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梧州市旅游

梧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騎樓城-龍母廟景區
  騎樓城梧州素為廣西水上門戶,上個世紀20年代后,原來的坊式房已不能滿足日益繁榮的商業發展的需要,騎樓逐漸取而代之。梧州地處嶺南,北回歸線經過其間,舊時為了結合南方潮濕多雨及多洪易澇的氣候特點,梧州建筑多采用騎樓形式,臨街樓層可作商鋪,樓上可住人。騎樓多為三四層,臨街店鋪二樓以上部分凸出來,二樓罩著的空間成為人行道,遠遠看去,像“騎”在人行道上一樣,故名“騎樓”。騎樓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時遮陽擋雨,又可擴大樓房面積。騎樓的背后是內街,民宅大門一般開向內街內巷,內街成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廳”,充滿濃郁的人情味。這種有層次的沿街檐廊復合空間,大大適應了市民日常生活的豐富性和空間使用功能的多樣性。在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筑語言:花窗、磚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藝術達到了相當……[詳細]
梧州李濟深故居
  李濟深故居位于龍圩區大坡鎮料神村,1885年李濟深誕生于此。故居為青磚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筑藝術,院后有蒼翠古鐵力木林,風景幽雅。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屈武親筆題寫的“李濟深故居”5個大字。順扶梯登上二樓,四周是李的臥室和會客室,三樓有電報室,大體仍保持著當年的擺設。李濟深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積為3342平方米,建筑面積2010平方米,李濟深曾在這里接待過不少-要員和大批愛國文化人士。故居里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與故居四角上的炮樓相通,是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1996年,李濟深故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列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國家、區、縣三級投入逾200萬元,先后完成了三期維修,故居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故居陳列內容不斷充實。慕名……[詳細]
梧州龍母廟
  梧州龍母廟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一座千年古建筑,是為紀念戰國時期我國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領“龍母”而興建的廟宇。占地面積11萬多平方米,建有牌坊、前殿、龍母寶殿、龍母寢宮、鐘樓、鼓樓、塔樓等,以及中國最高的38米龍母圣像。是粵港澳乃至東南亞的祈福圣地,堪稱中國龍母第一廟。龍母廟位于梧州市桂林路,有主殿、后殿、五龍噴水壁、總府題名碑等。主殿一排三間,中為龍母殿,左為太子殿,右為傅將軍殿。據考證,龍母是古代我國南方“倉吾”族首領,生于農歷五月初八日,民間稱此日為“龍母誕”;逝世于農歷八月十五日,民間稱此日為“升仙日”。由于龍母竭盡全力帶領人民開山治水,為鄉親造福,深得百姓愛戴,因此,“龍母誕”和“升仙日”就成了龍母廟的傳統紀念日。到時,不少信男善女專門從粵港澳地區趕來焚香拜膜。龍母廟依山面水,占地面積5……[詳細]
謁袁崇煥督師廟
