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漯河市旅游

漯河市文物古跡介紹

1、臨潁小商橋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潁小商橋
  小商橋位于臨潁縣黃帝廟鄉小商橋南小商河(潁河故道)上。橋為敞肩單孔石拱橋,長20.87米,寬6.67米。大拱競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凈跨2.13米,矢高1.2米,兩岸小拱腳間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塊拱石間均由咬鐵連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馬,獅子,蓮花和幾何圖案,拱之上端置有獸,伸出橋身。橋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剛力士像,雙肩扛拱,雙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據方志記載,小商橋始建于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現橋主體結構屬北宋建筑風格,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小商橋是一座時代較早的古石橋,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資……[詳細]
2、賈湖遺址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屬于淮河上游沙河水系,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處于現舞陽縣城北24公里賈湖村東側的沙河故道旁。從107國道到漯河,再轉省漯平公路可達。保護區面積5.5萬平方米,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該遺址發現于20世紀60年代初,1983-2001年先后六次對賈湖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等各種反映賈湖先民生活狀態和文明的文物相繼出土,尤其是一批七孔骨笛和具有原始文字性質的甲骨契刻符號,讓世人驚嘆。經專家鑒定,賈湖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第一個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愚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弊鳛9000年前人類文明文化的象征,賈湖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賈湖遺址發現六項世界之最分別為:世界最……[詳細]
化身臺興國寺
  這座臺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興國寺.它始建隋代,毀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內有600年齡白果樹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臺興國寺是漯河市唯一對外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砼_興國寺簡介化身臺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龍城鎮李灣村北約1公里處。臺高8.3米,東四寬180米,南北長130米,面積約23400平方米。屬龍山文化遺址。古碑記載:化身臺,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臺望之,心志攣凝,久而立化為石,因以名——化身臺;砼_八方位正,五行氣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圓不方,磊磊然。而鐘靈不異于靈鷲峰也。臺頂古剎興國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樂初僧人得臺槽刻其文曰:“大唐開元元年興國寺造”。即物索證,則全唐以來之盛時也;砼_創基淵深。歷代而下,田革糜常,幾度興衰。僧人重建卓錫于此。明正德……[詳細]
郾城文廟大成殿
  郾城文廟大成殿:郾城文廟位于老郾城城區黃河西路(現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時專供儒生聚學授書的地方。始稱儒宮,為唐代元和年間溵州刺史高承興建。元至正后相繼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孔廟。永樂年間又恢復原稱。明清時代又修建了16間,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創建景文書院于文廟西側,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古建筑群,曾經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門、泮水池、 廊房、啟圣祠、明倫堂、大成殿等,F在的文廟大成殿是一處帶有元代建筑風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據《郾城縣志》記載:文廟大成殿系文廟的宮殿式主體建筑,在文廟北段中軸線上。目前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為純木結構,坐北向南,為單檐歇山式構造,灰色和綠色琉璃瓦頂。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點,綠色琉璃瓦覆蓋殿頂,殿內立二人合抱頂梁柱,原柱上飾蟠龍形象,工藝……[詳細]
郾城九女冢
