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定西市旅游

定西市文物古跡介紹

21、洮惠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洮惠渠
  洮惠渠位于定西市臨洮縣,始建于1933年。干渠途經玉井鎮、洮陽鎮等8個鄉鎮,35個村,309個社,全長81.2千米,沿途建有各類建筑566座;支渠共177條,長180千米,襯砌35千米,支渠以下建有各類建筑1915座。沿渠建有機電提灌站77處85臺套,有效灌溉面積達8.85萬畝,保灌面積8.18萬畝,實灌面積達8.3萬畝。該渠是臨洮縣境內所建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現仍在使用并發揮著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渠中心線為基準向東、西兩側各延伸20米,南至玉井鎮中營村渠起點處以南20米,北至中鋪鎮下石家村下石家小學橋以北20米。……[詳細]
臨洮城隍廟大殿及寢宮
  臨洮城隍廟大殿及寢宮位于定西市臨洮縣文化館中院,清光緒年間重修。建筑整體坐北朝南,沿中軸線排列。大殿建筑面積236.3平方米,為懸山卷棚勾連搭結構,面闊3間,通長13.9米,進深3間,通寬9.2米,通高9.5米。寢宮在大殿北,建筑面積45.58平方米,為硬山加挑檐屋頂,面闊3間,通長10.6米,進深2間,通寬4.3米,前出廊、山面設廊心墻。該組建筑大殿斗拱、寢宮挑檐廊造型獨特,對研究甘肅中部地區古代建筑有一定價值。1972年被臨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分別以前殿和后殿臺明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米。……[詳細]
首陽山辨碑
  首陽山辨碑位于渭源縣蓮峰鎮孟家莊村東500米。青灰巖石質,圓首方趺,碑通高2.45、寬1.17、厚0.19米。萬歷四十七(1619)年立。碑陽額刻云紋,額篆“首陽山辨”,首楷題“首陽山辨”,碑文豎行28行,每行40字。碑文內容辯證天下五處首陽,唯有隴西首陽為真,是伯夷叔齊埋骨之地。尾題“萬歷四十七年歲次己未春日”。楊恩撰文,湯懿書。碑陰額篆“改真實處陽山清圣祠碑記”,首題“改建首陽山夷齊祠記”,碑文楷書豎行33行,每行68字。記載改建清圣祠的經過及改建后的規模。尾題“崇禎二年己巳冬季望日孤竹曹司牧記,付邦秀刊刻。”石碑保存完好,是省內留存的大型石碑刻,對研究古地理和明代書法藝術有重要價值。門票門票25人民幣景點位置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蓮峰鎮……[詳細]
紅旗丹霞地貌
  臨洮縣紅旗丹霞地貌,在紅旗鄉境內,洮河西岸,在懸崖上可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巖層,細密均勻的砂巖。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墻、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詳細]
渭源堡址
  渭源堡址位于定西市渭源縣清源鎮北關村,據文獻記載,此堡為宋熙寧五年(1072)所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550米,南北寬75米。面積4.8萬平方米。北墻多有坍塌,其余三面墻體保存較好,殘高8米,寬3米,門向南開,門殘高4.2米,寬3.4米。堡內西部筑有一道南北向隔墻,將堡內分隔成東西2院,東院內筑有墩臺,西院內有房屋臺基。對研究宋代邊疆防御史、防御建筑技術以及宋代西北史有重要價值。1982年被渭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堡墻外側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米。……[詳細]
汪氏家族墓地
  汪氏家族墓地位于甘肅省漳縣城南2.5公里的徐家坪,是元代隴右王汪世顯及其后裔的墓地。從公元1243年至1616年間,有汪世顯及其后裔14代200余人葬此地。該墓面積約3萬平方米。墓葬為帶豎井墓道的磚構單室墓,墓室平面方或長方形,墓壁嵌有模印人物、花卉、鳥獸紋磚。隨葬品豐富,以哥窯燒制的青花大碗、雕漆供桌、御賜金牌、彩陶侍俑等最為珍貴。汪氏家族墓地是甘肅省一處保存完整、延續時間最長的元、明時期家族墓地。墓葬和出土隨葬品為研究元、明時期喪葬制度及其演變提供了完整資料,是研究當時政治、軍事、社會習俗的重要文字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呂家坪遺址
  呂家坪遺址 位于隴西縣首陽鎮。分屬上、下呂家坪村。是兩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遺址。上呂家坪村西500米渭河南岸臺地上。面積約1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灰陶片,器表以素面為主,彩陶紋飾有黑彩條紋、旋渦紋、網紋紋,器形有尖底瓶、盆、缽、罐等。下呂家坪村西北300米 。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3米,斷面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質和夾砂紅陶片,彩陶紋飾有黑彩條紋、旋渦紋、網格紋,器形有旋渦紋尖底瓶、雙耳罐、盆、深腹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頭天門牌坊