  謁袁崇煥督師廟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煥是廣西藤縣人,他為抗擊后金含冤而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慘案。為紀念袁崇煥,國民初年廣東東莞仁士張伯楨在北京建有一座袁督師廟。袁督師廟又叫袁公廟,位于北京龍潭公園內肅穆的松柏叢中,是一座灰磚砌成的清末風格,約100多平方米闊的廟宇。從袁公廟正面,遠遠就能在松柏隙中看見正門-“袁督師廟”的石刻陰字。拾十多級臺階而上,只見正門右旁嵌著漢白玉石“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袁崇煥祠、墓和廟。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5月24日公布”的牌匾。正門兩旁有康有為題寫的楹聯:“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廟死重泰山,當時乃蒙大難,聞鼙鼓思遼東將帥,一夫當關隱若敵國,何處更得先生。”袁督師廟有正中和左右共三個小房子,內有現人用圖文為袁崇煥列舉的事跡:袁崇煥自幼好學,胸懷大志,萬歷三十四年(16……[詳細]
四恩寺
  四恩寺是廣西唯一出家人受戒道場,華南現代第一大寺。坐落在白云山半山腰處,背靠五嶺山脈的白云山,西江象玉帶一樣在前面不遠處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流過。四恩寺的前身是建于1939年春、位于錢鑒的紫竹林寺,因梧州市修建東環路而搬遷到白云山重建,于佛歷2545年(公元2001年)八月初六日奠基,總投資約7000萬元,由中國佛教協會派釋成清大師來梧州指導建寺。規模宏大的大雄寶殿已于2005年落成,東廂房、西廂房、鐘樓、鼓樓、牌坊、山門、天王殿、法堂、素餐館等將陸續建成,于2006年9月27日舉行盛大的佛像開光儀式。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新寺題名“四恩寺”,四恩即報答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這四重恩。四恩寺不但是一座佛教文化博物館,建筑雕刻精美,16.8米高的大雄寶殿氣勢宏偉,而且是一座建筑藝術宮殿。……[詳細]
石廟風景區
  石廟山位于水汶鎮西南部,石廟相對高度950米,占地面積170多畝。石廟四周群山懷抱,連綿起伏,直通云間。一條小溪由左向右環繞著山腳,與黃華河相接,連成一體,就象一條玉帶盤繞著石廟。一條公路盤旋石廟山間而上,直通石廟頂。石廟山上怪石嶙峋,奇峰突起,千姿百態,花草樹木在石縫間生長,枝繁葉茂,每逢早晚,云霧籠罩,就象人間仙景。有民詩贊“石中溪水萬上青,廟前風景千古秀”,可與“桂林山水”相毗美。山上在峭壁間,在石縫中有一些生命力極強的松樹,甚至在一些平滑的巨石頂上也生長著一簇簇兩、三尺高的叢草和一些形態各異的樹木。尤其在盤古老神石尾左邊,有一股清泉從盤古石最末端涌出,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味道清甜,含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有機物質和元素,系天然礦泉水,鄰近的村民稱為“神仙水”,喝了提神醒腦,百病消除。從“……[詳細]
黎潔霜、黎琦新故居
  革命英烈黎潔霜、黎琦新舊居位于龍圩區龍圩鎮林水村內,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樓高2層,是一棟民國時期建筑風格的建筑。革命英烈黎潔霜、黎琦新在此出生并生活長大,直到外出參加革命工作。黎潔霜,原名黎琦清,蒼梧縣林水村(今龍圩區龍圩鎮林水村)人1918年5月出生。黎潔霜讀初中時,在馮培蘭、侯甸等進步教師指導下,閱讀民主進步的刊物,激發愛國熱情,痛恨蔣介石對日妥協、對內--愛國運動的反革命政策。1936年6月,在南寧參加了第一屆廣西學生軍。參加了梧州救國話劇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擔任女主角。用文藝形式向群眾宣傳抗戰。1938年廣州淪陷,梧州局勢緊張。黎潔霜隨哥哥黎超賢、中山大學教師梁晨赴香港,尋求抗日救國之路。在香港,她白天做工,晚上在工人夜校當教師,為工人上課和進行抗日宣……[詳細]
中和窯址
  中和窯址中和窯址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產以外銷瓷器為主的民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址在藤縣藤州鎮中和村(原城關鄉、潭東鎮中和村舊稱老鴉塘),距縣城約10公里的北流河東岸,20多座瓷窯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會附近,北流河沿岸長約2公里,寬約0.5公里的小山丘上,如今,燒瓷器的模具—匣缽,仍然堆積如山,遍地皆是。過去當地用匣缽作建房材料和鋪路的現象,也隨處可見。大量的遺物,無疑是昔日大量生產最好的例證。中和窯的結構,為斜坡式龍窯,依山勢而建,呈長方形。分窯門、火膛、窯床、煙囪四部分。窯的長寬無統一標準,一般長為10—60米,寬為1.5—3米。中和窯的燒制方法,早期采用一缽一器仰燒法,晚期兼用迭燒法。匣缽的使用,避免了器物直接與火焰接觸,防止……[詳細]
