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161、蓆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蓆橋是一座聯拱石橋,位于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蓆橋村村南的匯河故道上,因傳說宋真宗過橋時以草席鋪墊而得名。清光緒年間的《東平州志》稱蓆橋的始建于宋代。公元1008年,宋真宗東封泰山經過此處,據傳宋真宗經過此橋時以草席鋪墊,蓆橋因此得名。金代大定年間、明嘉靖年間蓆橋曾獲重修。1921年、1934年蓆橋曾兩次被維修。20世紀50年代后,山東省交通廳又對蓆橋進行數次維修加固。蓆橋為石質聯拱橋,總長約107米,其中主橋長21.7米,主橋東、西各有一段引橋,分別長25米和58米。橋高3.25米,橋面寬5.6米,以石板鋪成。有三個孔,直徑7米。蓆橋橋東有一處周、漢時期的遺址,此處曾出土陶豆、鬲足等遺物。1967年,泰東公路改道至原道路以北,不再通過古蓆橋,此后蓆橋僅作當地村民通行之用。同時,當地政府在新的泰……[詳細]
  五埠村古民居位于肥城市孫伯鎮五埠村,年代為明至現代。五埠村古民居為泰安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絣城故城位于寧陽縣東莊鎮,年代為東周至漢。2015年6月23日,絣城故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陽谷邑故城位于山東省東平縣舊縣鄉南部,王古店村東。是商、周時期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100余米,文化層近5米。文化層內遺物十分豐富,裸露有大量的灰坑、灶坑、骨、蚌及陶器殘片等,曾出土戈等兵器及生活器物殘片一宗。戰國時,魯、齊和魯、楚曾在此會盟。2015年6月23日,陽谷邑故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簎山漢墓群位于東平縣東平街道,年代為漢。2015年6月23日,簎山漢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旺清真寺位于岱岳區粥店辦事處下旺村,坐西朝東,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二進院落,主體建筑為正殿、后窯殿,正殿前有卷棚,另有南北講堂、廂房、浴室等,院內古柏參天,清靜幽雅。據碑刻記載:該寺曾因地震、火災被毀后重修,明清建筑風格特征明顯。2013年10月10日,下旺清真寺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界清真寺位于泰安市岱岳區馬莊鎮,年代為明、清。2013年10月10日,西界清真寺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平安山閘位于商老莊鄉東平湖南堤北側、潘孟于村南,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光緒五年《東平州志》載:“安山閘,在州西12里,靳家口閘北30里,明成化十八年建,西鄰安山湖”。為運河上的重要漕閘之一,其作用是調節運河水流,控制漕船荷載,保障運河的暢通。20世紀七八十年代增修該橋時在原橋基礎上將橋面增高加寬成為石橋。現橋長7米,寬5米,東西燕翅長13米-31米。由于位于東平湖內,現僅能看到原閘身上閘槽、凸石等一部分。閘南安山集為當時運河岸邊的重要的集鎮。清代,運河堡房中有“第一堡安山鎮”,安山閘上設閘官1人,閘夫數名。2013年10月10日,東平安山閘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高施氏牌坊位于泰安市泰山區上高街道,年代為清。2015年6月23日,上高施氏牌坊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磁窯遺址位于寧陽縣城東35公里磁窯鎮境內,104國道以東,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址東西長1500米,南北長100米,始創于唐,盛于五代、宋,廢于元。1985年,與山東大-合發掘,泰露出半地穴窯爐3座,其中唐晚期、五代時期窯爐2座,北宋時期1座,另有作坊遺址及宋代墓葬各1處。宋代窯爐結構完整,為我國北方目前所知唯一一座橢圓形窯爐,世所罕見。在發掘整理后為保護起見用沙土重新掩埋。規劃在窯爐上重新搭建仿古建筑,清理古窯爐,收集瓷具、瓷器,標本及圖片資料,建一座瓷窯陳列館。西磁古瓷窯址位于古磁窯遺址東2公里處,始于唐代,元代廢棄,窯址內瓷片、瓷具俯拾皆是,瓷片堆積2米以上。出土的窯具有匣缽、支燒窯柱、墊板、墊支、墊餅、三角支墊等;生產工具有模具、研磨器、碾槽、石臼等;生活用具以碗為主,及罐、盆……[詳細]
  泰安火車站站房位于泰安市泰山區財源街道,年代為1909年。2013年10月10日,泰安火車站站房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樂善橋位于泰山風景名勝區,年代為1936年。2013年10月10日,樂善橋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協炮樓位于新泰市小協鎮大協村,1938年春,有侵華日軍建造。分上、中、下三層,共有17個窗口,17個槍眼。底層東面有門,門前有防彈墻。炮樓現長6.8米、寬5.95米、高9.6米、壁厚0.58米,原有樓頂,1948年解放時燒毀。該炮樓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之一,史料、教育和警示價值較高。2013年10月10日,大協炮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護魯山泰山行宮位于肥城市孫伯鎮,年代為明、清。2013年10月10日,護魯山泰山行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家莊七圣堂位于泰安市泰山區上高街道,年代為明、清。2013年10月10日,楊家莊七圣堂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神童山觀音庵位于寧陽縣葛石鎮,始建于明代,附屬文物有節孝廊、華佗廟,另有“天下第一藤”等石碑數塊。2013年10月10日,神童山觀音庵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泰山區清真西大寺位于泰安市泰山區財源街道,年代為明、清。2013年10月10日,泰山區清真西大寺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向北閣位于肥城市邊院鎮,年代為明清。2015年6月23日,東向北閣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鄣城故城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接山鎮鄣城村及周圍地帶,南臨大清河,北端有泰東公路穿過。故城遺址面積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650米,文化層的中心部位被整個鄣城村所壓。村東、村北由于動土較多,從地下50至80厘米深處發現有很多板、筒瓦殘片和罐、甕、盆殘件,據考證,大多數器物為秦漢時期的遺物。鄣城,是東平縣地方志有記載的一處古城池。光緒版《東平州志》載:“鄣,姜姓故城,在無鹽城東北50里。”鄣城故城,西周、春秋時期為鄣國治;戰國時期屬齊管轄,秦代屬無鹽縣;西漢置章縣于此,屬東平國;至三國魏廢制。真可謂是歷史悠久,雖然延續時間不長,現在城郭不清楚,但能分辨出其大致范圍。……[詳細]
  堽城壩(閘)遺址位于寧陽縣堽城鎮,年代為元。2013年10月10日,堽城壩(閘)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