  壯觀九女冢:九女冢,俗稱九女城。位于郾城縣城西北35里新店鎮臺王村。九座墓冢大小無異,分東西兩排,東排五、西排四。南北長195米,東西80米,占地三畝余。長期以來,對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眾說紛紜。其主要有四說:其一,金代九女避亂,遇賊不肯受辱同死其處,遂為九女冢;其二,九女與近族兄弟爭其父遺產繼承權,被縣官錯判含冤九泉。其三,九女因避風雨,不幸遇難身亡;其四,九天玄女葬此。四說殊異,無證可考。這里選傳說一二,供讀者品味。據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都咸陽。他即位后傳下圣旨,要在普天底下挑選美女供其享樂。他派使臣在中國東部挑選了九個美女,在送往咸陽的路上經過這里。這九個良家女想到家中父母兄妹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想到將要遭遇的蹂躪和不幸,悲傷交加,痛不欲生。他們共同發誓:寧死不入宮。于是碰……[詳細]
臨潁文廟大成殿
  文廟,位于臨潁縣城東南隅,縣第二高中院內,F存的大成殿高9.6米,殿基高2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九脊歇山頂,綠色琉璃瓦覆蓋,黃色琉璃瓦插花,透花滾龍雕脊,色彩艷麗。鴟吻聳立,飛檐高挑,海獸仙人姿態各異,殿頂正中置一大寶瓶,光彩奪目。檐下鐵馬叮當,清脆悅耳。五踩雙昂抖拱,彩繪藻頂,雕梁畫棟。楹欄間雕繪山水花鳥,奇禽靈獸及二十四孝圖,氣氛祥和。殿前月臺東西 22 米,南北 15 米,周圍青石欄桿。踏垛中間青石雕二龍戲珠階袱,長 3 米,寬 1 米。月臺前兩株檜柏,甬道兩旁豐碑林立,富麗堂皇,莊嚴肅穆。文廟始建于隋朝。乾隆《臨潁縣志》載:“康熙五十四年,風折廟柏,掘一古磚,得大業年字。蓋城自大業年由固城遷此,廟與俱立也!庇纱丝梢钥闯,城址從固廂城頂遷來時,就建成了文廟。宋大觀元年(1107……[詳細]
北舞渡山陜會館彩牌樓
  北舞渡山陜會館彩牌樓在舞陽縣城北25公里北舞渡鎮。鎮臨汝水,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北轉鄭汴。江南商貨由此吞吐中轉。有“裝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鎮內山陜會館為-巨商籌金創建。彩牌樓居會館拜殿前,清道光五年(1825年)山陜糧商同建,為三間六柱五樓。建筑精巧玲瓏,雄偉壯觀。清朝初期,北舞渡鎮的商貿活動盛極一時,山西、陜西等地的商人云集此地,為了迎來送往、商賈聯誼,兩地商人合資興建了山陜會館。中國歷史上的會館,興起于明朝,鼎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國。蘊涵著鄉音、鄉情的會館,以其人文氣韻的獨特,已成為中外游客眼中的新景觀。據現存碑刻記載,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北舞渡鎮山陜會館有春秋樓、大花戲樓、大殿、鐵旗桿、鐘鼓樓等建筑?上В@些建筑大都被毀,我們現在只能從碑刻史書中領略它們的風采……[詳細]
龍塔古篆
  龍塔古篆:在郾城區第一實驗中學院內的蒼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龍石柱支撐,且有古樸篆書刻于其上的柱狀文物,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龍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剎彼岸寺內,且為記載彼岸寺興衰始末及佛家傳經之事,故史稱“彼岸寺經幢”。又因其幢基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擁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經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種,創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眾,而于佛前建之”?梢枣偰屝、護佑太平。郾城龍塔古篆既彼岸寺經幢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通體高12.18米,由底盤,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頂等部分構造而成。2006年被確定為“國家級保護文物”。底盤為直徑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內刻海浪蛟龍,海巖浮雕有亭臺樓閣,禪堂佛殿,高山流水,蒼松翠……[詳細]
彼岸寺經幢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郾城實驗中學內。相傳彼岸寺在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間。寺碑“龍塔古篆”系彼岸寺經幢的俗稱。經幢造型優美,高12.18米,幢基為石刻八角形海池,內刻波濤海獸、人物風貌、高山流水、亭臺樓閣等。經幢構圖古樸,氣韻生動,底層為六角須彌座,各角透雕二龍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龕、天王龕。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區西大街路北,是舊時城內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時,已無文字記載。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國聞名的佛教圣地了。在歷代戰亂中雖數遇兵燹,但仍不斷有高僧及地方紳士修復和擴建。相傳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東京尉氏縣契宗大師游郾城,見彼岸寺寺院破敗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間,尚占地200余畝,有房近千間。郾城彼岸寺歷經千年香火鼎盛,名揚四海,為……[詳細]
趙伊坪、趙曉舟故居
  趙伊坪、趙曉舟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關鎮東街路北。趙伊坪和趙曉舟為親兄弟,趙伊坪為兄長。趙伊坪(1910.7~1939.3),原名趙廉越,出生于郾城縣城內一教師家庭。1925年,經彭雪楓介紹于北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河南、陜西、山東等地從事農民運動、-和兵運工作,為發展抗日統一戰線,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任魯西北特委-部長、第六專員公署政訓處秘書長、魯西區黨委委員等職。1939年3月5日,在茌平縣城琉璃寺被日軍殺害,時年29歲。1927年春,趙伊坪在其故居組織文化促進會。為避開敵人的追捕,他躲藏在僅容一人的樓梯下,以葦席遮擋,在煤油燈下刻寫黨的文件、傳單。趙曉舟(1916~2007),城關鎮東大街人,中國共產黨。歷任……[詳細]