梧州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位于梧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內。孫中山為了籌備北伐,曾于1921年至1922年先后3次駐節梧州。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后,梧州善后處處長李濟深倡議集資在北山公園內籌建中山紀念堂。1926年1月29日,舉行奠基典禮。1930年10月,建成。是我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堂占地面積達163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素白色的外墻與四季常綠的古樹相映襯,寓中山精神萬古長青。紀念堂前的廣場中央立有孫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紀念堂門前兩旁有石獅子,花壇等。紀念堂前座是四層塔式圓頂,前門額-“中山紀念堂”,為當時廣東省省長陳濟棠所題;后座為千人會堂。紀念堂前有蓮花池,并有石級直通山腳。會堂的正面為主席臺,臺中央上方塑有古銅色的孫中山頭像……[詳細]
太平天國四王故里
  太平天國四王故里太平天國四王故里位于藤縣西北部的大黎鎮,是中國歷史上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耒王陸順德、侍王李世賢等四王的故里,又是0湄江游擊隊的革0據地,故被劃定為革命老區。四王故里,鐘靈毓秀,美麗神奇。當年太平天國在金田村起義,后揮軍北上,從平南進入大黎,清咸豐元年(1851年)羅大綱所部屯兵大黎一個月,招兵買馬,養精蓄銳,然后直取永安州。李秀成、陳玉成和李世賢等參加了太平軍。他們對天國革命忠心耿耿,為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抗擊外國的侵略,馳騁沙場,浴血奮戰。四王驍勇善戰,成為天國后期的支柱。天國革命期間,藤縣還涌現出扶王陳德才、潮王黃子隆、佑王李遠繼、揚王李明成、廣王李愷順、然王陳時永、宗王李尚揚、成王陳聚成、譽王李瑞生等共13個王。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全國……[詳細]
蒙山西炮臺公園
  蒙山縣西炮臺公園位于蒙山縣城西半華里的團冠嶺上,原是太平天國起義軍首領——西王肖朝貴鎮守的西炮臺遺址,于2002年建成,占地71.36畝。公園山頂正中是烈士陵園,北邊依山建起兩堵半圓形的城墻,拱衛著兩尊巨炮,公園東西兩面的碑廊,銘刻著蒙山縣歷代名人和影響深遠的事件。團冠嶺上亭臺幽雅別致,綠草如茵,花木滿坡,登上山頂,蒙山縣城盡收眼底。蒙山西炮臺公園西兩面的碑廊銘刻著本縣歷代名人和影響深遠的事件,銅冠嶺上亭臺幽雅別致,綠草如茵,花木滿坡。太平天國文化公園有當年洪秀全發布詔書詔令的見證物玉蘭古樹,有處決州官的眢井坑,有太平天國各王及將領商議軍機大事的武廟,有古永安州的城墻,有近年建立的碑廊、洪秀全銅像及太平國天國文物陳列館等景觀。正在改造拓展的太平天國文化公園的工程(包括西城墻、北城墻修復、太天……[詳細]
珠山烈士墓園
  在廣西梧州市河濱公園內的白鶴山上,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它們記錄了梧州人民反帝斗爭的精神,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先烈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的歷史。1999年1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1925年10月,廣西第一個中-支部——梧州支部成立。從此,具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精神的梧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員領導下,為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不屈不撓斗爭。1927年9月,中共廣西地委書記廖夢樵和地委組織部長黃士韜等19位同志不幸被捕,受盡酷刑。但他們始終沒有泄露黨的機密,在被敵人押赴刑場時沿途高唱《國際歌》,高呼“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慷慨就義。1926年10月中旬,設在梧州的中共廣西臨時省委交通機關被敵人破壞……[詳細]
