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 > 榆次區旅游

榆次區文物古跡介紹

1、明樂莊園 AAA
明樂莊園
  明樂莊園位于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村東,莊園有8000平米珍禽動物園、養魚館和露天養魚池。莊園是山西馬術代表隊的訓練基地。馬場現有“汗血寶馬”、德國溫血馬、英國純血馬、荷蘭皇家御馬等各種名貴馬匹。都市的莊園、古老的馬文化、時尚休閑美味的農家飯、茶座、自由的采摘、悠哉的垂釣、至尊會員會所、百鳥園的觀賞、高爾夫的練習讓您與自然零距離,盡享浪漫與快樂,實現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榆次愛馬、愛鳥人士家喻戶曉的地標性場所景點位置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詳細]
福云寺
  榆次河底村北里許處有一土梁名曰大寨頂,為罕山南延之脈。土梁長逾千米,寬約百米,中現兩束,狀如葫蘆,吊于東西走勢形如巨秧之罕山,堪稱“金線吊葫蘆”。“金線吊葫蘆”本是吉祥地,其東、南、西三方,又被東之李窯溝河與西之直河溝水交匯環抱,成“碧水灣懷,玉帶纏腰”與“兩河夾一梁,必出富豪家”之吉祥富貴地理風水格局,可謂吉上加吉。自古名山多建寺,吉地亦如此,故人稱大寨頂之“金線吊葫蘆”地舊時亦曾建佛寺矣!然歲月滄桑,時空更疊,寺毀碑失,其史已不可考.三建福云寺  吉地生發自旺。公元二OO二年秋,善士趙新福、白保云虔心佛教文化,出資四十萬元,在大寨頂的古寺原址復建大雄寶殿三間,內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像。建辦公用房十二間,大殿須彌座臺階與山門臺階共三十六級及寺墻,復寺舊制,次年農歷三月初八古廟會之日,工……[詳細]
永康東岳廟
  永康東岳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張慶鄉永康村據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東岳廟始建于元中統三年(1262),由村民胡福等建,清光緒元年(1875)曾重修。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與倒座戲臺連構)、正殿,山門兩側為東西耳房、東西掖門、鐘鼓樓,院內兩側為東西廂房,廂房南北兩側各有碑廊一座,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及東西耳殿。山門與倒座戲臺屋面呈勾連搭,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后出單檐卷棚歇山抱廈形成戲臺。戲臺兩側設磚砌八字影壁各一,壁心為方磚砌筑,其上篆書文字。戲臺建于高臺基之上,基下中部設券門,前臺及兩側三面開敞,面寬一間,進深五椽,檐下斗栱五踩雙下昂,斗栱上承四架梁,梁上置駝峰、瓜柱隔承;斗栱、梁架構件均施彩畫。正殿建……[詳細]
蒲池壽圣寺
  蒲池壽圣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晉中市榆次區莊子鄉蒲池村蒲池壽圣寺始建年代無考,據寺內碑載,明正德、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山門東側為鐘樓,院內東、西兩側為配殿,共有建筑5座。現存建筑均為明代遺構。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平面近似方形。明間兩縫梁架為五架梁對前雙步梁用四柱。前后檐斗栱七踩三昂,前檐明間補間斗栱出45°斜栱。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廊式,平面近似方形。兩山墻檐柱側腳明顯。梁架明間兩縫為五架梁對前后單步梁用四柱;兩山梁架為三架梁對前后雙步梁用四柱。前檐斗栱五踩重昂計心造;明間補間斗栱出斜栱,平面呈“米”字形。正殿及山門內梁枋均施彩畫,約72平方米,保存較好。寺內現存明正德、清乾……[詳細]
宣乘寺正殿
  宣乘寺正殿(第五批省保)時代:宋至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西見子村據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宣乘寺正殿始建于唐咸亨二年(671),宋熙寧七年(1074)重修,金大定二年(1162)賜今額,現存建筑為宋代。正殿建于高臺基之上,平面近似方形。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屋面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柱及金柱為四角抹棱柱,收分、卷剎明顯;檐柱間以闌額相連,闌額上設普拍枋,二者斷面呈“T”字形。梁架跨度較大,四椽栿為復梁式,下層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前乳栿搭在前檐柱頭鋪作和前檐金柱柱頭鋪作上;前乳栿及下層四椽栿與上層四椽栿之間下平槫重心處設駝峰、鋪作隔承;四椽栿及平梁之間上平槫縫重心處設駝峰、鋪作隔承;平梁正中施蜀柱、大叉手、大斗、丁華抹頦栱承脊槫,栱上承替木,蜀柱底部用角背穩固。平梁……[詳細]
資圣教寺
