳于村西約300米的田地中。據(jù)《泰安縣志》載:“淳于意墓:在中正區(qū)淳于韓姓塋北。墓方十二步,高八尺。清光緒間施植柏樹七株,頗壯觀。又稱“救女墳”,位于泰安市岱岳區(qū)滿莊鎮(zhèn)中淳于村西南,在一桑園內(nèi)。該墓1956年在泰安縣(今泰安市)進行文物普查時被發(fā)現(xiàn),1957年泰安縣人民委員會將其定為第一批應保護的文物古跡,1979年泰安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泰安市郊區(qū)(今岱岳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呈圓形,高約4米。現(xiàn)墓地周圍植樹數(shù)十株,生長茂盛。淳于意,漢代著名醫(yī)學家。他創(chuàng)立的《診籍》如實記錄了他診治疾病的成敗經(jīng)驗,是中國醫(yī)學史上的第一部醫(yī)案。……[詳細]
  古博城遺址位于泰山南丘家店鎮(zhèn)舊縣村。城墻遺跡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250米,頂部寬10米,層層夯筑而成。城址中發(fā)現(xiàn)大量春秋時期陶罐、盆、樹木雙獸紋瓦當,漢代陶片、布紋瓦、板瓦、盆、罐、甕、鐵器,隋唐瓷片等器物殘片。《左傳·哀公十一年》載:“公會吳子伐齊,五月,克博。”博城遺址即春秋戰(zhàn)國及漢代博城舊址。……[詳細]
  曬書城遺址位于泰安市肥城市桃園鎮(zhèn),年代為東周至元。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桃園鎮(zhèn)曬書城村南,有一處歷史悠久的遺址——曬書城。這里北依玉皇山,南鄰東里水庫,泰肥一級公路從遺址北部穿過。遺址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約550米,面積達24萬平方米,屬于漢魏時期的遺址。傳說中,孔子曾在此地東游列國,雨后不慎將書弄濕,于是在此地曬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人們建祠塑像祀之。此外,孔子曾問禮于老子,因此兩人的祠像也一同祀之,匾額上寫著“曬書城”。清康熙十一年《肥城縣志》將此地列為肥城八大景觀之一,名為“書院秋風”。昔日繁華的曬書城如今僅存遺址。為了恢復歷史風貌,肥城市在原地修復了玉皇閣、曬書城等古跡,并恢復了孔子文廟、曬書臺、大成書院等建筑。這……[詳細]
  幽棲寺遺址位于泰安市肥城市湖屯鎮(zhèn),年代為宋、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幽棲寺遺址位于陶山西側(cè),唐經(jīng)幢一座,唐僖宗李儇時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一根,于1977年運往泰安岱廟保存。西配殿內(nèi)尚有陰線刻花紋六棱石柱。殿前鐘樓保存完好,有4根八棱石柱支撐。舊縣志記載:“寺有鐘,其聲可遠聞數(shù)十里,晨鐘為肥邑美景之一。”遺址北數(shù)米處有十幾塊柱礎石埋在原地。其中一根八棱石柱,直徑約0.5米,高4.3米,一面雕鳳凰牡丹圖案,另一面字跡模糊,僅落款“宣和三年”字樣尚可辨認。遺址前數(shù)米“韋馱殿”尚存,主體結構完整,坐南朝北,殿內(nèi)壁畫雖歷經(jīng)滄桑,仍依稀可辨。殿外南墻下部鑲有石碑,上刻菩薩像一尊,左右侍女各2,足登蓮花。刻石周圍布滿石勒圖案。下方是造像題記,刻文難辨。左右上角,刻有“趙……[詳細]
  吳家莊范氏祠堂位于泰安市泰山區(qū)邱家店鎮(zhèn),年代為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角峪十字穿心閣位于泰安市岱岳區(qū)角峪鎮(zhèn),年代為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懷德書院北學堂位于泰安市新泰市樓德鎮(zhèn),年代為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寺山上清宮位于泰安市新泰市新汶街道,年代為明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關王殿村小泰山古建筑群位于泰安市肥城市湖屯鎮(zhèn),年代為明至民國。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在线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 一本到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