梧州白鶴觀
  白鶴觀位于梧州城西鴛鴦江畔白鶴崗之南麓。始建于唐代開元年間(713—714),是道教供神、誦經、修道的場所,是廣西保存較好的道教觀宇。據干隆年間的廣西通史記載,咸通中(860—874),翰林承旨學士鄭畋被貶謫為蒼梧太守時增修觀宇,康熙年間重修,光緒九年(1883)重修,2001年再重修。現白鶴觀占地面3000平方米,建筑保存基本完成。白鶴觀由牌坊、門樓、廊房、廂房、廣場、主殿等組成,主體建筑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清水墻,板筒瓦面,莊嚴肅穆,極具南方建筑風格特色。觀內設有“三清寶殿”、“白鶴殿”、“三界殿”、“三清寶殿”供奉的是道教三位最高之神——三清尊神;“白鶴殿”供奉的是白鶴真君,“三界殿”供奉的是三界圣爺。白鶴觀內珍藏有明朝大石龜,它打造于明成化六年(1470),石龜長3.3米,寬1.8米,……[詳細]
子村惠封廟
  子村惠封廟子村惠封廟(惠封學堂)始建于明代初期,清雍正年間重修,是朱元璋稱帝時特封所建之廟,故名曰“惠封廟”。惠封廟位于下小河畔,山水相連,氣勢磅砣,風景秀麗。清代地理大師雷友蘭四處尋找回龍顧祖穴地,于1696年春來到惠封廟,曾留下千古絕唱的贊賞詩篇:四耳嶺頂起0,二十四山龍隨龍。金龍隨彎順水下,回龍顧祖是惠封。前屹文筆架巒峰,后有猛虎山相從。九曲潺流相環抱,左右旗鼓更威風。獅象魚蝦把水口,英雄將相靠此功。惠封廟兩側有教室,既是廟宇又是學堂。李濟深六歲時師從其舅父-初在惠封學堂讀書,因此,惠封廟(又稱惠封學堂)是李濟深的啟蒙學堂。1907年,李濟深回料神老家省親經過子村,特地重訪了惠封廟和惠封學堂,并以“名圣惠封”為冠題詩一首,云:名傳四海天下揚,圣地神靈培精英。惠國惠民賜天福,封官封爵出將……[詳細]
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
  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位于梧州市建設路興仁巷4號。1925年,根據梧州靠近當時全國革命的中心廣州,產業工人相對集中,革命蓬勃發展等有利條件,當時領導廣東、廣西、閩南及南洋地區革命的中共廣東區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組織,然后向廣西各地發展的決定,接連派出多批中-員到梧州開展建黨工作。1925年10月,中共廣西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梧州支部成立。1925年秋,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周恩來親臨梧州指導建黨工作。當時,公開身份是《梧州民國日報》總的中共梧州支部書記龍啟炎考慮到秘密工作的需要,將周恩來安排住在靠近客運碼頭、出入方便、鬧中取靜的大同酒店。周恩來聽取了龍啟炎等匯報梧州建黨工作的情況后,充分肯定了梧州黨、團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成績。認為要鞏固發展新建立的黨組織,……[詳細]
梧州英國領事署舊址
  英國領事署舊址位于梧州市白鶴山上河濱公園內,是梧州市區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1897年,梧州府被辟為通商口岸,英國僅以“二十四千銅錢的地價”買下白鶴山三個山頭,在山上建立領事署。1925年夏,廣州沙基慘案發生,梧州學生在英國領事署前舉行聲勢浩大的-活動,所有在英領署工作的華人全都辭職,英國駐梧領事-坐軍艦退回香港,再沒有回來。領事署沒有人管理,一天天的荒蕪起來。1928年底,廣西省府主席黃紹竑在廣州同英國駐廣州總領事畢約翰達成協議,英國索回房屋建筑費2.5萬港元,將領事署交回廣西。1932年,領事署旁豎有“還我河山”石碑,敘述梧州人民反帝斗爭驅逐英領事人員和購回領事署建筑、建立河濱公園的經過。領事署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詳細]
岑溪關帝廟