  資圣教寺位于榆次區什貼鎮北要店村北部。據碑記載,宋天禧三年(1019)、元至正十五年(1355)曾予修葺,明永樂年間(1403-1424)擴建。于2002年正殿東西各擴建耳殿一間,并把瓦頂全部換用為黃色琉璃瓦。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其他建筑已毀。正殿主體木構架為明代,房屋平面布局及石柱為元代。建筑面積124平方米,石砌臺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六架椽屋,前后檐高廊,斗拱五鋪作雙下昂,廊柱、檐柱均為石質,檐柱下覆盆式柱礎,前檐當心間置板門、門簪、門釘、鋪首、門砧石、橫披、立頰形制古樸,當為元代遺物,兩次間為直欞窗。殿內正中供奉坐佛3尊,佛前立菩薩像2尊,為明代塑像。寺內存明正德六年所立《重修資圣教寺記碑》1通。2003年晉中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貓兒嶺古墓群
  位于榆次市市區以東的貓兒嶺上。古墓葬密集地分布在南北長2700米,東西寬1500米的范圍內。這一古墓群,如實地記載著榆次地區兩千年來的社會發展史。歷年來,貓兒嶺先后出土春秋、戰國、秦、漢、唐、宋等歷史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其中以戰國時墓葬最多。這一地區的戰國墓葬,形制大多為土坑堅穴墓。基坑都比較深,有深四、五米的,也有深八、九米的。這些葬具、棺槨都已腐朽,出土的隨葬品比較豐富,有陶器、銅器、玉器、石器等。……[詳細]
貓兒嶺墓群
  貓兒嶺墓群疊壓錯綜復雜。1984年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發掘清理,出土文物幾千件,尚有大量古墓待發掘。已出土文物有春秋陶鬲,戰國漢代青銅劍、鐵劍、各式帶鉤,陶制鼎、豆、壺等,有秦代的篆刻銅印。此外有春秋貝幣、戰國刀幣、漢代五銖和唐代墓志銘,墓0土谷種菜籽現仍能發芽生長,彩陶繪制精美,栩栩如生,對研究春秋以來的斷代和榆次的發展史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古墓葬面積之大,出土器物之豐富,跨越年代之久為國內罕見。……[詳細]
榆次城隍廟
  榆次城隍廟位于晉中榆次老城景區內,是山西省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廟。城隍廟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榆次縣令曹顯覺得舊城隍廟狹小簡陋、便拆掉就舊廟在現在的地方營建了正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山門一間。后經過多次維修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廟內主殿建筑結構精巧細致,主殿前有玄鑒一座,高達25米,頗為壯觀。榆次城隍廟位于榆次區城內東大街中段北側,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是山西省縣級城隍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1984年國家撥款修葺,1996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原址在大北門內善政坊。1368年(明洪武元年),拆除舊廟,另在東大街現址建起正殿和東西廂房各三間,山門一間。后經元、明、清9次續建,才告……[詳細]
什貼墓群
  什貼墓群什貼墓群(第六批國保)時代:南北朝地址:榆次區什貼村西北現存地面六座封土堆,當地人俗稱“王墓”。墓葬散布在黃土高原的塬峁之上,面積約8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古墓中其一為北齊中書令韓軌之墓。該六座封土墓和已探明的另1座無封土墓,同為韓軌家族墓葬。墓葬均為帶天井、過洞、斜坡墓道的土洞墓。……[詳細]
11、清虛閣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虛閣
  清虛閣位于榆次區南關,俗稱南閣,原名玉皇閣。1469年(明成化五年)建,1604年(明萬歷三十二年)榆次知縣史記事更名為清虛閣。1916年(民國5年)、1952年、1982年和1990年均有修繕。1989年,由榆次市政府撥款60萬元重修擴建,1990年竣二正。1999年被世界文化歷史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2000年全球最精美的100處歷史建筑之一。閣系純木質結構,坐南朝北,獨立街心,二層樓、三重檐,十字歇山頂。高25米,長12.8米,寬12.4米,占地面積158.72平方米。底部由36根木柱支撐,四面行人暢通。底層頂部斗拱環向重疊,成“八卦穿頂”。四層斗拱層層疊疊,共784個,圓木板上還雕刻有二龍戲珠圖案。樓脊頂端有兩條神氣活現的琉璃盤龍。上下兩層12個飛檐挑角掛有風鐸。殿頂覆以黃綠色琉璃瓦。……[詳細]
榆次文廟
  榆次文廟,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是榆次現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后經金、元、明、清、民國900多年間的多次擴建、修葺,形成了這所古老的跨時代建筑。 景點位置榆次老城……[詳細]
高壁資圣寺
  高壁資圣寺位于晉中市榆次區烏金山鎮高壁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高壁資圣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頡紇法寶寺
  頡紇法寶寺位于晉中市榆次區什貼鎮頡紇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頡紇法寶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中文免费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乱码乱a∨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日韩福利在线 | 亚洲欧洲日本午夜一级精品 |