臨潁譙樓
  臨潁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譙樓,又名鐘鼓樓,始建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景泰二年重修,位于老城縣衙前,占地140平方米,為磚筑樓臺式建筑。臺高6米,平臺東西長14.7米,南北寬9.5米;飛中拱門洞寬3.5米,高4米,深9.5米;架層樓高五丈,鑄鐘兩千斤,增置鼓大十圍,民興寢之便焉。它是周邊縣市僅存的一座反映古文化的標志性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1973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青磚平臺,拱門南面上方青石匾橫額上寫的“譙樓”二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拱門南面上方有“潁川古郡”陰刻石額一方。譙樓為青石階、青石欄桿,平臺上木質結構宮殿式樓房,雙層飛檐挑角,四角鐵馬風鈴,周圍十根明柱支頂……清朝乾隆年間臨潁知縣劉沆曾有詩曰:“潁川衙署瑞蔥蔥,門前譙樓勢更隆。暮鼓喚回犁雨叟,晨鐘……[詳細]
召陵故城遺址
  召陵崗南北寬約五公里,東西長約六公里,最高處高于附近低洼村莊約二十米,其地理形貌為豫中東平原罕見。眾所周知,雪乃冬天陰雨天天降之物,而召陵雪霽卻是夏夜晴空降雪,故此奇名。相傳東漢年間,一召陵人夏夜黎明之時外出解溲,忽見天上皓月當空卻銀花紛降,地上遠近一片潔白,一場大雪正紛紛揚揚漫撒在召陵大地,且地上已積雪盈天,樹上枝條白花朵朵,銀鞭串串,不時還有幾條家狗在雪中嬉戲追逐,時隱時現。此人驚奇,隨近前用手觸雪,可仔細一看,地上、樹上哪兒有雪的影兒。天明此人奔走相告,左鄰右舍人人稱奇,皆曰遇“仙景”也。據郾城縣志載:宋高宗時,岳飛抗金抵郾曾駐扎召陵。一天夏夜黎明時分,有哨兵突然發現召陵四周白雪茫茫,一片銀裝素裹世界,不覺大驚而吼起來,眾軍士被驚醒,出外四顧也不由驚叫不已。岳飛出來仔細查看一番,后向眾……[詳細]
蘇進故居
  蘇進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蘇進,生于1907年。1925年參加西北軍,曾任排長、連長、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手槍團副團長等職。參加過北伐戰爭。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15軍127團團長、44師師長,紅一軍團隨營學?傟犻L,紅軍大學參謀科科長,特種學校訓練處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蘇進根據黨的指示在新疆迪化組織西路幸存的干部、戰士訓練,親自撰寫戰例,編寫翻譯教材,為培訓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任陜甘寧邊區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八路軍120師359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蘇進任東北民主聯軍鐵道司令部司令員、鐵路護路軍司令員,受命組建并率領這支部隊轉戰于五千公里的鐵路線上,完成了護路、剿匪、搶修、架橋等艱巨任務,保……[詳細]
14、陳星聚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星聚墓
  陳星聚紀念館是在陳星聚墓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位于漯河市臨潁縣臺陳鎮,史料記載,陳星聚墓園建成于1889年,由于當時清政府念他“勞瘁不辭”,與臺北建設相始終,特追封他為三品通議大夫,賜予他“御賜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園修建時間長達4年,占地約1650平方米,南北長55米、東西寬30米。1889年墓園落成時,墓前有華表、碑碣,墓道兩側為石刻造像,石人、石獅、石馬、石羊、石猴等姿態各異。園內古柏森森,莊嚴肅穆。1958年和1965年,陳星聚墓兩次遭到破壞,目前僅存一塊完整的墓碑和一塊斷裂的神道碑。2007年9月17日,新華社一篇題為《臺北首任知府陳星聚的墓園亟待修繕保護》的文章引起了省委書記徐光春的注意和重視,他當即對這篇文章作了批示:應設法加強保護、修繕,用于愛國主義教育。漯河市本著堅持“![詳細]
郝家臺遺址
  郝家臺遺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東沙北街道石槽趙社區東北的臺地上,京廣鐵路從遺址的西南部穿過,將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遺址高出周圍地面2-3米,文化層厚約3-5米,面積5萬多平方米。郝家臺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2米,東西寬148米,面積近3.2萬多平方米。建于郝家臺龍山文化二期,距今4600年左右,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河南龍山文化中時代最早的重要城址。1986年-1987年先后發掘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遺址內西南部發現有城堡遺跡,大面積成排房基,并有木板地面遺痕。另有窖穴、墓葬、灰坑、陶窯等遺跡以及城墻基和外圍防御溝。出土有陶、石、骨、蚌器數千件。郝家臺古城址反映了4000-5000年前,嵩山以東黃淮流域的歷史文化的發展面貌,為全國為數極少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古城之一。古城的出現……[詳細]
受禪碑及公卿將軍上尊號碑