  關帝廟坐落在岑溪市南渡鎮黃華河畔,與著名古祠鄧公廟毗鄰。廟宇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為硬山頂磚木結構,設前殿、后殿、左右廂房及天井等。前殿為黃色琉璃瓦面,脊頂裝飾雙龍戲珠,堂煌壯觀。內外墻壁現存彩繪壁畫十余幅,色彩鮮艷,線條流暢,畫工十分精致。廟門額嵌一方石刻橫匾,碗口粗的“關帝廟”三個大凸字,遒勁醒目,大門側傾用磨光條石鐫刻一幅寓意深長的楹聯:“先武穆而功深漢水,后文宣而圣道配尼山。”廟前地坪雄踞一對精工雕刻的花崗巖石獅,是道光年間廣東信士捐資建造的。后殿為拜祭關帝的處所,殿中關公雕像,高約2米,赤面黑須,儀態威嚴勇武,左右待從為關平、周倉立塑。 左廂仍保存道光年間重修碑記。關帝廟自建廟以來香火鼎盛,香煙長年繚繞不絕,朝拜香客甚眾。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關帝誕期,朝拜許愿游人、香客多達……[詳細]
大竹龍母廟
  大竹龍母廟位于岑溪市糯垌鎮大竹村。距梧州市區60公里、距岑溪市區20公里。龍母是梧州藤縣人,因藤縣縣志也有龍母出生在藤縣二十一都筋竹村的記載,因歷代行政區域劃幾經變動,二十一都的筋竹村后來與大化村合并為一村改稱大竹村。因此,另有一說認為龍母出生在岑溪市糯垌鎮大竹村。大竹龍母廟是以龍母文化為基礎,以弘揚龍母文化為主旨,以“龍母源”為主題,突出“母儀龍德”的文化精髓,結合岑溪市的民俗文化,開展以宗教朝拜、文化溯源為主的宗教及民俗文化主題公園,它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龍母始祖廟,創建于秦朝,同治六年重修,文革期間被毀,現已在遺址上重建;二是龍母早期生活的重要遺跡豢龍潭、撕麻石、父老河等景點該文化苑著重反映龍母文化發源地的歷史和背景,與廣東德慶悅城龍母著重反映龍母后期生活之地和墓葬之地有一定的差異性和……[詳細]
袁崇煥故里
  袁崇煥故里位于廣西藤縣天平鎮新馬村,距縣城42公里、梧州市區100公里,經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可到達。是抗擊后金入關保衛京師的民族英雄明末兵部尚書、督師袁崇煥的故里。小貼士:袁崇煥(1584-1630),藤縣四十三都蓮塘村(今藤縣天平鎮新馬村)人,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天啟二年(1622年)進京朝覲,被破格擢兵部職方主事。后升兵備副使,再晉右參政。他統率遼軍對金兵作戰,先后獲寧遠、寧錦、京師三次大捷,擊退了當時稱王并向南擴張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立下了卓著的功勛。崇禎元年(1628年)任督師等職,二年十一月,金軍入侵京都,袁崇煥回京抗敵。崇禎聽信誣其0敵軍來京讒言,不許袁入城。袁崇煥領軍與金兵作戰取得京師大捷。但仍為閹黨陷害,于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被昏君施磔刑于市,含冤而……[詳細]
鰲山寶塔
  鰲山寶塔,蒙山人舊稱“文筆”,位于蒙山縣城東南角,因寶塔建于山頂,山似世鰲,故名。主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嘉慶年間續建,“文革”期間被當作“四舊”拆除。現存的寶塔為一九八五年重建。塔六角五層,紅磚鋼筋水泥結構,每層各有塔檐,塔頂用琉璃瓦蓋成,頂尖為蓮花托葫蘆形陶制品。塔門兩邊有一對聯,為蒙山縣籍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九八七年二月回鄉所作,聯曰:“文光映日,到最高處開擴心胸,看鄉邦又翻新頁;筆勢凌云,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來者更勝前賢”。各層窗額,從下而上,仍按舊寶塔題字,分別為:“鰲峰獨秀”、“梯云得路”、“元氣中含”、“光射斗牛”、“直上贍宮”。各層檐蓋,均裝飾有絢麗多彩的圖案。寶塔腳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內經聲回蕩,香火不斷。每當夕陽西下,霞……[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婷婷丁香五月天欧美中文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亚洲愉拍国产自91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