  頭天門牌坊位于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北關一心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光緒九年(1883)重修,建筑面積45平方米,坐西朝東,四柱三門,面闊9米,進深5米,主體建筑高7米,為木構單檐懸山頂門樓。梁枋上方懸掛楷書“北天第一門”匾額。頭天門牌坊結構勻稱和諧,地方特色濃郁,木雕、磚雕雕刻精細,是見證鞏昌府歷史演變的實證之一,對研究清末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牌坊基座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米。……[詳細]
通渭中學木樓
  通渭中學木樓位于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城關村中學,始建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為通渭籍教育家閻文丞在創建通渭中學時修建。建筑面積536.64平方米,坐東朝西,為單檐前出廊卷棚硬山頂式建筑,共2層,面闊7間,通長25.8米,進深2間,通寬10.4米,通高8.6米。該建筑是通渭縣唯一的民國時期木結構建筑,也是通渭教育發展史的歷史見證。20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木樓基座四周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米。……[詳細]
高家門城遺址
  高家門城遺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太平村高家門社東200米的臺地上,東接喜家峴后溝,南臨喜家峴小學,西臨關川河,北面是馬溝山。城址呈長方形,長約210米,寬約70米,分布面積約1.47萬平方米。城墻基寬8米,高8-10米,系黃土夯筑,夯土層厚16-18厘米。四角有角墩,城門朝西南開,外有甕城,甕城周長160米,城門寬12米。城內、城外地表暴露有瓷片、磚瓦等遺物,其中有宋代青瓷殘片。根據城內采集的宋代青瓷片等遺物分析,可以確認該城為北宋時期所筑。有較高文物價值。198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雞川寨遺址
  雞川寨遺址位于定西市通渭縣雞川鎮許家堡村李家坪社南100米,北臨李家坪,南為牛家店,東臨陳家河,西靠陡灣山,依山而建。遺址呈不規則五邊形,周長約1660米,東西寬約620米,南北最長約380米,最窄約150米,占地面積14.27萬平方米。寨墻夯筑基寬6.5-7米,頂寬約4米,殘高約6米,北邊甕城殘存呈圓形,直徑27米。寨南北各筑有馬面3個,西北約200米處有烽火臺1座,寨與烽火臺之間有寬15米,深5米壕溝3道。該寨為通渭縣境內現存最早的堡寨建筑。198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渭源王家咀遺址
  王家咀遺址位于渭源縣路園鎮王家嘴村西100米。內涵分屬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3--0.7米,斷面暴露有灰坑及多處白灰居住面。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泥質橙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繩紋,彩陶紋器表素面或飾有-豎條紋、帶紋、同心圓紋、弧線紋,可辨器形有彩陶盆、尖底瓶、缽等;另有齊家文化泥質紅紅和夾砂紅、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鬲、大口單耳罐、單耳杯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齊家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普陀寺大殿
  普陀寺大殿位于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五一村,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咸豐七年(1858)修葺,建筑面積71.89平方米,坐西朝東,面闊三間10.73米,進深二間6.7米,單檐歇山頂前出卷棚廊。該殿脊檁有明確的修建時間、紀年,前廊梁架有記載維修的題記,為研究該殿維修史提供了難得的資料,其歇山抱廈結構地方特色明顯。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大殿臺明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米。……[詳細]
格致坪遺址
  格致坪遺址位于臨洮縣三甲鄉格致坪村北50米。內涵分屬馬家窯、齊家和寺洼三種文化。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米。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泥質橙黃陶片,彩陶紋有施黑彩帶紋、網格紋、同心圓紋,器形有盆、罐等;齊家文化泥質和夾砂紅陶片,飾繩紋、籃紋,器形有單、雙大耳高領罐、鬲、盆等;寺洼文化夾砂紅褐陶和灰陶片,飾繩紋,器形有馬鞍口形罐、雙耳袋足鬲等。并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石彈丸等。遺址保存較好,內涵豐富,對研究前述三種文化的承襲關系有重要價值。……[詳細]
鞏昌府文廟大成殿