  《受禪碑》。三國·魏隸書 黃初元年(220)立?v270厘米,橫14 0厘米,22行,行49字。東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遜位于魏王曹丕,丕隨即登基稱帝并改元大魏黃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紀其受漢“禪讓”之事!妒芏U表》與著名的《上尊號碑》并立于許昌南曹魏故城漢獻帝廟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廟久廢!妒芏U表》與《上尊號碑》同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書法亦久為世重,故自唐宋以來,迭經著錄。其結構方嚴整肅,用筆剛健斬截,意氣雄偉排宕,骨氣洞達、探穆淵雅的大家風范!豆鋵④娚献鹛栕唷繁挥谂R潁縣城西北15公里繁城鎮漢獻帝廟址上,碑文內容為三國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刻立。高3.32米,寬1.02米,厚0.32米,有穿,額題纂書陽文“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文隸書,32行(……[詳細]
17、許慎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
  許慎墓位于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墓冢高5米,底徑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緒年間碑刻二通,墓后蒼柏林立。當地文物部門征地12畝,建許慎陵園。光緒二十五年,東阿周世專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東北隅購地三畝,建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上懸“五經無雙”匾額,現為郾城縣許慎紀念館。1986年許慎墓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郾城區許慎紀念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海河路西段。郵編:462300管轄隸屬該館于1984年9月開始籌建,1985年4月正式成立。隸屬郾城縣文化局。館舍介紹郾城縣許慎紀念館館址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修建的南閣祠(許慎祠),辛亥革命后改為學校,大部分建筑被改建教室,唯大門內的過廳(5間)被保留下來。1984年,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把基本保留原貌的過廳交給文化部門……[詳細]
18、舞陽故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舞陽故城
  舞陽故城位于舞陽縣西城森林公園內,分內、外兩重,現僅存南土城和西土城,西土城上面寬約18米,城基36米,城高約5米,在城墻上可見到10-13厘米的夯土層。外城為戰國~漢的故城,城周長6.5公里。內城始于何時不可考,周長4.5公里。外城墻曾發現漢墓、漢印、魏布幣等。城西北隅有樊侯城遺址,傳為樊噲故居。城內西北隅的樊侯祠建于明代。南城墻東段打破商代遺址,東南文峰崗發現龍山遺址。東北門發現五邊形下水道,細把豆等遺物,街頭巷尾畫象磚、石到處可見。城東南隅有狩獵畫象磚和張樓漢墓之車馬出行畫象磚,張樓漢墓中還出土銅壺、劍、駑機、五銖錢、翡飾、井、灶、鏡等文物。故城還發現唐代菱花銅鏡、宋代扒村瓷碗等。據《史記-蘇秦傳》蘇秦說魏襄王曰:“王之城南有舞陽、邵陵……”說明戰國時期已有舞陽城的出現,漢初大將軍樊噲……[詳細]
桃花島莊園
  桃花島莊園位于臨潁縣固廂鄉北1公里107國道東側,許昌以南15公里,屬臨潁縣固廂鄉,隸屬固廂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管理,公司目前正全利打造田園生態類游玩景區?傉嫉孛娣e6000畝地,采摘占地120畝,-占地2000畝,花圃苗木占地3000畝,特色種植800畝。未來再流轉5000畝?諝馇逍、環境幽雅,花香鳥語,使人心曠神怡,是都市人放松心情、體驗淳厚鄉情的理想之所。交通極為便利,是集住宿、餐飲、娛樂、會議、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高檔度假村。1、餐飲溫泉酒店:定位休閑,特色,品味為主題,以臨潁城鎮及周邊城市的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主力消費群體,以家庭商務聚餐、周末度假的定位吸引消費者,通過多元化具有競爭力的優勢舒適優雅的就餐環境以及高品質管理及服務回饋顧客,酒店內設豪華包間,多功能宴會廳,時尚客房,大小會議室兩……[詳細]
20、湖南郭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郭遺址
  湖南郭遺址遺址位于侯集鄉湖南郭村南一個小型臺地上,南面尚有一崗,名大崗。大崗之東、南兩面均臨故河道,東北面故河道現名洄河,又名裴王運糧河,遺址北部壓于村下,經調查,遺址呈橢圓形,總面積十五萬平方米。遺址自西向東至洄河濱,地勢漸低,地面上可以看到許多直徑三到五米左右的灰坑,坑中灰土摻雜著獸骨、陶片、紅燒土等。六十年代末,遺址中部被村民挖為土坑,燒土塊等文物標本。使遺址破壞嚴重,文化層大量暴露,出土文物以陶器為主,主要有紅陶、彩陶、黑陶等,制法多盤筑法和捏制,黑陶為輪制,泥質紅陶多素面。彩陶分紅、白、黑三色,圖案有網紋、白底醬色天象紋,紋飾與舞陽阿崗寺、鄭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相同。陶鼎多夾沙紅陶,體較大,多為圜底。無耳,有領,卷沿,鴨嘴足狀。一九五七年郭海堂發現穿孔玉鏟兩件,一件未捐獻給國家。另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免费看国产大片AV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色花堂精品国产首页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 | 在线的Av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