  鞏昌府文廟大成殿位于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南大街西側166號(鞏昌中學院內),清光緒五年(1879)重建,建筑面積345.45平方米。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通長21米,進深三間,通寬14.25米,通高12米,前后出廊。對于研究金元明清鞏昌府的政治經濟文化、風土人情、建筑藝術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大殿臺明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0米。……[詳細]
臨洮文廟大成殿
  臨洮文廟大成殿位于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東大街臨洮農校院內,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坐北朝南,建在長、寬各15.3米的方形臺基上,占地面積234.09平方米,建筑面積164.4平方米,歇山頂,面闊三間13.7米,進深二間9.85米,前出廊。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20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大殿臺明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米。……[詳細]
寺坪遺址
  寺坪遺址位于渭源縣路園鎮雙輪磨村南300米。內涵分屬馬家窯和齊家兩種文化。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3--2米,斷面暴露有灰層。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泥質和夾砂紅陶片,彩陶紋器表素面或飾有黑彩勾葉圓點紋、黑色豎條紋、帶紋、旋渦紋,可辨器形有彩陶雙耳罐、缽、盆、尖底瓶等;另有齊家文化泥質紅陶和夾砂紅、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深腹罐、單、雙耳大口罐、鬲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的關系有重要價值。……[詳細]
晉家坪遺址
  晉家坪遺址位于漳縣新寺鎮晉家坪村北600米。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和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窯等。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遺存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彩陶紋飾有黑彩寬帶紋、曲線紋、同心圓紋、弧線三角紋,器形有瓶、缽、盆等;齊家文化泥質紅陶和夾砂紅、灰陶片,飾籃紋、繩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鬲、豆、折肩罐、雙耳大口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徐家坪-岳家坪遺址
  徐家坪-岳家坪遺址位于漳縣城關鎮徐家坪村西北200米 。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和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不詳,斷面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遺存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彩陶紋飾有黑彩平行帶紋、弧線三角紋、圓點紋,器形有罐、鼓腹罐、缽、尖底瓶、壺等;齊家文化夾砂紅、灰陶和泥質紅陶片,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器形有折肩高領罐、雙大耳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水家窯遺址
  水家窯遺址位于渭源縣上灣鎮水家窯村南50米。內涵分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與齊家文化。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3米。采集有: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泥質橙黃陶片,彩陶紋器表素面或飾有黑彩或黑、紅彩的網格紋、鋸齒紋、四大圓圈紋,可辨器形有雙耳罐、盆、缽等;齊家文化夾砂和泥質紅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鬲、豆、高領罐、單大耳罐等。另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半山類型的特征和齊家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男人的天堂亚洲日韩欧美激情 | 亚洲午夜AV电影免费在线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亚洲一级中文理论片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